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大随学随考7814地域文化(专)参考答案

微信小程序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8

本课程题目顺序随机,请使用Ctrl+F搜索

1.民间有“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的谚语是形容( )。
A.扎陵湖 B.孟达天池 C.西王母瑶池 D.青海湖
【答案】:D

2.截至2008年, ( )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9 B.10 C.11 D.12
【答案】:B

3.由于青海民族成分复杂,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各不相同,( )成了最高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A.僧俗并用 B.与内地采取一样的统治方法 C.“因俗而治” D.土流参治
【答案】:C

4.青海汉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显著区别在其( )特征。
A.复杂性 B.宗教性 C.浓郁的地方性 D.包容性
【答案】:C

5.( )对与之朝夕相处的“五畜”(牛、马、山羊、 绵羊、骆驼)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的服饰中随处可见对“五畜”的歌颂。
A.藏族 B.土族 C.蒙古族 D.回族
【答案】:

6.( )特色鲜明是青海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
A.汉文化 B.藏族文化 C.宗教文化 D.伊斯兰文化
【答案】:

7.青海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 )。
A.三合院 B.“庄廓” C.院子 D.四合院
【答案】:

8.明朝为了加强控制,在河湟地区实行( )的治理政策。
A.土司制度 B.千百户制度 C.政教合一 D.土汉参治
【答案】:

9.撒拉族信仰(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

10.( )年8月,青海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全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

11.青海藏戏最早是由云游僧侣、朝圣香客自西藏传到青海的,它诞生于()藏族聚居区寺院。
A.玉树 B.果洛 C.安多 D.康巴
【答案】:

12.西宁话一共有( )个韵母。
A.20 B.23 C.25 D.30
【答案】:

13.青海地处边卫,文化落后,明代的( )开展,使得西宁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有一定改观。
A.儒学教育 B.佛学教育 C.道教教育 D.社学
【答案】:

14.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答案】:

15.青海( )名省建设,离不开青海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教育
【答案】:

16.到1997年,( )城已形成“排灯一条街”,排灯艺术大放光彩。
A.湟源县 B.湟中县 C.平安县 D.互助县
【答案】:

17.青海历史上许多较大规模的( )对这里的人口构成、民族关系、经济文化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A.战乱 B.屯田 C.民族迁徙 D.民族交往
【答案】:

18.( )是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
A.河湟文化 B.环湖文化 C.柴达木文化 D.昆仑文化
【答案】:

19.( )又称为“大尔德”,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
A.开斋 B.六月 C.宰牲 D.那达慕
【答案】:

20.( )周围自然环境严酷,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却又分布着我国高山草场和最大的野生动物种群,藏牦牛、藏野驴、雪豹、金雕、猞猁、棕熊等多种珍贵高原野生动物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的栖息地,这里是高原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A.祁连山 B.唐古拉山 C.巴颜喀拉山 D.昆仑山
【答案】:

21.在节日方面,春节习俗与其他地区的汉族相比,青海汉族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海东农村,除夕有( )的习俗
A.“躲灯” B.贴春联 C.拜年 D.燃“松蓬”
【答案】:

22.青海是( )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澜沧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三江源 D.黄河流域
【答案】:

23.铸造于宣德二年的钟楼金铜大钟,有1吨多重,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瞿昙寺的钟响,( )的马惊!”
A.化隆 B.循化 C.民和 D.乐都
【答案】:

24.石雕有须弥台基、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瓶座、灯座等。( )是瞿昙寺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A.莲花座 B.象背云鼓 C.六伏狮曼陀罗 D.鼎座
【答案】:

25.( ),中原王朝对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进行占领和开发,设置郡县,屯田移民,青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A.西汉中期 B.东汉中期      C.唐朝 D.秦朝
【答案】:

26.十年“文革”,造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悠久历史的断层,青海也不例外。但是, 这一时期的( )建设却永留青海史册。
A.“两弹一星”精神 B.“大三线” C.“一弹一星”精神 D.“大二线”
【答案】:

27.青海的道教胜地有( )。
A.北禅寺 B.南佛山 C.法幢寺 D.南山寺
【答案】:

28.土司制度主要在青海的中( )实行,正式产生于明初。
A.汉族 B.藏族 C.土族 D.撒拉族 E.蒙古族
【答案】:

29.藏族信奉的藏传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 )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
A.汉文化 B.印度文化 C.伊斯兰文化 D.羌文化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30.青海回族妇女的盖头有( )之分。
A.老人 B.少女 C.媳妇 D.儿童
【答案】:

31.青海游牧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
A.民族的融合性 B.民族的分裂性 C.创造的多元性 D.创造的单一性
【答案】:

32.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的两幅大型堆绣,是堆绣中的艺术珍品。 文物保护工作一贯坚持“( )”的方针,推进大遗址保护,辅之以重点遗址的发掘与学术研究。
A.保护为主 B.,抢救第一 C.合理利用 D.加强管理
【答案】:

33.酥油花名作《文成公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 )民族和睦友好的历史场景和壮观场面。
A.藏族 B.汉族 C.蒙古族 D.撒拉族
【答案】:

34.青海省民俗旅游资源被分为( )文化圈。
A.河湟多民族民俗文化圈 B.环青海湖藏族民俗文化圈 C.江河源藏族民俗文化圈 D.柴达木蒙古族民俗文化圈 E.热贡文化圈
【答案】:

35.土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 )。
A.畜牧业 B.园艺业 C.商业 D.手工业 E.林业
【答案】:

36.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这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表达吉祥的愿望。(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7.甘青一代自唐朝以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8.纳顿体系是以农时为基础的祭祀活动,折射出三川土族顺应农时变化的农耕文化和顺应天时而求丰收的心理状态。(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9.在青海多元文化生成和传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儒释道、佛教、伊斯兰教三种信仰核心,其贯穿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传承过程之中。(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0.河湟地区是青海主要的牧业区之一,也是全省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1.青海民族文化呈现出类型多、形式古朴、特色鲜明、绚丽多彩等特点。(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2.藏传佛教对回族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穆斯林民族行为和道德上的规范,对礼仪、礼俗、节日、生活习惯的影响,都发生着全面的核心作用。(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3.青海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兼容、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融合共进的辉煌历史。(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4.青海穆斯林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他们商业经营项目具有一定选择性。(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5.青海拥有许多旅游资源“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三江源、青海湖、鸟岛、昆仑山、唐古拉山、塔尔寺、气帘草原、原子城、可可西里、隆宝滩、柳湾古墓群、结古新寨嘛呢石城、万丈盐桥等均是垄断性旅游资源。(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6.( )对我们研究高原早期民族如藏族、羌族的起源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交流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A.宗日文化 B.齐家文化 C.卡约文化 D.马家窑文化
【答案】:

47.( )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这里人人会作画雕塑,家家以艺术为业,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位列我国藏族聚居区之首。
A.热贡地区 B.河湟地区 C.安多地区 D.西藏地区
【答案】:

48.青海土族人的民间( )很有名,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A.绘画 B.服饰 C.雕刻 D.刺绣
【答案】:

49.( )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答案】:

50.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咆哮5464公里,最后注入( )。
A.东海 B.渤海 C.黄海 D.南海
【答案】:

51.作为多民族聚居地,青海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
A.46% B.40% C.45% D.50%
【答案】:

52.青海是全国( )牧区之一。
A.三大 B.四大 C.五大 D.六大
【答案】:

53.在西方,最先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之父”( )
A.爱德华.泰勒 B.维廉.哈维兰 C.哈拉尔德.普林斯 D.邦尼.麦克布莱德
【答案】:

54.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青海境内建立的( ),立国达350年之久,极大地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A.前秦政权 B.后凉政权 C.南凉政权 D.吐谷浑政权
【答案】:

55.青海汉族文化体系是以( )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儒、释、道,杂揉,各取所需的文化局面。
A.道家 B.儒家伦理 C.佛教 D.宗教
【答案】:

56.青海宗教文化中的绘画、( )、建筑是是青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最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A.文字 B.语言 C.雕塑 D.歌舞
【答案】:

57.《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族英雄史诗。
A.蒙古族 B.土族 C.藏族 D.撒拉族
【答案】:

58.1988年,文化部授予( )县“中国现代民间画乡”称号。
A.湟源 B.湟中 C.大通 D.乐都
【答案】:

59.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各民族当中的一种()。
A.故事 B.山歌 C.小说 D.传说
【答案】:

60.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前的( )晚期。
A.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

61.从( )“七彩袖”中,可以看到这个民族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A.藏族 B.撒拉族 C.土族 D.蒙古族
【答案】:

62.河湟地区是以汉族为主体,兼有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近()个民族。
A.29 B.30 C.54 D.32
【答案】:

