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2006年7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1.人权观念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产生,但近现代意义的人权理论是在欧洲 时期由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的。
2.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 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 态或政治过程。
3.国家部委管理的大型公司的正、副总经理由 管理,国务院办理行政 任免手续。
4. 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主 要有省、地区、县、乡。
5.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由 任命。
6-国务院制定的 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
7.地级市一般为市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 25万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 口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 20万以上:工业总产值 以上。
8.城区政府设于城市内,是城市地区的基层政府,可以设立派出机 构 。
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民族自治、也不是
,而是特定少数民族
在其居住区域内实行的区域自治。
1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政治局委员通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
A.钦定宪法
C.民定宪法
B.协定宪法
D.柔性宪法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 )o
A. 5年以上 B. 6年以上
D. 8年以上
C. 7年以上
3.从1984年开始,中共中央的干部管辖权原则上改为下管( )。
B.三级
A,四级
C.两级
D. 一级
5.
6.
7.
8.
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出自( )。
A.全国人大代表
B.全国人大代表团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有权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只有(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委员会
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准备工作的主要是( )。
A.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D.全国人大选举委员会
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A.宪法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政党制度
我国最严格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是(
A.国税系统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
D.工商管理系统
9.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10.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 )。 D.清代
A. 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1.除了宪法和少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大量法律的制定者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共中央
12.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属于( )。 D.司法部
A.民族自治 B.地方自治
C.人民自治 D.区域自治
13.中国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4.《地方组织法》规定必须设立审计部门的地方政府的级别是( )。
A.乡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地级以上 D.省级以上
15.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行政监督
2.宪法
3.法官
4.一国两制
碍 分 评卷入 四、简答题(毎题7分,共35分)
1.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包括哪些内容?
2.试比较”公民”与”人民’‘的异同。
3.简述检察院的立案范围?
4.什么是公务员职位分类?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简述中国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获得的资格要件。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什么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如何制定地方性法规?
试卷代号:11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0.互选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 A 3. D 4. C 5. C
6. B 7.C 8.B 9. B 10. B
11. B 12. D 13. A 14. B 15. 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必与本参考答案文字一致,只要意思基本相同即可。
1.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 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2分)包括上级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 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的监督;审计监督,即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 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察监督,即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査、调査与处理 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3分)
2.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3分)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 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 法治国家的基石。(2分)
3.法官: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 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3分)法官的职责是: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 者独任审判案件;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 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官职务的任免,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任免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任法官必须具备法官的资格条件。(2分)
4.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 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2分)这些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统一国 家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 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是中共为解决大 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而提出的,其后被应用于香港和澳门收回和以后的治理问题上。(3分)
四、简答题(毎题7分,共35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必与本参考答案文字一致,只要意思基本相同即可。
1.答:(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
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3分)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国事活动;
接受外国使节;
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4分)
2.答:在我国,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一是范畴不同。公民是与 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二是范围不同。
我国公民的范围较人民的范围更为广泛。公民中除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三是后果不 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 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四是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的概念,人民 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
(以上4点,少1点扣2分)
3.答:除办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案件外,检察院还可以直接立案办理某些案 件。(1分)
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査案件的范围包括:(6分)
(1)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2) 渎职犯罪案件。
(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
(4) 特别决定侦察的案件。(以上少一项扣2分)
4.答:职位分类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中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职位分类相对比较简 单,同时兼顾品位因素。
职位就是特定职务、职权以及相应责任的集合体,它由符合一定标准的人员担任。职位分 类,即依据规范化标准,按照工作的性质、责任、任务难度等因素,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常任职位 分类划等。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不同,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更具科学性、合理性。(3分)
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对政府公职的每个职位进行设置。二是明确每个职位的 职责与任职资格条件。三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确定 职位的类别和级别。四是对职位的管理。(4分)
5.答:(1)必须具有中国公民身份。公民身份确认的惟一条件是取得国籍。中国采取出 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国籍。
(2) 必须年满18周岁。
(3) 必须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那些虽然受到法律惩罚但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 利的人,依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以上3点,少1点扣3分)
1314
五、论述题(2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必与本参考答案文字一致,只要意思基本相同即可。
地方组织法第七、第三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 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 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均有权根据本行政区 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地方性法规。(3分)
制定地方性法规有如下情况:
第一,制定国家法律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即执行性和补充性的地方性法规。
第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授权的内容,原来均属于中 央立法机关的权限。
第三,制定国家暂时没有立法,而本行政区域又迫切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
第四,就国家不可能专门立法的地方特殊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12分)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
第一,法规议案的提出。
第二,法规议案的审议。
第三,法规议案的通过。
第四,地方性法规的备案。
第五,地方性法规的公布。(5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