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3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得分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卫生规划
2.卫生资源
3.卫生人力规划
4.信息反馈
5.医疗纠纷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
2.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的依据是
3.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 、 、
4.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是
948
5.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包括
得分评卷人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活动中,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是( )
A.财 B.人
C.时间 D.信息
2.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 )
A.层次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普遍性
3.作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是( )
A.组织的技术问题 B.组织的管理者问题
C.组织的目标价值问题 D.组织的社会心理问题
4. 一般而言,五年的计划属于( )
A,短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远期计划 D.长期计划
5.问题的严重性评价是属于( )
A.适宜度评价 B.恰当性评价
C.进度评价 D.结果评价
6.评价的前提是( )
A.获得信息 B.确定价值
C.完善计划 D-建立指标
7.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
A.营养费B.检查费
C.药费D.材料费
8.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内容.
A.人群特征和卫生服务需求B.卫生服务需求和工作描述
C.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凡人群特征和任职说明书
9.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组织机构B.人员
C.法规制度D.计算机
10.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 6小时内B. 12小时内
C. 18小时内D. 24小时内
11.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 )
A.集体 B.个人
C.政府 D.卫生部门
12. 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的“三网合一”是指( )
A.岀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围产儿死亡监测
B.岀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新生儿死亡监测
C.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婴儿死亡监测
D.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13.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 )的指标。
A.卫生筹资水平
C.国家财政投入
14.《母婴保健法》自( )起实施。 B.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
D.卫生发展水平
A. 1994年6月1日 B. 1994 年 10 月 27 日
C. 1995年6月1日 D. 1995 年 10 月 27 日
15.社区卫生服务是以( )的基层卫生服务。
A.人的需求为中心
C.人的家庭为中心
B,人的健康为中心
D.人的经济为中心
竺一竺业兰-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卫生事业的特点。
2.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4.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5.简述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卫生组织改革。
2.举例说明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考虑的因素。
试卷代号:113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卫专业卫生事业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 担、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 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 卫生服务过程。(3分)
2.卫生资源是指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技术的统称,包括卫 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 个人对卫生保健综合投入的客观反映。(3分)
3.卫生人力规划是和国家、区域的卫生规划的目的和所承担的义务相适应,通过培训卫 生人力来满足不同的卫生需要的规划,是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供需关系以 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制定卫生人力计划的过程。(3分)
4.信息反馈是指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利用信息进行计划和决策,还需要利用信息对实施 计划和目标的一切活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修正、补充和调整 的过程。(3分)
5.医疗纠纷通常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 律或仲裁才可解决的医患纠葛。(3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农村卫生 预防保健 发展中医药
5.卫生行政管理体系 卫生防疫专业服务体系 部门的行业内部自身卫生管芸
系 群众性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三、选择题(每小厘1分,共15分)
1. B 2.B 3. C 4. B 5. B
6. B 7. A 8. C 9. B 10. B
11. C 12. I) 13. B 14. C 15. B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 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 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 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的具体体现;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6 分)
2.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项目机制完善的程度;(2)项目机制与政策 环境的一致性;(3)社会人群对该项目的认同程度与参与程度。(6分)
3.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是:(1)医疗安全是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2)医疗安全 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3)医疗安全是保证病人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6分)
4-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 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6分)
5.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包括:(1)社区卫生诊断;(2)健康教育;(3)传染病、地方病、寄 生虫病防治;(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5)精神卫生;(6)妇女保健;(7)儿童保健;(8)老年保 健;(9)社区医疗;(10)社区康复;(1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收集、 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13)根据居民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条件,提供其他适宜的 基层卫生服务和相关服务。(6分,每小项0.5分,答出13项中的12项则满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它所带来的卫生组织改革。
答案要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1)法制环境变化;各种卫生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 施;(2)政策环境变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3)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
953 育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心理变化;(4)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老龄化和迁移等引 起医疗卫生服务客观需求变化;(5)科学技术水平与医学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带来技术特征的变 化。(5分)
上述变化促使医疗卫生专业组织改革应有明确的方向:(1)确定组织的改革目标与努力方 向,要依法办事;(2)改变组织的内部结构及人事管理制度;(3)改变职工的医疗、卫生行为。
….分)
2.举例说明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考虑的因素。 “「’
答案要点:结合实例说明选择评价指标应考虑的因素,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5有效性:指 标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事物;(2)可行性:指标对所要测量的事物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指标容易 获得;(3)灵敏性:指标对所要反映的变化是敏感的;(4)特异性:指标只反映特定事物的变化; (5)可靠性:不同的人应用这一指标,结果都是一样的。(10分,每小项2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