63.下列( )被誉为聚宝盆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答案】:

64.“无名手指爱弹祭,来世是山神的侍从”,这条谚语反映了藏族同胞的一种( )习俗。
A.喝茶 B.饮食 C.弹祭 D.舞蹈
【答案】:

65.青海的( )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A.传统建筑 B.清真寺 C.学校 D.以上均不对
【答案】:

66.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曾指出:“青海是昔日诸种文化的汇合处”。
A.郭沫若 B.戴传贤 C.夏鼐 D.裴文忠
【答案】:

67.环湖地区的主体性文化是( )。
A.汉族文化 B.蒙古族文化 C.藏族文化 D.回族文化
【答案】:

68.《库咕笳》是流行于青海互助和青海民和( )中的情歌。
A.土族 B.撒拉族 C.藏族 D.回族
【答案】:

69.( )是格鲁派的著名教主,也是藏传佛教最高宗教领袖,是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A.呼图克图 B.却西活佛 C.达赖 D.班禅
【答案】:

70.中共青海省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必须大力弘扬( )的青海意识。
A.A、自信 B.开放 C.创新 D.改革
【答案】:

71.青海蒙古族的( )等大型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A.那达慕大 B.祭俄 C.转 D.转湖 E.转轮子秋
【答案】:

72.青海藏戏主要有()等多种。
A.黄南藏 B.华热藏戏 C.果洛藏戏 D.玉树康巴藏戏 E.河湟藏戏
【答案】:

73.由于青海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因而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中,也形成并创造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种和现象。如( )
A.“花儿” B.社火 C.地方曲艺 D.青海方言 E.眉户
【答案】:

74.青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比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方面。
A.民族性 B.共同性 C.差异性 D.地域性 E.统一性
【答案】:

75.青海史前文化包括( )等多个类型。
A.宗日文 B.马家窑文化 C.齐家文化 D.辛店文化    E.卡约文化
【答案】:

76.青海生态文化的特点有( )。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答案】:

77.( )是穆斯林民族土葬的主要特点。
A.实行土葬 B.实行天葬 C.葬不用棺 D.葬必从简
【答案】:

78.青海的萨迦派寺院现在只保留在玉树地区,著名的寺院有( )。
A.结古寺 B.尕藏寺 C.宗达寺 D.佑宁寺
【答案】:

79.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0.藏族节日中,野宴深得群众欢迎,在尽情的野外饮宴中,人人得到充分的欢愉和满足,这是在居室内难以体会到的自然之乐。(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1.格鲁派遍布青海各地,是青海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藏传佛教派别。(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2.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得到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3.从文献记载和研究发现来看,青海的文明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4.生活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部分藏族也有丢弃了自己的母语而使用别的民族语言的,他们就是青海人中的“嘉西番”。(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5.青海藏族自称“安多哇”,其祖源属于古代游牧民族匈奴。(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6.藏族喜爱体育活动,赛马、赛耗牛、射箭、登山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十分普遍。(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7.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美丽的三江源瞬间变颜,到处是断垣残壁、瓦砾灰烬。(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8.青海是格萨尔的故乡。(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89.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 )大的内陆咸水湖。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

90.三江源地区先后有羌人、吐蕃活动,现居民以( )为主。
A.藏族 B.汉族 C.蒙古族 D.撒拉族
【答案】:

91.李先念“红军西路军战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和徐向前“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是为( )题词。。
A.哈密西路军纪念馆 B.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C.高台西路军纪念馆 D.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
【答案】:

92.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A.赛马会 B.中秋节 C.藏历新年 D.端午节
【答案】:

93.从青海文化形成发展的轨迹来看,该地区文化逐渐生成了三个文化圈,即( )伊斯兰文化圈和汉文化圈。
A.佛教文化圈 B.道教文化圈 C.儒家文化圈 D.藏传佛教文化圈儒家文化
【答案】:

94.下列农作物中,( )不属于青海。
A.青稞 B.大米 C.小麦 D.油菜
【答案】:

95.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 )湖?
A.淡水湖 B.微(半)咸水湖 C.盐湖 D.咸水湖
【答案】:

96.服装多以皮料为主。款式主要有长皮袍,蒙古语称之为“德五里”,除袖口呈( )外,其他式样与藏袍基本相同。
A.牛头形 B.马蹄形 C.七彩形 D.五色形
【答案】:

97.( )时通过在吐谷浑故地设置河源、西海等四郡,同时加强对青海东部地区的统治,把青海大部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版图以内。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98.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 )独居。
A.土蕃 B.藏人 C.羌人 D.蒙古人
【答案】:

99.( )被称为“西北地区的狂欢节”,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
A.端午节 B.中秋节 C.花儿会 D.腊八节
【答案】:

100.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 )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A.4 B.5 C.6 D.7
【答案】:

101.()是类似快书、顺口溜的一种诵说曲艺。
A.打搅儿 B.太平秧歌 C.民间小调 D.倒江水
【答案】:

102.从文献记载和研究发现来看,青海的文明历史至少在( )以上。
A.2000年 B.5000年 C.4000年 D.3000年
【答案】:

103.( )和藏族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强调群体存在感的民族,它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融化在对礼拜帽审美感情中。
A.撒拉族 B.土族 C.回族 D.蒙古族
【答案】:

104.唃厮啰经济中最负盛名的是( )。
A.兵器制造 B.驯养良马 C.屯田 D.锻造铁甲
【答案】:

105.河湟文化主要指( )黄河、湟水谷地农业区的地域文化。
A.青海东部 B.青海南部 C.青海西部 D.青海北部
【答案】:

106.青海地区( )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经济 B.民族 C.地区 D.社会
【答案】:

107.藏族的衣服质料多以( )为主,服制多为卡衣,俗称“藏袍”。
A.棉布 B.牛皮 C.羊皮 D.绸子
【答案】:

108.伊斯兰教寺院教育,又叫经堂教育,于明朝晚期由( )开创。
A.马万福 B.王岱舆 C.胡登洲 D.刘智
【答案】:

109.玉尔是撒拉族传统()。
A.故事 B.乐器 C.小说 D.情歌
【答案】:

110.发达而且规模宏大的( )是马家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A.制铜业 B.制陶业暨彩陶文化 C.石器制造业 D.青铜器制造业
【答案】:

111.府县制度是历代朝廷在青海东部( )地区实行的和内地汉族地区基本相同的地方统治制度。
A.蒙古族 B.藏族 C.撒拉族 D.汉族 E.回族
【答案】:

112.( )的传教方式,主要是利用开办医院、诊所,为给人们看病的机会,宣传教义。
A.佛教 B.天主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

113.海西蒙古族制作美食“秀麦尔”充满了蒙古族古老、传统的宇宙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圆锥形的炒面代表须弥山 B.四边的奶皮子代表四大洲 C.顶端的酥油代表宇宙的北极星 D.木制器皿的盖子中装曲拉作为底座,代表着大海
【答案】:

114.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 )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显示了自己的辉煌。
A.羌戎文化 B.吐蕃文化 C.鲜卑文化 D.汉族文化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115.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现象、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以下属于自然崇拜的是( )。
A.在藏族聚居区草原上的玛尼堆和山顶的纳则上都供有刻有经文的牛头 B.蒙古族把天尊称为“慈悲仁爱的父亲” C.土族先民敬畏崇拜青蛙 D.蒙古族有把马作为祭品和随葬品的习俗
【答案】:

116.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 )、( )话属于循化方言片。
A.同 B.泽库 C.尖扎 D.河南
【答案】:

117.幻想故事又叫(),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A.神奇故事 B.浪漫故事 C.荒诞故事 D.魔法故事 E.传说故事
【答案】:

118.青海藏语主要分布在( )等藏族自治州,
A.海南 B.海北 C.黄南 D.玉树 E.果洛
【答案】:

119.湟源素有“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称,明清时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重镇,( )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通达四海。
A.英 B.法 C.美 D.俄
【答案】:

120.青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1.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8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2.撒拉族舞蹈,如骆驼舞、阿里玛和梿枷舞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3.《方四娘》是青海汉族民间文学中发现的第一部叙事长诗。(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4.在青藏地区的民间叙事诗中,方言、语序等是造就诗句程式的特殊语言材料。(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5.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推进“大美青海”品牌战略,强力宣传、推介和展示大美青海,青海省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大美青海”已经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6.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无文字。(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7.两汉在青海东部湟水、黄河两岸实行军屯或民屯,并逐步扩大屯田规模,开发了大片土地,大大提高了河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8.西王母瑶池一年四季景色迥然不同。夏秋之间,湖畔山青草绿,水秀云高,景色绮丽;而在寒冷的冬季,牧草一片枯黄,湖面开始结冰,浩渺的湖面冰封玉砌,一泓澄碧的琼浆凝固成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29.绝大多数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奉( )。
A.汉传佛教 B.伊斯兰教 C.苯教 D.基督教
【答案】:

