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
2017年6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 ■ ■ -■——■….■■ ■ ■> ■ -r_ – .■_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毋序号填入括号中)
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 B.中世纪以前
C.上世纪六十年代 D.中世纪
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再给我一个特殊的世界,让我在这个世界中养育他们。我敢保 证.在这十二个婴儿当中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天份如何、嗜好如何、倾向如何、能力如何、其 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可以训练他们成为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或者乞丐或 盗贼”。这是( )代表性观点。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高尔顿
3.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 ,表现岀
A.较大 相对的稳定性 B.较大 不稳定性
4.( )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 与创造。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 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
5.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逬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
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兀
A.复制 B.修复
C.髓鞘化 D-分化
6.视觉悬崖是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婴儿(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A.视觉 B.听觉
C.深度知觉 D.感觉
7.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R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兀
A.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渡缩小
8.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 个单词表达了 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因此我们称之为”(
A.简单句 B.被动言语
C.主动言语 D.単词句
得_分二、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9.观察学习
10.致畸因子
1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12.妈妈语
三、简答题(毎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14,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15,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6.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得分评卷人
;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 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 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 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试卷代号:13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7年6月
一、选择题(毎个3分,共24分}
L A 2. A 3. A 4.C 5・D
6. C7. C8. D
二、 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9.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10.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 时是间接的。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遗传特征和暴露于致畸因子的时期.
11.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 吸或心跳频率的亜化。但如果同样的剌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 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剌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 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12.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徂,如简短的句了,具体的内容与夸张的声调 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妈妈语
三、 简答题(毎小题[。分,共40分)
13.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 过程,各系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3分)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 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3分)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 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2分)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 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
937
降。(2分)
14.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1分)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晩。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 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幼儿在3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片人物或木 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3—5岁,幼儿遂渐掌握了正确命名他人 成木偶面部情绪的词汇,除了偏爱“快乐”这个标签以外,他们开始使用“伤心”(或“生气”)来形 容–系列消极情绪。4—5岁的儿童则逐渐学会使用“恐惧”(用以表示害怕)这个标签。当儿 童进入小学中期后,他们开始能使用“惊讶”或“厌恶”等标签来形容更为复杂的情绪,比如自 豪、羞愧、内疚等。(3分)
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绪信息加以识别。在观看成人富 有各种情绪的舞蹈时,5岁的儿童都能区分一些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而8岁儿童基本上能够 正确地识别舞蹈者所有的富有表情的动作所蕴含的情绪:快乐、伤心、生气或害怕。。分)
5~7岁的幼儿开始能综合考虑各种信息,如个人信息、情境信息和个体相关经历的信息, 来理解和解释情绪问题,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各种混合情绪。(3分)
15.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 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3分)所谓“拟令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 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 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3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父母 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 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 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4分)
16.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在学前和学龄阶段,父母的教养 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3分)
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父
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3分)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专制型教养,放任型教 养,忽视型教养。(4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毛毛妈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她没有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
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 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这些技能是无法从与成人互动中获得的,例如,如何 与同龄人交往、如何与领导者或管理者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敌视、攻击、欺负和控制,对年长儿 童而言,同伴还可能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年龄相仿、处境相似的同伴,可能能帮助儿童面对和 处理个人问题.解除烦恼—同伴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冲突和复杂的情感,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消除了他们的忧虑,也可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題的方法。(4分)
具体地说,同伴有以T作用:
(一)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1.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愁罚、或消退 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岀现的可能性。
同伴是儿童強化的重要来源。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引起同伴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进而使 儿童的行为得以强化、维持或消退。(2分)
2.同伴具冇示范作用。同伴作为…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翳响。一个害怕狗的 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惧。情绪反 应和社会互动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大笑和微笑回应別人的同伴在一•起时,幼儿 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微笑和大笑。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接触,对减少儿童的羞怯感、鼓励儿童参加 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
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孩子们还能轻易地获得亲社会行为、成就行为、道德判断、延缓满足 的策略及性别分化的态度和行为等.
同伴榜样的另-个时能,是告知儿童在特定情境中他该有怎样的表现。例如幼儿可能不 知道上课期间未经教师允许是否可到操场上玩,但如果他看到有其他幼儿这样做了,他很快就 会尝试这种行为。(2分)
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蒙。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 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儿童将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成就与同伴 进行比较,就可能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如果一位六岁的儿童在赛跑时常落 后于同伴,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跑得很慢的人。(2分)
(二)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
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 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 都会很有助益。研究表明,曾经被别的儿童指导过的儿童,在阅读和算数技能方面都有改善, 如果这种指导是长期的、一对一的,那么学生的收益就会更大:水平发展略高的小导师在教同 伴的过程中也会受益,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髙,对课程材料的掌握更好,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 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科)也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或在混 龄互动中,可尝试这种大带小的方法。(4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