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6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题
2008年1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汉语属于 语系。
2.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 、
和 O
3.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全民 性;(2)历史 性;(3)构词 性0
4.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把同义词分为两类:一类是 ,一类是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请在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项,将正确项的序号填在问
题的括号处。每小题1分,共8分)
1.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音素 B.音位
C.音节 1).声母和韵母
2.( )的出现被认为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
3.全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汉字是( )。
4. “风行”、“席巻”、“云集”、“尾随”的构造方式均为(
A.陈述式
C.支配式
5.“走”原指“跑”,现指“步行“行人”原指“外交官”,现指“路上行走的人”,这种词义的变
化属于( )。
6.不能形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
7.全部属于副词的一组词是( )。
8.“这次会议的召开”是( )。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毎个4分,共12分)
1.调值
2.语素
3.语境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10分)
创造新词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得分评卷人
—= 五、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5分)
X 声母 韵母 声 调
韵头韵腹韵尾调类调值
恐
惊
天
下
人
碍 分 评卷人 六、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毎小题10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七、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5分)
他平时学习时,不仅勤于思考,认真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而且十分好问,所以收获就 比别人更多。
得分评卷人
八、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毎小题5分,共10分)
1.最撩人的是那一弯溪水,时而在道旁作小鸟依人,丁丁咚咚呢呢喃喃伴着游人的脚步 轻歌;时而如淘气的稚童,远远地躲身山弯,久久不肯露面;时而如铁骑奔腾,由山后直逼而来, 汹汹然势不可挡,忽又一个急转弯,欢笑着远去。
2.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得分评卷人 九、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丰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 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未得。
试卷代号:116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 填空(每空1分,共io分)
1.汉藏
2.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3.常用稳固能产
4.等义近义
二、 选择(每小题1分,共8分】
1.C 2. A 3. C
5.C 6. D 7. C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2分)
1.调值
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2.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 单位。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3.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对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 境,如某个词语的前后词语,某个句子的前后语句。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大致 有如下几类:一是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二是交际的现场情景;三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 背景。
四、简答(10分)
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新词是必要的,但不是随意的。创造新词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条件: 第一,要有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是创造新词的首要前提,新词所对应的多是新的概 念,只有在现有的词语形式无法准确地表述新的概念时,才有必要创造新词。
第二,要有语言基础。创造新词必须依循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选用恰当的构词材料和构 词方式,要能在形式上给人留下理解新词含义的线索。
五、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5分)
X 声母 韵 母 声 调
韵头韵腹韵尾调类调值
恐 k O ng 上声 214
惊 j i ng 阴平 55
天 t i a n 阴平 55
下 X i a 去声 51
人 r e n 阳平 35
六、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七、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5分)
他平时学习时,不仅勤于思考,丨丨I认真做读书笔记,丨|而且十分好问,I所以收获就比别人更多。
并列 递进 因果
八、 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比拟比喻排比(答出两种即可)
2.排比比喻(喑喻)
九、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壁。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 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 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