130.东沟、丹麻、五十、东山等乡大部分居民是土族,因此本民族语言的使用率很高,约有()的土族只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
A.75% B.80% C.90% D.95%
【答案】:

131.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A.青海 B.黄帝和西王 C.夸 D.黄帝
【答案】:

132.撒拉族主要从事( )。
A.商业 B.农业 C.牧业 D.园艺业
【答案】:

13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
【答案】:

134.东晋隆安元年 (397年), 河西鲜卑秃发氏首领秃发乌孤在青海境内建立了( ),存在了18年,对开拓河湟地区、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A.前秦政权 B.后凉政权 C.南凉政权 D.吐谷浑政权
【答案】:

135.( ) 大量伊斯兰信仰者集体移居青海,经过长期同当地各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答案】:

136.( )接见了三罗喇嘛,赐寺匾额为“瞿昙寺”。
A.朱元璋 B.刘伯温 C.常遇春 D.徐达
【答案】:

137.历史上青海河湟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疆域,并由中央王朝对该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开始于( )时护羌校尉与金城属国的设置。
A.东汉 B.西汉 C.魏晋 D.秦代
【答案】:

138.( )恪守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和五项功课,严格遵守老教规,反对标新立异。
A.遵经派 B.阁的穆 C.苏菲派 D.伊合瓦尼派
【答案】:

139.唐代诗人李白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之“天山”是指(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唐古拉山 D.巴颜喀拉山
【答案】:

140.( )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母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神圣的文化地位,是青海省要打造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A.昆仑 B.黄河 C.长江 D.三江源
【答案】:

141.宋时期的( )政权是继以西藏地区为中心的吐蕃王朝以后,青藏高原出现的又一个强盛的吐蕃政权。
A.吐谷浑 B.青唐吐蕃 C.南凉政权 D.吐蕃
【答案】:

142.从( )开始,青海进行和持续了大规模屯田,其范围从湟水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地区,甚至到了青海湖一带。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

143.从清朝嘉庆时期伊始,从事汉藏贸易的队伍逐年增多,他们的足迹遍及西藏、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天津、河北、上海等地,开辟了( )之路。
A.藏商 B.蒙商 C.徽商 D.晋商
【答案】:

144.在西宁贤孝中,长篇作品叫作()。
A.白板 B.大传 C.小段儿 D.后岔
【答案】:

145.青海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具有( )等多方面的价值。
A.历史价 B.文化科学价值 C.文化教育传承价值 D.经济价值 E.重要价值
【答案】:

146.青海是( )的发源地。
A.长江 B.沱沱河 C.黄河 D.澜沧江 E.岷江
【答案】:

147.青海汉语方言内部较为复杂,总体上可分为( )几个语言片区。
A.西宁片 B.乐都片 C.民和 D.循化片 E.黄南
【答案】:

148.在青海,一般过中秋节的民族有( )
A.汉族 B.回族 C.土族 D.藏族
【答案】:

149.青海省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特别是( )最为密集。
A.西宁 B.民和 C.乐都 D.大通 E.湟中
【答案】:

150.柳湾墓地马厂的一部分彩陶壶的腹下部还绘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符号。已发现符号的陶器有679件,不同的符号有144种,这些符号分别来自266座墓葬。其中有几何形符号的陶器达674件,符号由( )线组成。
A.点 B.横 C.竖 D.斜
【答案】:

151.清代初、中期,在青海境内的府城、县城办有少数、、 ),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A.书院 B.小学堂 C.社学 D.儒学 E.中学堂
【答案】:

152.青海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宗教节日和民族节日,如( )
A.赛马节 B.古尔邦节 C.开斋节 D.那达慕大会 E.雪顿节
【答案】:

153.商周秦汉时期,羌人在祖国西部的分布很广泛,青海地区正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区。(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4.穆斯林饮食习惯当中对食材的选取、对食材数量的节制都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5.青海生态环境自然原始,历史遗迹悠久古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开发力度大、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富省。(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6.青海回族的烹饪技术高超,他们以牛羊肉为主料,可炒出上百种美味佳肴,尤其是当地各种”清真”小吃以其独具的风味而深受人们赞赏。(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7.《阳世的形成》是保安族族创世神话,对宇宙起源进行了描述。(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8.青海各民族的饮食习惯一般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没有关联。(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59.湟中素有“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称。(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60.生活故事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民间故事。(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61.“西宁贤孝”主要曲目源于明清两代讲唱民间故事的“宝卷”。(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62.自然崇拜是比图腾崇拜更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认为自然物与人有着某种血缘关系,人的灵魂思想、鬼魂观念及祖先崇拜等被转化到了动植物等自然物上。(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63.藏族英雄史诗( )是世界上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也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
A.《文成公主入藏》 B.《格萨尔》 C.《汗青格勒》 D.《顾实汗》
【答案】:

164.( )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
A.禁忌 B.宗教 C.图腾崇拜 D.自然崇拜
【答案】:

165.南北朝时期青海境内的( )即青海道由于河西的战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A.丝绸之路南道 B.丝绸之路西道 C.丝绸之路北道 D.丝绸之路
【答案】:

166.( )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湖赛)诞生。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

167.青海的千百户制度大规模的设立时间是在( )。
A.明代 B.元代 C.清代 D.唐代
【答案】:

168.历史上在青海形成了中原汉文化西进的三个高潮,即:( )、隋初至唐天宝末年、明朝时期。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169.( )作为“后弘期”佛教的发祥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A.丹斗寺 B.佑宁寺 C.广惠寺 D.隆务寺
【答案】:

170.( )西巡,征服了吐谷浑,疏通了丝绸之路,发展了中西贸易的目的,并在青海湖地区重设西海郡,使中原王朝直接统辖地区延伸到整个青海北半部地区晚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太祖
【答案】:

171.约在距今约6000年前,青海地区进入了( )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A.辛店文化 B.齐家文化 C.卡约文化 D.马家窑文化
【答案】:

172.( )是青海地区影深远的宗教之一,对青海回族、撒拉族的形成、发展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A.道教 B.藏传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173.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 )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
【答案】:

17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天上,就是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 800米的各姿各雅山所在地。顺着这里的山沟有五股泉水涌动而出,这些流水汇合成一条小河,这就是黄河正源( )。
A.卡日曲 B.古宗列曲 C.玛曲 D.扎曲
【答案】:

175.2003年青海全省提出了以( )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A.音乐艺术 B.工艺美术 C.石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

176.乐都话共有( )个声调。
A.3 B.4 C.5 D.6
【答案】:

177.土族( )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以民和三川地区最有特色。此节日是民和山川地区的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
A.赛马会 B.纳顿 C.那达慕 D.新年
【答案】:

178.从1965年开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 )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迅速建成。
A.青藏公路 B.青新公路 C.兰青铁路 D.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答案】:

179.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省人口在10年中发生了( )等变化。
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城镇化水平提高 C.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D.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汉族
【答案】:

180.蒙古族人爱吃白食。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根”,是牛、马、羊的奶制品,白食主要包括( )
A.奶豆腐 B.奶酪 C.奶皮 D.奶糕
【答案】:

181.到明代,青海境内形成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 )
A.藏族 、蒙古族 B.保安族 C.撒拉族 D.土族 E.回族
【答案】:

182.在青海,( )信仰藏传佛教。
A.藏族 B.蒙古族 C.土族 D.部分汉族
【答案】:

183.青海的气候有( )等独特的特征。
A.冬季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四季变化不明显 B.气温地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C.降水地区差异大,季节集中 D.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答案】:

184.在蒙古族的节日中,蒙古族的( )活动在青海颇有特色。
A.祭海 B.赛马会 C.那达慕大会 D.祭俄博 E.古尔邦节
【答案】:

185.青海历史上曾先后传入的汉传佛教教派有( )。
A.天台宗 B.禅宗 C.净土宗 D.法幢宗
【答案】:

186.青海世居少数民族服装华美艳丽、饰品式样独特,反映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爱美、表现美的审美意识,表明了他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生活情感。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87.循化街子清真寺,是青海省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88.青海节日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质,许多节日一开始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祭祀渐渐淡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89.青海地区的英雄叙事诗以土族的《祁家延西》最为著名,它是以明代祁土司为人物原形创作的。(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0.中国佛教有三大系统,即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1.青海冬季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四季变化不明显。(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青海开始传播,产生了绘画、雕塑等佛教艺术。(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3.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受民族大迁徙和社会大动荡的影响,青海地区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有了新的变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4.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分为“六大信仰”和“五功”。(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195.( )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情民,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
A.“花儿” B.“撒拉曲” C.“宴席曲” D.口弦
【答案】:

