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8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市政规划与管理 试题
得分 评卷人
2011年7月
题号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1.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 )区别于农村地区。
A.行政管辖 B.人口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D.人口构成
2.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是具有地方( )。
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3.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 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4.目前在城市社区管理的实施层面上,我国形成了很多极具特色的模式,其中比较具有
代表性的主要有,侧重行政和自治组织并行发展的( )o
A.北京朝阳模式 B.深圳盐田模式
C.上海卢湾模式 D.沈阳模式
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o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
12.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即
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
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15.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 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1124
徂 诬葬a
匚一—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6.预算外资金:
17.危机管理: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8.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19.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2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24分)
2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试卷代号:118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市政规划与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I.ABC 2. ABCD 3. ABCD 4. B 5. ABCD
6.C 7. D 8. D 9. ABCD 10. ABCD
二、 填空(毎空2分,共10分)
II.田园城市
12.市、区、街道
13.工业物质
14.公共住宅
15.再循环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6.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 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 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1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 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四、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8.(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4分)
(2) 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4分)
(3) 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4分)
19.(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3分)
(2)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分)
(3) 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3分)
(4) 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3分)
20.(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 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分)
(2) 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 步提高生产率;(2分)
(3) 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 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1分)
(4) 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 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2分)
(5) 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 于融入国际市场;(2分)
(6) 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 违约风险;(1分)
(7) 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 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1分)
(8) 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1分)
五、论述题(24分)
21.要点提示:
(1) 综合性;
(2) 法治性、政策性;
(3) 地方性;
(4) 长期性、经常性;
(5) 实践性。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