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03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亠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工商管理专业成本管理试题
2008年1月
题号 —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 ‘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10分,每小 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辅助生产的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是在( )之间进行分配
A.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 B.各受益单位
C.各受益的基本生产车间 D,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
2.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登记的费用( )
A.只包括本步骤发生的费用,不包括上步骤转入的费用
B.只包括上步骤发生的费用,不包括本步骤发生的费用
C.既包括本步骤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上步骤转入的费用
D.既不包括本步骤的费用,也不包括上步骤转入的费用
3.在编制直接材料成本计划时,应根据产品的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的定额消耗数量乘
( )
A,材料的计划消耗数量 B.材料的标准消耗数量
C,材料的计划单价 D,材料的采购数量
4.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个月份间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但原材料在产品成
本中仍占的比重较大的产品,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可采用( )
A.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B.约当产量法
C.定额比例法 D.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5.下列支出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是( )
A.购买无形资产的支出 B.赞助公益事业的支出
C.捐赠性质的支出 D.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6.如果某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各项
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D.定额比例法
7.下列各项指标中,反映成本变化中的一个侧面的指标是( )
A.实物指标 ‘ B.价值指标
C.单项指标 D.综合指标
8.下列各项中,属于因果预测方法的是( )
A.本量利分析法 B.指数平滑法
C.平均法 D.市场调査法
9.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计算成本利润率指标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重点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10.进行合理组织生产的决策分析应采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是( )
A,差量损益分析法 B.相关成本分析法
C.边际分析法 D.线性规划法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分别填入括号内。本类题
共10分,毎小题2分。不选、少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在进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时,需要计算的指标有( )
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
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务步骤
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E.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时需要计算一些基数,这些基数包括(
A,工时基数
C.销售基数
E.单位基数
E,期间费用明细表
()1.企业在进行费用分配时,应先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然后才能分配辅助生 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 )2,对于产品三包损失,也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 )3.在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里,其成本计算期一般是在产品完工时进行计算。
( )4.品种法是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的。
( )5.成本预测有一个过程,只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成本预测模型,即意味着成本预测
程序的结束。
( )6,如果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功能较大或成本较低,这是改进的目标。
( )7.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实际费用与定额费用之间的差额。
( )8.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实际成本,应选择恰当的分配标准将各
种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9-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
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 )10.产品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等三个组成部分,应以费用的归
集和分配两个角度来进行审计。
碍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成本考核的指标有哪些?
2.简述成本计划编制的基本步骤。
得分评卷人
——; 五、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凡要求列出计算过程,未列出计算过程的,即
使结果正确,也不得分。计算过程中保留二位小数,第三位小数
四舍五入。本类题30分,每小题15分)
1.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甲产品材料消耗资料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计划指标 实际指标
产品产量 吨 200 190
材料单耗 千克 300 320
材料单价 元 15 20
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 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 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 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 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 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碍分评卷七 六、论述题(20分)
试述成本预测的方法。
试卷代号:103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工商管理专业成本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分,每小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D 2. C 3. C 4. A 5. D
6. B 7. C 8. A 9. D 10.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不选、少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 ABCDE 2. ABC 3. ABC 4. ABCE 5. A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1. X ‘ 2. X 3. X 4・V 5. X
6. X 7. X 8. X 9. 2 10. W
四、 简答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成本考核要求责任者对所控制的成本负责,同时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调动各级、各部 门、每位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成本考核要求按成本责任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若要具 有较高的成本计划水平、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分析水平,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成本考核指标的制 定。企业产品的计划成本或目标成本制定完成后,应进行归口分级管理,层层分解至每一个有 关部门和人员,明确其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定期考核兑现。从成本考核的指标上看,包括价 值指标、实物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等。
2.(1)收集和整理资料;
(2) 预计和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3) 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
(4) 正式编制企业成本计划。
五、 计算分析题(本类题30分,每小题15分)
1.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如下: ,
材料计划成本= 200X300X15 = 900 000(元)
252
材料实际成本= 190X320X20 = 1 216 000(元)
分析对象:1 216 000-900 000 = 316 000(元)
计划指标:200X300X15 = 900 000 元
第一次替代:190X300X15 = 855 000 元
第二次替代:19OX32OX15 = 912 000 元
第三次替代:190X320X20 = l 216 000 元
由于产量减少,使材料成本下降了 45 000元;由于单耗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 57 000 元;由于材料单价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 304 000元。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使材料总成 本上升了 316 000(-45 000 + 57 000 + 304 000)元。
2.(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 70%X50% = 35%
第二工序 70% + 30%X50% = 85%
(2)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 300X35% = 105(件)
第二工序 300X85% = 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 + 255 = 360(件)
(3)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2900/(140 + 360) = 5.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 140X5.8 = 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 360X5. 8 = 2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 + 360) = 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 140X2. 7 = 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X2.7 = 972(元)
(4) 完工产品成本= 812 + 378 = 1190(元)
在产品成本= 2088 + 972=3060
六、论述题(20分)
成本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预测方法和定性预测方法两大类。
定量预测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以及成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来预计推断未来成本的各种预测方法的统称。定量预测方法按照成本预测模型中成本与相应 变量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方法和因果预测方法两类。
定性预测方法是预测者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运用理辑思维方法对未 来成本进行预计推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由于此类方法是利用现有资料,依靠预测者的素质 和分析能力所进行的直观判断,因此此类方法也称为直观判断法。如专家会议判断法、市场调 査法、函询调査法等。
实际应用中,定量预测方法与定性预测方法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二者可以结合 应用。即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定性预测的结果,综合确定预测值,从而使最终的预测结 果更加接近实际。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