196.根据现有资料,固土布.兰巴尼是来青海传播伊斯兰教的( )阿拉伯人。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答案】:

197.( )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答案】:

198.( )是青海地区较流行的一种面食,是用菜籽油煎的薄饼。做法是在白面饼上擦好香豆粉(用香豆叶磨成)、花椒粉、食盐等调料,烙时用尖嘴油壶盘旋式浇油。
A.酿皮 B.狗浇尿 C.锅盔 D.面筋
【答案】:

199.( )主张“凭经立教”、“遵经革俗”,故称“遵经派”。
A.伊合瓦尼派 B.阁的穆 C.苏菲派 D.尊古派
【答案】:

200.“鲁沙尔” “阿尼玛卿”“扎陵”等是( )词。
A.蒙古语 B.汉语 C.藏语 D.撒拉语
【答案】:

201.( )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称。
A.瞿昙寺 B.塔尔寺 C.夏宗寺 D.白马寺
【答案】:

202.( )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
A.格鲁派 B.噶举派 C.宁玛派 D.萨迦派
【答案】:

203.( )《纳桑贡玛的悲歌》荣获第十二届孔雀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奖银奖。
A.藏戏 B.汉戏 C.傩戏 D.目连戏
【答案】:

204.杀年猪是河湟百姓过年时的一件大事,每年杀年猪时,主人家都会邀请街坊四邻一起品尝新年中的第一道美味,( )则是主人招待客人时必备的食品之一。
A.香肠 B.乞马 C.风干肉 D.腊肉
【答案】:

20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 )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答案】:

206.西宁话一共有( )个声母。
A.23 B.24 C.30 D.25
【答案】:

207.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六月会”是比较典型的宗教型节日。“六月会”上主要的仪式有哪些?
A.祭献 B.驱邪 C.祈祷 D.舞蹈
【答案】:

208.下列选项中,属于时令性节日的有(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腊八节 D.那达慕
【答案】:

209.《格萨尔》史诗的说唱艺人有()等。
A.神授艺 B.闻知艺 C.掘藏艺 D.吟诵艺 E.圆光艺人
【答案】:

210.青海的蒙古族口头文学繁荣,( )等颇为丰富。
A.口头史诗 B.谚语 C.笑话 D.故事 E.小说
【答案】:

211.唐代在青海的政区制度大体沿袭隋朝而略有变化,设( )州,辖县较隋时略有变化。
A.廓 B.米川县 C.鄯州 D.湟水县 E.龙支县
【答案】:

212.《格萨尔》史诗第二部分内容最为丰富,有著名的()等四大降魔史。
A.北方降魔 B.霍岭大战 C.保卫盐海 D.南方降魔 E.门岭大战
【答案】:

213.蒙古族自古至今即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的舞蹈分( )。
A.单人舞 B.双人舞 C.多人集体舞 D.骆驼舞 E.伊舞
【答案】:

214.南禅寺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15.4世纪初,辽东鲜卑慕容部吐谷浑人建立地方政权,吸取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汉族文化,创造了特有的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16.撒拉族于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举行“纳顿节”,庆祝丰收、酬谢神灵,期间上演面具舞——《庄稼其》。(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17.青海各族人民除了喝自己熬的“清茶”“奶茶”以外,一些内地产的茶叶如西湖的龙井茶,福建的碧螺春、铁观音等也广受藏族、回族等民族的欢迎。(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18.祁连山是中国名川大山之一,她与昆仑山并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这两大山脉都在青海境内穿过,由此而来的大量的神话传说,不仅为两大山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为青海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祁连山是一个神奇美丽、令人神往的天然森林公园,也是集雪山、峡谷、奇峰、草地为一体的天然避暑胜地,素有“高原明珠”“牧区江南”之美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19.1973年在大通上孙家寨和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青海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20.土族的( )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答案】:

221.“文”“化”二字的并连使用,最早见于( )。
A.《左传》 B.《尚书》 C.《谷梁传》 D.《周易.贲卦.彖传》
【答案】:

222.青海人都会说谚语,而且以掌握谚语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的才智的一个标准。能掌握很多谚语又能灵活运用的人被尊为( )。
A.尕机溜 B.沙哇 C.溜瓜嘴 D.客哇
【答案】:

223.青海生态文化具有( )特点,各民族的生态文化始终保持其原始纯真的风貌,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而受到污染和扭曲。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答案】:

224.从北朝晚期至中唐时期漫长的岁月里,( )实际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
A.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青海道 C.丝绸之路北道 D.丝绸之路西道
【答案】:

225.( )素有藏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民间舞蹈主要由“卓”“伊”“热巴”“热依”和“国哇”等几大类组成,风格迥然,异彩纷呈。
A.玉树 B.果洛 C.西宁 D.乐都
【答案】:

226.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汉代 B.唐代 C.秦代 D.魏晋南北朝
【答案】:

227.1640年8月初却日干会议召开,通过了著名的( ),其中包含了如何处理好人和牲畜、人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
A.萨麦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卫拉特法典
【答案】:

228.海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海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A.湟源 B.同仁 C.互助 D.玉树
【答案】:

229.昆仑山系支脉阿尼玛卿山的主峰阿尼玛卿峰,海拔( )米,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
A.6621 B.5826.8 C.6282 D.5548
【答案】:

230.( )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汉族
【答案】:

231.隋唐时期,( )在青海历史文化上有重要影响。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鲜卑文化 B.藏族文化 C.吐蕃文化 D.羌人文化
【答案】:

232.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答案】:

233.撒拉族的《骆驼舞》和土族的《庄稼其》,它们都用独特的舞蹈艺术,演绎了( )的变迁。
A.民族文化 B.宗教文化 C.民间文化 D.大众文化
【答案】:

234.2007年5月,载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提出了( )的青海意识。
A.自信 B.开放 C.创 D.自强
【答案】:

235.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中( )是本省的主要民族。
A.汉族、蒙古族 B.藏族 C.回族 D.土族 E.撒拉族
【答案】:

236.撒拉族舞蹈有( )等。
A.骆驼舞 B.阿里玛 C.梿枷舞 D.卓舞
【答案】:

237.南北朝时期青海地区形成了( )。
A.西宁乐 B.凉州乐 C.湟中乐 D.狄乐 E.羌乐
【答案】:

238.土族的歌曲种类繁多,有( )等,分家曲和山歌。
A.“安昭 B.拉伊 C.宴席曲 D.“花儿” E.叙事歌
【答案】:

239.青海地区民族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0.青海各民族间的政治地位是相对平衡的,不平衡是暂时的。(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1.蒙古族的饮食与藏族基本相同,喜食炒面和牛羊肉。。 (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2.中秋节活动是一种避“五毒”、躲鬼邪、收瘟疫、送瘟疫的原始巫术活动,自始至终折射出人们辟邪消灾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3.隋唐时期,河湟地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同时并重开屯田。(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4.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45.齐家文化除铜器之外值得注意的又一文化元素是( )。
A.彩陶文化 B.青铜器文化 C.玉文化 D.建筑文化
【答案】:

246.撒拉语是在( )的基础上,吸收糅合了突厥、阿拉伯、波斯、汉语、藏语、蒙古语等语言成分,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
A.阿拉伯 B.古突厥 C.波斯 D.蒙古语
【答案】:

247.( )遍布青海各地,是青海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藏传佛教派别。
A.觉囊派 B.噶举派 C.格鲁派 D.宁玛派
【答案】:

248.青海越弦以表现民间()故事的题材见长。
A.爱情 B.生活 C.传说 D.英雄
【答案】:

249.元代根据青海地区藏传佛教盛行的实际情况采取了( )的统治方式。
A.土司制度 B.千百户制度 C.政教合一 D.土流参治
【答案】:

250.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 ),因此有着丰富的( )生产经验。
A.畜牧业 B.农业 C.商业 D.手工业
【答案】:

251.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湖西部、南部广大地区受制于( )。
A.吐谷浑 B.土蕃 C.匈奴 D.拓跋氏
【答案】:

252.( ),中央王朝在今青海地区的封建统治更加巩固,对青海各族人民实行因俗而治、土流参治等带有浓厚的地区和民族特点的政策。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南北朝时期
【答案】:

253.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集采风、创作、论坛、朗诵于一体,中西合璧,已成功跻身为世界( )大诗歌节之一,为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

254.三角城,是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的遗址,始建于4年,作为当时的西部要塞,飘摇至今,给人留下了无数的思考与遐想,位于()上。
A.祁连草原 B.金银滩草原 C.巴塘草原 D.果洛草原
【答案】:

