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11 座位号 E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
2014年7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一.分一评卷人 一、选择题(毎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剌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
2.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的概念,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 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存在一个区域。
A.组织和适应
D.最近发展区
3-(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 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 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 B.主动性的互动
C.被动的互动 D.无选择的互动
4.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 有适应性价值,如 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
A.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C.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
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
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 的接点——“(
A.突起 B.轴突
C.突触 D.树突
6.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
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 )为主。
A.复述
B.组织
C.精细加工
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
7.爸爸对爷爷:爸,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4岁的浩浩:他是爷爷!
爸爸;是,他是你爷爷,他也是我的爸爸呀。
浩浩:不,他是爷爷!他不是爸爸!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A.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渡缩小
8. 当儿童说广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
A.扩充 B.重新塑造
C.澧清问题 D.重复
二、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9.气质
10.依恋
11.感知运动图式
12.社会化
1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1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5.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16.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 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 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入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 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试卷代号:13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7月
一、选择题(毎个3分,共24分)
1. B 2. D 3. C 4。A
5. C 6. A
二、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7. D 8. A
9.气质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10.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11.感知运动图式是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 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12.社会化是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三、简答题(毎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1分);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 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分);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1分);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分),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分),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1分);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
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1分);
1304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 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Q. 5分);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 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1. 5分)。
1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 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2分)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釋定的心理特征。遗 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2分)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 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2分)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续下降 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会随 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越差。明显,贫困是影响儿童 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2分)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比如通过玩具、游戏和阅读材料提供 刺激;语言剌激;物理环境的组织;骄傲、爱和温暖;学业行为的剌激;树立榜样和鼓励儿童社会 成熟;各种日常剌激的变化;避免身体惩罚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2分)
15.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
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为了降低消极的情绪体验,6个 月大的婴儿会转身避开引起消极情錯的剌激,或是转而寻找可以吸吮的对象,比如吸吮自己的 拇指或从照顾者那里寻求安慰。(2分)
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如咬 指甲)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2分)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 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待食物、索 要礼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2分)
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情绪(2分):使用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打针 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通过限制感觉输人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睛,我怕大 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防止剌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被一
1305 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负面情绪(“妈妈 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重新解释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他(电影演 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2分)。
16.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 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3分)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 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 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3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父母 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 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 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3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毛毛妈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她没有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 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
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規则提供了机会。这些技能是无法从与成人互动中获得的,例如,如何 与同龄人交往,如何与领导者或管理者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敌视、攻击、欺负和控制。对年长儿 童而言,同伴还可能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年龄相仿、处境相似的同伴,可能能帮助儿童面对和 处理个人问题,解除烦恼——同伴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冲突和复杂的情感,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消除了他们的忧虑,也可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分)
具体地说,同伴有以下作用:
(一)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同佯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或消退幼 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
同伴是儿童强化的重要来源。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引起同伴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进而使 儿童的行为得以强化、维持或消退。(2分)
(2)同伴具有示范作用。同伴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一个害怕狗的 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俱。情绪反 1306
应和社会互动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大笑和微笑回应别人的同伴在一起时,幼儿 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微笑和大笑。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接触,对减少儿童的羞怯感、鼓励儿童参加 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
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孩子们还能轻易地获得亲社会行为、成就行为、道德判断、延缓满足 的策略及性别分化的态度和行为等。
同伴榜样的另一个功能,是告知儿童在特定情境中他该有怎样的表现。例如幼儿可能不 知道上课期间未经教师允许是否可到操场上玩,但如果他看到有其他幼儿这样做了,他很快就 会尝试这种行为。(2分)
(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 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儿童将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成就与同伴 进行比较,就可能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如果一位六岁的儿童在赛跑时常落 后于同伴,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跑得很慢的人。(2分)
(二)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
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 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 都会很有助益。研究表明,曾经被别的儿童指导过的儿童,在阅读和算数技能方面都有改善, 如果这种指导是长期的、一对一的,那么学生的收益就会更大:水平发展略高的小导师在教同 伴的过程中也会受益,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高,对课程材料的掌握更好,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 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科)也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或在混 龄互动中,可尝试这种大带小的方法。(4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