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250 座位号匚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试题
2010年1月
题号 一 三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内)
1.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
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0
A.兴 B.观
C.群 D.怨
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 )就是例证。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文已尽而意有余
D.“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
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 ),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A.通变 B.髙远
C.情致 D.美善
4.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
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 ),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A.求美
C.求深
5-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
是“才胆识力”中的( )。
A. “识” B. “胆”
C. “才” D. “力”
6-“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
部集》、(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8.如果我们将(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
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A.康德 B.克罗齐
C.黑格尔 D.泰纳
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
C.感性意识
D.潜意识
10.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
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
C.形象 I).历史
得分评卷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3.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 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
得分评卷人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2.谈谈对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与阐释的理解。
试卷代号:125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简答题(毎小题12分,共36分)
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4分)
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1)情节的完备;(4分)
(2)情节的整一;(4分)
(3)情节的严密。(4分)
3-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 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
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4分)
第二,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4分)
第三,文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4分) 三、论述题(毎题22分,共44分)
1.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首先,从戏曲创作本身讲,理想的戏曲应该是“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才”与“浅”、高
1356
雅和通俗理应和谐辩证地统一于同一作品当中。
其次,从戏曲本位观来看,真正的戏曲应该是“观众本位”的,“浅”也好,“才”亦罢,观众是 最后来衡量戏曲优劣的唯一尺度。
最后,从戏曲通变观来讲,健康的戏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它需要在“才”、“浅”相谐、高 雅与通俗两不偏废的前提下,既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同时警惕个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 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每个要点8分)
2.怎样理解和认识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
答案要点:
“游移视点”是将本文分解成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就是发现本文中各种不同的意义成分;
“建立连惯性”是对各种意义成分作出一致性的整理集合,形成关于意义的完形认识;
“卷入事件”是因为本文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存在而要求读者进入本文之中依据自身的知识 进行一种选择,从而将本文不是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作为自己参与其中的事件来体验和 领会;
“建构意象”则是将本文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含有意义的图式形成感性具体而又具有理性意 味的“想象性客体”。
(阅读过程的四种描述,每个要点5分,其余两分酌情给予。)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