255.青海文化不仅多元而且( )发展。
A.共同 B.和谐 C.矛盾 D.统一
【答案】:

256.青海的蒙古族主要从事( )。
A.畜牧业 B.农牧业 C.农业 D.半农半牧业
【答案】:

257.自3世纪以后,青海地区民族政权更迭、民族迁徙不断,青海境内( )等多种文化汇合,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并存、共同发展的雏形。
A.中西亚文化 B.本地羌文化 C.中原汉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
【答案】:

258.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的( )两幅大型堆绣,是堆绣中的艺术珍品。
A.《文成公主》 B.《十万狮子吼》 C.《十八罗汉》 D.《八仙过海》
【答案】:

259.“皮影戏”它是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青海的群众称它为()等。。
A.影 B.灯影戏 C.大传 D.影子戏 E.连台戏
【答案】:

260.互助县的( )等乡大部分居民是土族,因此本民族语言的使用率很高,约有80%的土族只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
A.东 B.丹麻 C.五十 D.东山 E.威远
【答案】:

261.青海历史上( ),呈现出该地区各种文化多元交汇、互补共融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之一。
A.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共 B.各民族文化共存     C.各宗教文化共存 D.各地域文化 E.各文化风俗共存
【答案】:

262.居住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四十多个村庄的( )群众,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开始,都要举行传统盛大的“六月会”。
A.回族 B.满族 C.藏族 D.撒拉族 E.土族
【答案】:

263.青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滥觞之一。( )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4.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但这里的绝大部分土族人不懂本民族的语言。(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5.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6.宁玛派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7.藏族的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对很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此借用神话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69.( )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答案】:

270.( )是青海省在全国唯一设有自治县的民族。
A.藏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答案】:

271.( )年,代表苯教势力的朗达玛登上了赞普宝座。
A.836 B.837 C.838 D.840
【答案】:

272.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彩陶花纹中( ) 为过去所罕见。
A.变体蛙纹 B.螺旋纹 C.菱形纹 D.人面形
【答案】:

273.( )获得1992年度全国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创作银奖、1995年文化部“文华奖”。
A.《藏王的使者》 B.《六月六》 C.《热贡神韵》 D.《彩虹飞落的地方》
【答案】:

274.撒拉族地区的婚礼曾经十分流行一种戏剧型舞蹈,讲述了反映撒拉族东迁历史过程的传说,用舞蹈纪念,表明了撒拉族对( )的尊敬和祭奠。
A.牛 B.羊 C.马 D.白骆驼
【答案】:

275.《巴西古溜溜》是一首古老的( )情歌。
A.土族 B.撒拉族 C.藏族 D.回族
【答案】:

276.“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这首悲怆凄凉的民谣说的就是( ) 盆地。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柴达木盆地
【答案】:

277.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这里也是保留( )较多的地区之一。
A.民族词汇 B.外来语词 C.古汉语词 D.字母词
【答案】:

278.土族过端午节有家家户户( )的习俗,因为土族先民认为这是人神交流的一种方式,缓解了人们祈求春雨润物的渴望之情。
A.包粽子 B.插柳 C.登高 D.祭祀
【答案】:

279.在青海汉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是天台宗僧人心道及其弟子广闻所创立的( )。
A.南山寺 B.法幢寺 C.普宁寺 D.普济寺
【答案】:

280.青海是中国古代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 )连接中原地区的枢纽。 最为密集。
A.西藏 B.新疆 C.内蒙 D.西北地区 E.甘肃
【答案】:

281.土族服饰中花袖衫所运用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生态象征意义,表现了土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黑色象征着土地 B.红色象征着太阳 C.黄色象征着丰收 D.白色象征着乳汁和纯洁
【答案】:

282.清代编修的地方志如( )等,保存了地方历史和现状的史料,成为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
A.光绪《西宁府续志 B.顺治《西宁志》 C.乾隆《西宁府新志》 D.《循化志》 E.《西宁卫志》
【答案】:

283.酥油花“年年花样不同”。塔尔寺设立了( )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坚持保密制度,形成了竞争机制,催生出优秀的艺人和美轮美奂的作品。
A.前花院 B.后花院 C.上花院 D.下花院
【答案】:

284.青海生态环境自然原始,历史遗迹悠久古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却尚未被人认识、开发力度小、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富省,并表现出( )“三神”特色。
A.神秘 B.神奇 C.神 D.神韵 E.神异
【答案】:

285.青海宗教文化的总体特征归纳为( )。
A.多教并存,和谐共融 B.呈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 C.宗教文化总体不兼容 D.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答案】:

286.皮影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87.热贡艺术是中国汉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88.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89.从韵母角度来说,循化话有30个韵母。(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90.在青海多元文化生成和传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儒释道、佛教、伊斯兰教三种信仰核心,其贯穿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传承过程之中(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291.( )的发掘填补了中石器在青海地理分布上的空白。
A.马家窑文化 B.海南州共和县拉乙亥遗址唐蕃古道      C.民和喇家遗址 D.海西小柴旦遗址
【答案】:

292.青海皮影戏以前常见剧目上百种,现在留存的只有()多种。
A.50 B.40 C.60 D.70
【答案】:

293.青海( )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土族 B.藏族 C.回族 D.撒拉族
【答案】:

294.( )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礼仪 B.民俗 C.习惯 D.文化
【答案】:

295.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7 B.8 C.6 D.9
【答案】:

296.《祁家延西》是土族人民著名的( )。
A.历史传说 B.英雄叙事诗 C.英雄史诗 D.爱情叙事诗
【答案】:

297.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 )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
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 C.青海方言 D.阿拉伯文字母歌舞
【答案】:

298.千百户制度是中央政府在青海( )牧区设立的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与地域的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
A.汉族 B.藏族 C.撒拉族 D.蒙古族
【答案】:

29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A.青海湖 B.金银滩 C.玉树 D.西宁
【答案】:

300.( )在蒙古族婚礼、节日或宗教仪式等活动中作为主要祭祀品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A.牛头 B.鸡头 C.羊头 D.鱼头
【答案】:

301.青海各族人民虽然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不尽相同,但在饮食礼仪上总体表现出( )的习俗风尚。
A.长幼有序 B.尊卑有别 C.豪放热情 D.诚恳待客
【答案】:

302.热贡艺术中与斯巴霍相类的题材还有( )《坛城图》和《净土图》等。
A.《须弥山图》 B.《四大洲风火土图》 C.《世界形成图》 D.《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
【答案】:

303.青海史前文化丰富,其中( )是青海特有文化。
A.宗日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卡约文化 D.辛店文 E.诺木洪文化
【答案】:

304.昆仑文化是青海特色文化的“灵魂”和标志性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05.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06.青海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良好精神状态,倍加艰苦奋斗,倍加锐意进取,共同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07.撒拉族本族群众交流时大部分以撒拉语作为交际工具,他们与其他民族交往时则以汉语作为主要语言交际工具。(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08.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 )的冰川,与位于青海西藏交界处的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位于可可西里腹地发源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
A.唐古拉山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祁连山
【答案】:

309.藏族妇女素以长发为美,但高原多变的天气和频繁的风沙,使满头秀发很难长时间保持整洁。为保持长发的清洁和整齐,藏族妇女发明了( )
A.毡帽 B.盖头 C.辫套 D.皮帽
【答案】:

310.青海湖泊数量,居全国(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答案】:

311.马厂塬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 ,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一处遗址,1924年秋首次被发现。
A.齐家文化 B.辛店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卡约文化
【答案】:

312.被称为“六国之水”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金沙江
【答案】:

313.( )藏语称为“玛尔”,是直接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它是藏族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酥油 B.酸奶 C.奶酪 D.奶茶
【答案】:

314.青海文化是青海旅游资源的主体,是青海发展( )的重要优势和依托。
A.工业 B.旅游业 C.农业 D.畜牧业
【答案】:

315.青海民和的目连戏据传是明初由移民从()带过来的。
A.南京 B.苏州 C.河北 D.兰州
【答案】:

316.在热贡艺术中,雕塑占有显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 )最为发达。
A.泥 B.木 C.砖 D.石刻
【答案】:

317.15世纪初,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 )自然村,因藏语把同仁一带称为“热贡”而得名。
A.吴屯 B.年都乎 C.郭麻日 D.尕沙日
【答案】:

318.在柴达木盆地的一处戈壁滩上,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小丘陵,当地人称其为贝壳梁。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 )堆积层。
A.哺乳类 B.裸鲤类 C.瓣鳃类 D.腹足类 E.生物贝壳
【答案】:

319.土族情歌历史久远,有著名的()等。
A.《阿日洛 B.《皇上阿吾尼 C.《巴西古溜溜 D.《艳姑居固毛 E.《库咕笳》
【答案】:

