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58 座位号匚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专业现代教育原理试题
2006年7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
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毎小题2分,共16分)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针
E.教育手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年公布。
A. 1985 B. 1986
C. 1993 D. 1995
E, 2001
3.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5.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
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 )o
A.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B,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E.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D.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6.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 容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
E.劳动与技术教育 D.社会实践
7.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书本中心 D.社会中心
E.活动中心
8.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是( )。
A.童年时期 B.少年时期
C.青年初期
E.成年时期 D.青年时期
1.“不愤不启,不悻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 》。
2.由实业、实利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来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他提出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是 。
3.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 去实 现它的政治作用。
4.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5.在《教育——财蕾蕴藏其中》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 者 O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 的统一。
7.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个教育者是父母,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 特点。
8.美国的教师职业就业,首先需要持有有效的 ,还需要参加聘任考 试,方能成为正式教师。
9.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是处于 时期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育思想
2.教育方针
3.教育途径
得 分 评卷入 四、简答题(毎题6分,共18分)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2.终身教育的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
2.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
得分评卷人
六、实例分析(15分,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案例1: 一位父亲在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草坪作为休闲之地。他每日精心修剪、灌溉,草地 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父亲甚是喜爱。可年幼的儿子总是在草坪最美时在院子里踢球,和伙计 们捉迷藏。父亲常常抱怨,母亲每次总是说:“草还会长出来的。”12岁那年,儿子带来几位小 伙伴,在草坪上打桩子、竖帐篷,搞起了野炊晚会。眼看着草皮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体无完肤, 父亲痛心地摇头叹息:“这下全完了……”。母亲却微笑地劝慰道:“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孩 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案例2:开学第一天,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一夜间悄悄地给校园内外铺上了一条白毯子。 面对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孩子们兴奋得想立刻融入雪地,变成一个雪孩子。可就在他们 准备去堆雪人、打雪仗时,广播里传来郑重而严厉的通知:“为了保护校园景观,任何人不得在 草坪、假山周围玩雪,一经发现,点名批评!’‘语音未落,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
分析:对比两个案例,请分析两种做法背后的不同教育理念。
试卷代号:115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专业现代教育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06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ABCE 2. B 3. ACD 4. AD
5. C 6. ABCDE 7. BDE 8. B
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io分)
1.论语
2. 黄炎培 敬业乐群
3.政治人才
4.生物前提
5.学会学习
6.人文性
7.先导性
8.教师许可证
9.迅速发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 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2.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 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 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3.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 目的的渠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四、 简答题(毎题6分,共18分)
1.教育的本质特性: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分)
(2)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1分)
(3)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1分)
(4)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2分)
2.终身教育的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有:
(1)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分)
(2) 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2分)
(3) 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分)
(4) 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的组织。(1分)
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分)
(2)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2分)
(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1分)
(4)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1分)
五、 论述题(毎题16分,共32分)
评分标准:
(1) 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6分,一题满分16分。
(2) 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 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10分。但 一题的总分不得超过16分。
1.答题要点:
(1) 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
①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2分)
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气(2分)
(2) 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分)
(3)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的发展、可持续 发展。(3分)
结合实际。(6分)
2.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
要点:
(1) 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4分)
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 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 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6分)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 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 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 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结合实际。(6分)
六、实例分析(15分)
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5-8分;不足
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3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