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5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专业教育法学试题
2005年1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七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行政法规
2.教育法的适用
3.学生
4.民事法律关系
5.教师申诉制度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是德国黑克尔撰写的 一书。
2.教育法的效力是指教育法的适用范围,它包括 、空间效力和对人的 效力。
3.家庭教育权是指 ,以 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4.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教育法的适用和 。
5.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分)
1.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法律范畴。
B.《教师资格条例》
D.《高等教育法》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2.试述教师聘任制度的运行机制?
得分评巻人
七、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班干部应如何对待违纪的学生?
【案情】
某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了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刘某被班干部惩罚的经过:
5月15日午后3点整,这个班在教室外排队,由于他的儿子刘某在站队时出了怪态,被~ 名班干部叫了出来,当众罚刘某下蹲35次(没有老师在场)。
当学生们回到教室以后,班干部觉得罚得还不够,于是又叫刘某再次当众下蹲50次,还必 须继续做不能停,如果停一下就加罚20次,于是刘某又做了 50个下蹲。这名班干部认为刘某 下蹲得不合格,又继续加罚刘某下蹲90个。
刘某回到家后,感觉双腿蹲得酸疼,头昏眼花,更严重的是刘某感到当众受到侮辱,第二天 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
次日,刘某的家长找到学校,班主任态度很好,表示事发时他正外出开会,不知道发生了这 种事,教师从来也没给过班干部处罚学生的权利,并表示对此事一定要处理好,要对班干部进 行教育,等等。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试卷代号:115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专业教育法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1月
一、 名词解释(毎题2分,共10分)
1.行政法规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 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教育法的适用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权力机 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 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 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3.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由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
4.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 社会关系。
5.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处理不服, 或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
二、 填空题(毎题1分,共5分)
1.《学校法学》
2.时间效力
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4.教育法的遵守
5.违宪制裁
三、 单项选择题(毎题1分,共5分)
1.B 2. A 3. D 4. B 5. C
四、 多项选择题(毎题1分,共5分)
1.ABC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
五、简答题(毎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社会关系和法的形式的统一”。
【答案要点】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
(2)对“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社会关系与法的形式的统一”的提法,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如果没有法的形式,即权利义务这种“外壳”,任何一种教育社会关系也不会具有
法律的属性;
另一方面,教育法律关系又是以人们具体的教育活勲和实际联系为内容和载体的,如果没 有这种内容和载体,就不可能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
2.简述教育法律监督的主要类型。
【答案要点】
关于教育法制监督的主要类型: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或:为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也可将其单独作为一项,即分为国家监督、中国共产党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项)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政协的 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公民的监督。
3.简述《教师法》中所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答案要点】
《教师法》中对教师应履行的义务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 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 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 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论述题(毎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要点】
(1) 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享有以下权利:
1)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 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4)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 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 国家保护学校的上述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果其受到非法侵害,国家将对违法行为实 施制裁。
(3) 学校应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不可滥用权利。
在论述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对学校的相关权利进行阐述。
2.试述教师聘任制度的运行机制。
【答案要点】
(1) 教师聘任制是指在学校和教师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 需要设置工作岗位,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 项教师任用制度。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教师聘任制度应当以双方平等自愿为原则。
2) 聘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学校和教师均明确规定应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权利。
3) 教师聘任制度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教师聘任制的运行是指教师聘任合同具体发生法律效力的过程。其中包括招聘、签订 聘任合同、续聘(或解聘、辞聘)几个环节。
1)招聘是指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
2)签订聘任合同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聘书和合同确定双方义务和权利的过
程。
3)续聘是指聘任期满后,聘任单位与教师继续签订聘任合同。解聘是指如果用人单位因 为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辞聘是指由教师主动提出用人单位解 除聘任合同的法律行为。
(3)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实质意义不仅在于打破教师终身任用制度,更重要的在于调动广 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七、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答案要点】
1.本案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生、班干部及其监护人、班主任、学校。
2.本案是一则学生侵权案。这名班干部的监护人和学校均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 或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它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中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 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本案中,这名班干部侵犯了刘某的人身权利,本应承担民事责任,但因其尚未成年,属于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而其本人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由其监护人承担。承担责任的方式应 以赔礼道歉为主,其它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可以酌情处理。而学校则可对这名 班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可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其适当的纪律处分。
(2)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而言,学校应对他们负有保护责任。 由于事情发生在上课过程中,学校的教师本应负有责任,但该教师不是外出办私事,而是因公 外出(开会),这是由于学校本身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因此,学校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但在 此,我们应该分清的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原因是失职,承担的责任不是连带责任。
3.由本案引发的思考为:
(1)应当说,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部维持班级纪律的行为是正当的,但其必须依法进行。
(2)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让班干部依法对违纪学生进行管理,但不得侵犯他们的人身权 利。
(3)刘某违反班级纪律,是本案的始因,学校也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加强组织纪律 性。v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