新疆电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考作业2 1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5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总分20.00)

1.《烛虚·五》是沈从文在昆明期间所作,题名意为“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属于(C )散文。(2.00分)

B. 回忆性

C. 自传性

D. 写景性

2.下列作品,属于写景散文的是(C )。(2.00分)

A. 《苦雨》

B. 《午门忆旧》

C. 《商州又录》

D. 《我与地坛》

3.艾青《黎明的通知》叙述语调的显著特点是(C )。(2.00分)

A. 低沉式

B. 高亢式

C. 呼唤式

D. 平缓式

4.下列作品,不属于史铁生创作的是(A )。(2.00分)

A. 《公寓生活记趣》

B. 《游戏、平等、墓地》

C. 《命若琴弦》

D. 《我与地坛》

5.都是新月派诗人的一组是(B )。(2.00分)

A. 闻一多、穆旦

B. 徐志摩、闻一多

C. 郭沫若、闻一多

D. 徐志摩、郭沫若

6.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A )。(2.00分)

A. 《乐园鸟》

B. 《我的记忆》

C. 《雨巷》

D. 《我用残损的手掌》

7.张爱玲《更衣记》对于男装的陈述,正确的是(A )。(2.00分)

A. 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

B. 直至十九世纪,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

C. 民国四年至十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

D. 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的打扮往往较中程式。

8.“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这段话出自(A )。(2.00分)

A. 《独语》

B. 《画梦录·弦》

C. 《十年一梦》

D. 《画梦录·梦后》

9.“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沉,也没有他的脚印”(《商州又录》)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2.00分)

A. 拟人

B. 借代

C. 夸张

D. 比喻

10.《商州又录》借季节的变化,描绘了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其中季节变化的顺序大致是(B )。(2.00分)

A. 冬――春―-夏――秋

B. 冬――春―――秋――夏

C. 冬――夏――春――秋

D. 春――夏――秋――冬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

1.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用处是(BCD )。(3.00分)

A. 斩首示众之地。

B. 举行廷杖。

C. 举行大典,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

D. 献俘。

2.下列作品属于郁达夫创作的散文有(CD )。(3.00分)

A. 《迟桂花》

B. 《沉沦》

C. 《雁荡山的秋月》

D. 《钓台的春昼》

3.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CD )。(3.00分)

A. 《三竿两竿》以纯粹的写实见长。

B. 《忆狗肉将军》在艺术上以幽默、讽刺为主要特征。

C. 《月下老人祠下》着重表达了一种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D. 《儿女》表达了一个父亲深沉的爱,语言质朴。

4.巴金在《十年一梦》中将自己看作(AD )。(3.00分)

A. 历史的受害者

B. 奴在心者

C. 奴在身者

D. 有责任的文化英雄

5.《我与地坛》中,被“我”回忆和想象的人有( ABCD)。(3.00分)

A. 一个女工程师

B. 一对老人

C. 一个女孩

D. 唱歌的小伙

6.下列作品属于沈从文创作的散文有( ACD)。(3.00分)

A. 《潜渊》

B. 《看虹录》

C.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 《烛虚·五》

7.关于《商州又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3.00分)

A. 艺术上以描写意境见长。

B. 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C. 大致以季节为线索连贯全文。

D.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散文。

8.下列作家,属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是( BCD)。(3.00分)

A. 汪曾祺

B. 史铁生

C. 王小波

D. 贾平凹

9.下列作品,采用了反讽手法和语言的是(AD )。(3.00分)

A. 《忆狗肉将军》

B. 《大地上的声音 》

C. 《十年一梦》

D. 《思维的乐趣 》

10.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 )。(3.00分)

A. 《更衣记》描述了自满清以来服饰的变迁,服饰与文化间的关联。

B. 沈从文《烛虚》旨在表现“美丽的人生哲学”。

C. 《独语》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好用修饰语的毛病。

D. 《潜渊》在写法上处处采用第一人称,追求“有我之境”。

分析鉴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总分50.00)

1.试分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25.00分)

答:

答:这首诗歌在思想感情上最大的特点是诗人把个人的感情与民族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诗歌以失去了土地、正戴着皮帽在风雪中逃亡的“农夫”,没有了男人的保护、正蓬首垢面地随着破烂的乌蓬船漂荡的“少妇”,以及在如此寒冷的今夜、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的无数的我们年老的“母亲”三个意象,来象征着祖国所面临的战争带来的苦难。另一方面,诗歌又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绪和对人民的深沉的感情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诗歌深情地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在艺术上,这首诗歌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歌的散文化倾向。艾青继承了自由体诗的传统,语言的形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自然天成。二是诗歌的意象美。在这首诗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艾青吸取了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即使用象征、隐喻等诗歌意象来表达感情。三是诗歌的节奏美。在诗中,通过排比、对仗、复沓等形式,来制造一种与诗歌内容和形式相一致的旋律效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诗句在诗中反复吟唱,成为作品忧伤悲愤的主旋律。而排比等方式的运用,形成阴冷压抑的气氛,造成诗歌舒缓的节奏感。

2.试分析张爱玲《更衣记》的艺术特色。(25.00分)

答:

答:张爱玲的《更衣记》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散文,开始是用英文写作并在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上发表的,后来才翻译成中文。文章以六千字的篇幅写出了衣服的“近代史”,表现了満清以来我国服饰的变迁。在艺术上有如下特色: 1、文章不拘泥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着重于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并在比较中评述女装与男装的区别。 2、文章在取譬和用词上十分灵动和准确。如“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的风玲”、“一双袖子翩翩而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等等。 3、通过服饰来写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如服饰是每个人“贴身的环境”、“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等等,表现了张爱玲对于服饰、对于人生的重感悟、重体验、率性而为的态度。

AI创作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课程作业辅导,点击图片加微信,有偿服务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