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
2012年1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巻人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 中)
1.( )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 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 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卢梭 B.英国达尔文
C.捷克夸美纽斯 D.英国洛克
2.(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
3.(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 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 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 B.主动性的互动
C.被动的互动 D.无选择的互动
4.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
适应性伦值,如 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
A.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C.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
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
1664
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
有的接点——“( )气
A.突起 B.轴突
C.突触 D.树突
6.“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 生长障碍。
A.营养不良 B.营养过剩
C.生长素分泌不足 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7.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
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 )为主。
A.复述 B.组织
C.精细加工 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
8.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 )
A.扩充 B.重新塑造
C.澄清问题 D.重复
得分评卷人
二、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
10.气质
11.依恋
12.性别概念
得分评卷人 三、简答题(毎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4.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15.如何分析父母的教养行为?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几个维度?
16.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 验、宣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试分析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665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幼儿: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幼儿: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幼儿: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幼儿: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幼儿:我的方更大。
五岁幼儿:我的方最大。
三岁幼儿:我的方最最大。
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
1666
试卷代号:13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 选择题(毎题3分,共24分)
I.D 2. B 3. C 4. A
5. C 6. D 7. A 8. A
二、 概念题(毎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 展的规律或特点。
10.气质是个体由神经类型决定的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 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II.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12.性别概念,就是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 特征。
三、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 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2分)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 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2分)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 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2分)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续下降 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应会随 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越差。因此,贫困是影响儿童 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2分)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比如通过玩具、游戏和阅读材料提供 1667
剌激;语言刺激;物理环境的组织;骄傲、爱和温暖;学业行为的刺激;树立榜样和鼓励儿童社会 成熟;各种日常刺激的变化;避免身体惩罚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2分)
14.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为了减少消极的情绪体验,6 个月大的婴儿会转身避开引起消极情绪的刺激,或是转而寻找可以吸吮的对象,比如吸吮自己 的拇指或从照顾者那里寻求安慰。(2分)
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如咬 指甲)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2分)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 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待食物、索 要礼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2分)
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情绪(2分):使用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打针 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通过限制感觉输入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睛,我怕大 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防止刺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被一 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负面情绪(“妈妈 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 “);重新解释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他(电影演 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2分)。
15.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在学前和学龄阶段,父母的 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2分)
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 (2分)。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2分)。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1分)、专制型教养 (1分)、放纵型教养(1分)、忽视型教养(1分)。
16.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 验、宣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具体地说,同伴有以下作用:
(1)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3分)
①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或消退幼 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1分)
②同伴具有示范作用。同伴还会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一个害怕狗 1668
的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 惧。(1分)
③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 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1分)
(2)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2分)
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 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的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 都会很有助益。(2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在语音方面,3 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2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而 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 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2分)
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2分):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 “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 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三岁的幼儿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 的概念。(2分)
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2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 大、最最大”的层次。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 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2分)
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 才是反驳的重点。(2分)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 20个词。到了 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 词,流利的与人交谈,甚至辩论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 的发展几个方面。(2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