320.青海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
A.民族 B.多元融合 C.丰富完备 D.传统性 E.永久性
【答案】:

321.撒拉语的词汇中除了保留有较多的古代突厥语词和大量的与乌古斯语族土库曼语相同的词外,还有不少( )借词。
A.汉语 B.阿拉伯语 C.藏语 D.波斯语 E.蒙古语
【答案】:

322.青海省旅游文化特点有( )。
A.垄断性 B.多样性 C.独特性 D.代表性 E.神秘性
【答案】:

32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最为集中的地区是( )、( )、( )、( )几个乡镇,约2万人。
A.官亭 B.中川 C.甘沟 D.马营 E.前河
【答案】:

324.青海撒拉族妇女的刺绣十分精美,剪纸、窗花也是妇女擅长的一种装饰艺术。(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25.青海三江源地区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冰川,储存了约4000亿立方米的源头之水,铸就了永不干枯的中华水塔。(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26.建筑艺术方面,有以北禅寺、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等为代表的寺庙建筑与以汉族庄廓、藏族碉楼、撒拉族篱笆楼为代表的民居建筑。(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27.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一般住在( )。
A.“碉房” B.帐篷或毡房 C.平房 D.庄廓
【答案】:

328.“卓”展示了舞蹈艺术的( )之美,“伊”展现了洒脱自如。
A.阳刚 B.阴柔 C.土族 D.蒙古族
【答案】:

329.汉族一般在春节的时候会做( ),制作的时候先把面发好,把发好的面掺上菜籽油或花生油,和好面之后将面搓成拉条或挂面状下锅油炸。
A.油饼 B.干粮 C.馓子 D.拉面
【答案】:

330.谚语“多下五功苦,少说天堂话”传播了()文化。
A.汉传佛教 B.伊斯兰教 C.苯教 D.基督教
【答案】:

331.( )在青海历史上没有出现?
A.羌族 B.吐谷浑 C.吐蕃 D.女真族
【答案】:

332.青海谚语具有()等特征。
A.民族性 B.辩证性 C.地域性 D.哲理性 E.完备性
【答案】:

333.青海各民族的服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民族在服饰方面基本上不会相互借鉴。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34.护羌校尉和金城郡的设置,是西汉中央政权开始对青海羌人地区行使有效管辖的开始。(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35.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游牧民族是藏族,但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并非是由单一的藏族发展传承下来的,而是其他民族不断地进入高原,与之融合,或受其影响,不断进步整合才形成今天青海以藏族为主体的游牧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36.有关撒拉族族源传说的历史传说是()。
A.《古兰经》 B.《南京珠玑巷》 C.《牧鞭的来历 D.《骆驼泉》
【答案】:

337.( )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成立青海省,西宁为省会,任命孙连仲为首届省主席。。
A.1925年 B.1943年 C.1928年 D.1927年
【答案】:

338.土族的祭祀舞“四片瓦”以( )为图腾,寓为保佑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
A.青蛙 B.马 C.羊 D.牛
【答案】:

339.( )时期,规定了“7人养僧”的制度。
A.赤松德赞 B.松赞干布 C.赤祖德赞 D.赤都松赞
【答案】:

340.朗达玛灭佛,不少佛徒逃离土蕃,使得( )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展中心。
A.西藏 B.青海 C.甘肃 D.宁夏
【答案】:

341.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产物,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大量的科学知识,是( )的重要知识来源。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社会进步 D.教育
【答案】:

342.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 )”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分别对牧民群众、牧主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措施。
A.全面规划 B.加强领导 C.积极发展 D.稳步发展
【答案】:

343.青海的地名词汇,既有汉语地名,也有( )地名。
A.藏语 B.阿拉伯语 C.蒙古语 D.波斯语 E.撒拉语
【答案】:

344.《骆驼舞》又叫《骆驼戏》,撒拉语叫“对委奥依纳”,该舞多在婚礼中表演。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45.除尊崇儒家思想之外,青海汉族还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46.青海省的丹霞地貌与高原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47.传唱《格萨尔》诗史的“掘藏艺人”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48.藏语使用人群分布很广,遍及西藏以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的部分地区。(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49.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 )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

350.青海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A.南线 B.北线 C.西线 D.西北线
【答案】:

351.( )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
A.佑宁寺 B.瞿坛寺 C.塔尔寺 D.隆务寺
【答案】:

352.青海方言名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

353.在苯教生态教义影响下,藏族形成了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自然、社会、( )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
A.神灵 B.动物 C.植物 D.人类
【答案】:

354.柴达木盆地南缘为雄伟的昆仑山,昆仑山被誉为( )。
A.千山之宗 B.“万山之宗” C.圣地 D.众神之山
【答案】:

355.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 )。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答案】:

356.( )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A、
A.民和 B.湟源 C.互助 D.大通
【答案】:

357.青海境内青铜器时代的考古文化主要有( )。
A.齐家文化 B.卡约文化 C.诺木洪文化 D.辛店文化 E.马家窑文化
【答案】:

358.从1953年开始,根据中央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青海逐步开展了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畜牧业
【答案】:

359.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360.下列那些冰川属于青海?( )
A.祁连山冰川 B.昆仑山冰川 C.唐古拉山冰川 D.米堆冰川
【答案】:

361.“茶马互市”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唐朝,衰落于明朝。(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62.东汉时期,汉文化被引入青海。(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63.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话属于西宁方言片。(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64.庄廓民居平面形态多为东西横向分布,且北向开窗,南向基本不开窗,是典型的“面北背南”的居民类型。(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65.每年( ),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腊八 B.正月十五 C.二月二 D.六月六
【答案】:

366.青海汉族民间文艺从形式分,大致可分为唱、( )、说三个系列。
A.弹 B.诵 C.歌 D.对白
【答案】:

367.《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A.蒙古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答案】:

368.1990年7月19日,( )同志视察格尔木青藏兵站部,高度赞扬了官兵们在艰苦条件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事迹,并将青藏兵站部广大官兵的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精神。
A.邓小平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克强
【答案】:

369.吐蕃对河西、陇右的统治一直维系到( )中期,延续了百年之久,对青海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9世纪 B.8世纪 C.7世纪 D.10世纪
【答案】:

370.“楚玛尔”“格尔木”“德令哈”“都兰”“柴达木”等 是( ) 词。
A.蒙古语 B.汉语 C.藏语 D.撒拉语
【答案】:

371.( )于北宋时期在宗喀地区建立了青唐地方政权。
A.吐谷浑 B.唃厮啰 C.蛾遮塞 D.秃发乌孤
【答案】:

372.青海旅游行业的总收入2004年为20.03亿元,占青海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截至2014年11月,全年旅游总收入已达( )。
A.100.5亿元 B.124.5亿元 C.168.4亿元 D.200.12亿元
【答案】:

373.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除独特的高原风貌、复杂多变的气候呈现出的许多不同的自然景观外,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境内的除汉族以外,还有54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 ),这些世居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
A.藏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E.蒙古族
【答案】:

374.青海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从( )等多角度进行分类。
A.历史 B.民族 C.宗教 D.地域 E.文化
【答案】:

375.具体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青海省将实施( )战略
A.生态优先 B.基础先行 C.龙头带动 D.内涵发展 E.创新跨越
【答案】:

376.撒拉语内部较复杂,方言区别很大。(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77.1040年印度高僧阿底峡来到阿里,整顿西藏佛教,传法于卫藏,史称“下路弘法”。(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78.回族呈现出小分散、大聚居的特点。(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79.青海宗教艺术方面,以塔尔寺“艺术三绝”和黄南“热贡艺术”为代表。(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80.两汉时期,( )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汉族文化 B.藏族文化  C.鲜卑人文化 D.羌人文化
【答案】:

381.自( )起,青藏高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纳入中央统辖范围之内。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答案】:

382.(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风貌得天独厚,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摄影创作资源,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天然宝库”“摄影家的天堂”。
A.青海湖 B.三江源 C.黄河源 D.长江源
【答案】:

383.由于青海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和游牧文化在青海地区并存、互补、交流,显示出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A.商业文化 B.多民族文化 C.农耕文化 D.汉文化
【答案】:

384.藏族人民为适应居住环境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做出的选择有( )。
A.穿着厚重保暖、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和长裙 B.居住的建筑类型多为毡房,支架选择的是树木枝干,覆盖包体的是家畜绒毛织成的毡子 C.饮食中对可食之物和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 D.着装多为“汪西日”“郭登”,即斜襟裹边的短衣或长袍,长衫有单有棉。
【答案】:

385.塔尔寺的( )被称为“艺术三绝”。
A.雕塑 B.酥油花 C.绘画 D.堆绣 E.建筑
【答案】:

