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2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卫专业流行病学试题
2004年7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疾病的自然史
2.混杂
3.自然疫源性
4.霍桑效应
5.性传播疾病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在其学术体系中体现着如下一些特
征,包括: 的特征, 的特征, 的特 征,的特征, 的特征, 的特征.
2.罹患率是用来衡量人群中某病新病例频数的。一般多用于描述 或 的发病状况。可以用 为时间单位。分子为
,分母为 0
3.伤害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可以分为 和 .
4.开展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包括 和 两 项策略。
5.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 o
6.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 。
7.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的是: 、 、 o ■
得分评卷人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
3.一项艾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都相同的人 中,HIV阳性与HIV阴性对象的主要差异是静脉吸毒,则表明静脉吸毒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 染的危险因素。上述形成病因假设的逻辑推理方法属于:
i
A.求同法
C.求异法
E.逻辑法
4.某地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査,可以得到下列哪个指标?
A.乳腺癌罹患率 B.乳腺癌发病率
C.乳腺癌续发率 D.乳腺癌患病率
E.乳腺癌引入率
5.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
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査。这类研究是: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B.队列研究
C.横断面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6.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A.描述研究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7.在队列研究中,调査对象应选择:
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
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 暴露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 暴露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
8.特异危险度是: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户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B.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9.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病例组、对照组均有干预措施
B.暴露组、非暴露组均有干预措施
C.在实验室中进行
D.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E.属于观察性研究
10.下列哪种为第三级预防?
A.遗传咨询 B.产前检査
C.普査 D.筛检
E.康复治疗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30分)
1.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原因有哪些?(5分)
2.简述疾病的潜伏期在流行病学调査中的意义。(6分)
3-流行病学研究,按照工作住务分类可以分为哪些方法?(5分)
4.病因推断有哪些原则? (8分)
5.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
得分评巻人 五、分析题(估分)
1-有文献报道,罗布麻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复方降压片,请你就此问题 进行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你要准备做哪些工作,并提出设计要点。
试卷代号:112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卫专业流行病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7月
一、 名词解释(毎题3分,共15分)
1.疾病自然史:是指不加任何措施(治疗、预防)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任何疾病,不论其 病因是否确定,都有其一定的病程阶段,大致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与发病后期。
2.混杂:是指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所造成的偏倚。
3.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人类不参与也可通过媒介 (绝大多数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 延续其后代,人的感染和流行对其长期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 源性。
4.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行为的一 种倾向,与他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 到其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疗效产生正向效应的影响。当然, 有时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院而产生负向效应。
5.性传播疾病:是一组主要由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严重危害人群 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的病变,还包括生殖器以外皮肤 对皮肤,皮肤对粘膜,粘膜对粘膜的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
二、 填空题(毎空1分,共20分)
1.群体 以分布为起点 对比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社会医学 预防为主
2.小范围 短时间 周旬月 新发病例(数) 暴露人口(数)
3.故意伤害 意外伤害
4.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5.疫源地
6.(人群)易感性
7.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三、 选择题(毎题2分,共20分)
1.D 2. E 3. C 4. D 5. C
6.C 7. D 8. B 9. D 10. E
四、 简答题(30分)
1.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包括:(1)病程延长;(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3)新病例增加 (发病率上升);(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分母变小);(6)诊断水平提高;(7)疾病的报告率 提高。 ‘
2.简述疾病的潜伏期在流行病学调査研究中的意义。
答:(1)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 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3)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 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 势猛,病例成簇出现,常呈现爆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3.流行病学研究,按照工作任务分类可以分为哪些方法?
概括地讲,•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实际工作任务分类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个案调査(或病例 调査)、爆发调査和专题调查。
4.简述病因推断的主要原则。
答:1)联系的时间顺序
2) 联系的强度
3) 剂量反应关系
4)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5) 联系的重复性
6) 相关理论的可解释性(合理性)
7) 终止效应
8) 联系的特异性
5.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特点是: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 预,而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2)设立对照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由未患所研究疾 病的人组成,供病例组比较之用。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研究之始,是先有结果,即已知 对象患某病或不患某病,再追溯其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査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4)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本方法受到回顾性观察方法的限制,不能观察到由”因” 到“果”的发展过程并证实其因果关系,故只能推测判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
五、分析题(15分)
.1.有文献报道,罗布麻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复方降压片,请你就此问题 进行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你要准备做哪些工作,并提出设计要点。
答:准备工作:
文献的复习准备,现场工作的准备(医生、对象、药物),伦理学准备(伦理委员会审査,知情 同意书的签订)等。
依照临床药物试验进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关键设计要点为:
1) 完全随机分组;
2) 病情、病程相同的人作为对象(重病人除外);
3) 施予盲法;
4) 注意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5) 确定随访时间及结局指标的测量。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