386.青海社火在“闹”和“耍”的狂欢中,获得了情感的释放与满足,堪称青海汉族的狂欢节。其文化功能主要有( )
A.维系功能 B.教化功能 C.祭祀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

387.青海话中的一些地名词是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合璧而成,青海人形象地俗称其为“风搅雪”。(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88.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89.“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柴达木精神及玉树抗震救灾精神都是在青海产生的。(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90.唐代青海地区佛教盛行,如今西宁北禅寺的两尊露天金刚像雕成于唐代。(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91.( )是青海最早修建的“拱北”。
A.七疙瘩拱北 B.凤凰山拱北    C.循化街子拱北 D.鲜门黄花台拱北
【答案】:

392.近些年,( )等的发现,证明青海已成为史前文物大省,在国内考古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A.民和喇家遗址 B.宗日文化 C.都兰热水吐蕃古墓群  D.乐都柳湾彩陶 E.马厂遗址
【答案】:

393.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 )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为“金色谷地”)而得名。
A.唐卡 B.堆绣 C.雕塑 D.建筑彩画 E.酥油花
【答案】:

394.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95.青海汉族地区的花儿为河湟花儿,其内容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可以说,花儿是一部民族风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96.明朝在青海东部地区设立( )两级军事单位来兼摄地方行政。
A.州、县 B.卫、所 C.府、县 D.郡、县
【答案】:

397.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 )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青海湖 B.祁连山 C.日月山(古代称赤岭) D.昆仑山
【答案】:

398.以“塔尔寺”为中心形成的是下列( )城镇?
A.隆务镇 B.丹噶尔 C.多巴镇 D.鲁沙尔镇
【答案】:

399.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 )的祖先。
A.汉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土族
【答案】:

400.青海蒙古族有着悠久的独特的( )传统,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婚嫁寿宴、年节喜庆、宗教活动、生产劳动等方面。
A.造型艺术 B.服饰修饰 C.建筑艺术 D.饮食文化
【答案】:

401.青海传承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地处河湟的()皮影。
A.乐都 B.平安 C.湟源 D.大通
【答案】:

402.青海人把民间故事叫作()等。
A.古今儿 B.说 C.古经 D.闲话 E.摆龙门阵
【答案】:

403.下列选项中,属于青海各民族饮食文化特征的是( )
A.青海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与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青海各民族饮食文化相互渗透,呈现出趋同化特点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饮食结构日趋多元 D.青海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答案】:

404.藏戏在表现内容上十分丰富,有()等。
A.佛经故 B.藏族名僧事迹 C.传自祖国内地的民俗遗存 D.名山大川美丽风景    E.民族间交往的历史典故
【答案】:

405.青海的藏族是吐蕃人与( )等长期融合后形成的。
A.羌人 B.鲜卑人 C.撒拉人 D.汉人
【答案】:

406.自元代撒拉人先民迁徙循化后,经过不断补充和吸收新的成员,到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07.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在青海兴起,对青海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道学 B.佛学 C.藏传佛教 D.儒学
【答案】:

408.( )是伊斯兰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A.唐代 B.宋代 C.明清两代 D.元明两代
【答案】:

409.青海境内的考古学文化与( )密切联系,( )与华夏文化同样古老,对中华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
A.宗教文化 B.羌文化 C.藏传佛教 D.藏文化
【答案】:

410.青海的河流有( )等特征。
A.外流区面积较小,但径流丰富 B.水系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  C.河流的补给形式多样 D.汛期长
【答案】:

411.“近看是山,远望成川”是形容昆仑山山峰连绵的。(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12.青海回族文化的宗教属性,是( )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伊斯兰教文化 D.儒家文化
【答案】:

413.( ) 水色十分清澈,每当晴空万里日,天上云彩,周围山岭,倒映水中,清晰可见,因此被称为“蓝色的长湖”。
A.鄂陵湖 B.扎陵湖 C.青海湖 D.星宿海
【答案】:

414.( )一般称为“古尔邦节”,意为“献祭”“献牲”,是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A.开斋节 B.那达 C.宰牲节 D.纳顿
【答案】:

415.记录藏语的藏文创制于( )世纪,在全国藏族聚居区通用。
A.5 B.7 C.6 D.8
【答案】:

416.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具有很强的( )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A.生态文化 B.游牧文化 C.农耕文化 D.商业文化
【答案】:

417.“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数量增加,建立了7所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了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在民族公学的基础上创办了()。
A.青海师范大学 B.青海民族学院 C.青海教育学院 D.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答案】:

418.着装习惯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海地区土族服饰面料主要以( )为原料。
A.麻 B.毡 C.皮 D.褐布
【答案】:

419.青海汉族除尊崇儒家伦理、祖宗信仰外,部分群众还信仰( )等。
A.佛教 B.天主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答案】:

420.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900美元时,文化消费快速启动;进入2000美元时,文化消费持续增长。(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21.据考古发现,青海这片土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以湟水河谷为中心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彩陶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22.《拉仁布与吉门索》是()族著名的爱情叙事诗。
A.蒙古族 B.土族 C.藏族 D.撒拉族
【答案】:

423.( )被后世誉为沟通汉藏两族联系的“黄金桥”,其线路,经今青海民和古鄯、乐都、西宁、湟源,过日月山至拉萨
A.丝绸之路南道 B.唐蕃古道 C.逻些沙州道 D.丝绸之路
【答案】:

424.( )县“卓舞”主要分布在白龙镇、上庄村、下庄村和代达,其风格粗犷豪放,造型形象传神,韵律优美生动,内涵含蓄隽永。
A.治多 B.称多 C.玛多 D.囊谦
【答案】:

425.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部。
A.西北 B.东 C.西南 D.东南
【答案】:

426.下列选项中,属于青海汉族传统面食的是( )
A.锅盔 B.馒头 C.面片 D.拉面
【答案】:

427.青海文化呈现出( )等显著特征。
A.历史悠久 B.形态多元 C.体系繁杂 D.宗教色彩浓厚方言 E.地方特色浓郁
【答案】:

428.2007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它是( )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每两年举办一次。
A.A、中国诗歌学会 B.中国散文协会 C.中国作家协会 D.青海省人民政府
【答案】:

429.“藏族婚宴十八说”是流传在青海省()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A.黄南藏族聚居区 B.东部农业区藏族聚居区 C.玉树藏族聚居区 D.海南藏族聚居区
【答案】:

430.青海的回族在喜庆宴席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歌唱艺术——。
A.“花儿” B.“撒拉曲” C.“宴席曲” D.口弦
【答案】:

431.土司制度主要在青海的土族和藏族中实行,正式产生于明初。(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32.民国时期青海的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全省有初等、中等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4万余人。 (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33.青海各民族的饮食活动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是人们融洽感情的良方,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人伦文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34.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新引擎。
A.文化产业 B.农作物产业 C.工业 D.建筑业
【答案】:

435.青海是全国五大湖泊省区之一,湖泊面积仅次于西藏,湖泊率为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 )。
A.16,72% B.21.45% C.18.22% D.19.22%
【答案】:

436.青海眉户戏以演三小戏著称,角色以()为主。。
A.青 B.小 C.老生 D.小 E.小丑
【答案】:

437.乐都音系包括()等几个语音系统。
A.乐 B.湟中 C.民和 D.湟源 E.平安
【答案】:

438.青海蒙古族群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包括( )寓言等,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A.民歌 B.颂辞 C.英雄史诗 D.谚语 E.故事
【答案】:

439.青海先民们生活在青藏高原这样特定的地域,该地域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居住在这里的人类的历史活动没有很大的影响。 (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40.( )是玉树地区最热烈、最隆重的传统娱乐节日,一般在青稞将熟、牛肥马壮的 7—8 月举行。
A.那达慕 B.赛马会 C.纳顿 D.中秋节
【答案】:

441.青海各民族在饮食上,不但追求美味和美观,而且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食品中,体现了美学的文化意蕴。典型代表美学意蕴的食品有( )
A.汉族的中秋月饼 B.羊肉面片 C.拉面 D.锅盔
【答案】:

442.瞿昙寺壁画配合整体建筑的汉式( )风格,完整地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
A.皇家 B.农家 C.藏家 D.贵族
【答案】:

443.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44.我国史学界一般以宋朝时期的阿拉伯使者朝贡,作为伊斯兰教传入的标志。(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45.青海有( )的人使用的是汉语。
A.74 B.75 C.70 D.60%
【答案】:

446.( )时,湟源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英、法、美、俄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四通八达。
A.东汉 B.隋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

447.生活在青海省河南县的蒙古族大多已经不会使用蒙古语,取而代之的是使用()。
A.汉语 B.藏语 C.撒拉语 D.土语
【答案】:

448.下列( )是我国最大的结晶盐湖
A.察尔汗盐 B.茶卡盐湖 C.柯柯盐湖 D.乌兰乌拉湖
【答案】:

449.从语音角度来说,撒拉语有()个辅音音位。
A.30 B.35 C.20 D.25
【答案】:

450.经过十三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体育文化品牌。
A.环湖赛 B.电影节 C.黄河极限挑战赛 D.攀岩赛
【答案】:

451.青海撒拉族信仰( )。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道教 D.佛教
【答案】:

452.( )年新年伊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海省委确定了把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发展思路。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

453.( )撒拉语称“阿勒提欧里”,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
A.西宁东关清真寺 B.平安洪水泉清真寺    C.马营清真寺 D.循化街子清真寺
【答案】:

454.民间谚语云:“走了瞿昙寺,北京再嫑去。”就是说看了瞿昙寺,就知道北京( )大概的样子了。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坛
【答案】:

455.塔尔寺壁画以( )为基本色,兼用绿、白多色,色彩丰富、艳丽,用色更为鲜美、明快。
A.黄 B.红 C.蓝 D.黑
【答案】:

456.朗达玛灭佛后,史称“三贤哲”的僧人( ),逃到青海东部边缘地区继续从事佛教的传播活动。
A.贝吉多杰 B.藏饶赛 C.约格迥 D.玛尔释迦牟尼
【答案】:

457.青海较多地保留了汉语的古老特征。(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58.青海生态文化是在西北高原这片地域上形成的,蕴含了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及精神方面的智慧,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59.青海藏族中,以玉树、( )、海南的歌舞最为有名。
A.黄南 B.海西 C.果洛 D.海北
【答案】:

460.下列青海( )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
A.白云母 B.石膏 C.石棉 D.石墨
【答案】:

461.在青海,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门宦有( )。
A.虎夫耶 B.库布林耶 C.戛地林耶 D.哲合林耶
【答案】:

462.隋唐时期,青海地方文化中占主流的是( )文化,它们相互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成为青海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最为密集。
A.匈奴文 B.唐文化 C.汉族文化 D.吐蕃文化 E.藏族文化
【答案】:

463.藏族畜牧类型主要以繁殖绵羊为主,绵羊对高原寒冻、雪灾、大风等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这是藏族群众根据生态环境对牲畜进行选择的结果。(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64.“人一之,我十之” 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65.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丰富多彩的( )是青海历史的鲜明特色所在。
A.民族宗教文化 B.歌舞文化 C.文学艺术 D.语言文字
【答案】:

466.青海的汉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 )。
A.畜牧业 B.商业 C.手工业 D.养蜂业 E.制造业
【答案】:

467.( )是以土族为主要僧源的格鲁派大寺。
A.佑宁寺 B.丹斗寺 C.广惠寺 D.隆务寺
【答案】:

468.青海大部分蒙古族都能使用( )进行交流。
A.蒙古语 B.汉语 C.藏语 D.撒拉语 E.保安语
【答案】:

469.青海省幅员辽阔,土地总面积仅次于( )。
A.新疆 B.山东 C.西藏 D.四川 E.内蒙古
【答案】:

470.2011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十二五”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的意见》,绘就了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71.摩崖石刻历史久远,距今约有1300年的历史。沟内有十多处岩画,勒巴沟岩画主要以佛像、菩萨、香客、瑞兽等为主,较为著名的有《藏王与公主礼佛图》《天龙八部图》。其中《藏王与公主礼佛图》,以铭记金城公主与赤代祖丹对弘扬佛法和促进唐蕃和好的功绩。此内容的摩崖石刻,全国有( )处。
A.1处 B.3处 C.2处 D.4处
【答案】:

472.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石刻,是该寺艺僧世代相传的艺术佳作,被世人称为“艺术三绝”。(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73.在青海,“花儿”也叫“少年”“家曲儿”。(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74.青海的各个( )都是一地的宗教文化中心,是研究其教派缘起、发展、派别形成及各宗派理论异同的重要史料。
A.州府 B.宗教教派 C.中小学堂 D.宗教寺院
【答案】:

475.1961年初春,中共青海省委召开会议,批评了种种错误,会后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纠正错误,并按照中央八届九中全会的精神,按照“( )”的指导方针,集中力量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答案】:

476.青海各民族的服饰不仅有着相同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人们对服饰的珍爱源于对美的重视和追求。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77.青海玉树地区的藏族操藏语()藏语。
A.安多 B.康 C.拉萨 D.卫藏
【答案】:

478.谚语“短骡子长马,好牛脖子一大柞”属于()谚语。
A.风土谚语 B.生活谚语 C.自然谚语 D.社会谚语
【答案】:

479.青海许多寺院规定喇嘛“夏令安居”,据说六月中旬正是百虫生长盛期,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半个月至两个月期满后才能到野外进行野宴。这就是( )的由来。
A.雪顿节 B.沐佛节 C.祈祷节 D.藏历新年
【答案】:

480.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通常用神话或史诗来讴歌自然化育人类的恩德和人类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以下属于土族的作品有( )。
A.鲜卑山古歌 B.斯巴形成歌 C.阳世的形成 D.混沌周末歌
【答案】:

481.( )被我国史学界认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A.贞观十一年 B.长安元年 C.唐永徽二年 D.载初二年
【答案】:

482.( )是世界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A.道教 B.藏传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483.蒙古族妇女的头饰非常复杂,分为( )
A.练垂 B.盖头 C.头戴 D.辫套
【答案】:

484.( )服饰在颜色的选择上,崇尚白、黑、蓝、灰而厌恶黄、红等色。所以,长期以来在服装色彩上给人以单一、沉闷的感觉。
A.藏族 B.回族 C.撒拉族 D.土族
【答案】:

485.庄廓之所以成为青海河湟地区主要的建筑类型,其具有以下营造智慧和绿色经验( )。
A.民居建筑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 B.“面南背北”,增加采光 C.就地取材 D.庄廓墙高于屋顶,利于防风避沙
【答案】:

486.从资源总量上看,( )均居于重要地位,它们是青海省的优势旅游资源。
A.历史遗产类 B.现代人文类 C.气候生物类 D.水文类 E.地文类
【答案】:

487.按民族划分,青海文化可以分为( )等多种类型。
A.藏族文化 B.回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E.撒拉族文化
【答案】:

488.青海方言中存在一些古语词和从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借来之词。(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89.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90.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A.氢弹 B.原子弹 C.导弹 D.炸弹
【答案】:

491.(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答案】:

492.青海现存较大的道观有西宁北山土楼观、湟中南朔山道观、大通元朔山道观等。(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93.青海撒拉族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 )等。
A.故事 B.谚语和笑话 C.神话 D.传说 E.寓言
【答案】:

494.明代屯军的江浙( )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中原 B.江浙 C.江淮 D.北京
【答案】:

495.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答案】:

49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各民族饮食结构日益趋向单一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97.远在汉代,道教已逐渐传入河湟一带,在青海以西宁为中心写下了它的历史。(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498.青海意识的提出,一方面是挖掘本土优势文化,不断探索发现、总结经验的结果;另一方面是青海人( )的结果。
A.文化自觉 B.文化自信 C.文化自强 D.创新改造
【答案】:

499.山地纪录片节从2008年的22个国家、343部纪录片参与,发展到2014年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部影片角逐( )大奖,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会。
A.“玉昆仑” B.“玉珠峰” C.“青海湖” D.格尔木
【答案】:

500.藏传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黄教、红教、白教、绿教等诸多派系。(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501.少数民族信仰宗教和多种宗教共存,是青海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是青海文化多元特点的重要表现。(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502.( )对五色(即藏地五色:白、蓝、红、黄、绿)的审美感受已经超越了人们对色彩的普遍意义,它代表着这个民族对生存环境的理解和宗教文化的理想。
A.蒙古族 B.藏族 C.土族 D.汉族
【答案】:

503.青海文化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根基。
A.昆仑文化 B.藏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多民族文化
【答案】:

504.藏文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通用文字。(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505.( )在藏语中的意思即“古旧”,此派僧人习惯带红色僧帽,故称“红教”。
A.萨迦派 B.噶举派 C.格鲁派 D.宁玛派
【答案】:

506.鹞子沟自然景区中“四奇”佳景包括( )。
A.松海之幽奇 B.深溪之翠奇 C.盆子坑之神奇 D.松林野味之珍奇 E.山峰之峻奇
【答案】:

507.佛教在吐蕃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苯教的抵制,最终掀起了一场兴苯灭佛的运动。(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508.青海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高于内蒙古、宁夏、广西等地,居全国第三位。(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课程作业辅导,点击图片加微信,有偿服务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