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2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
2013年7月
题号 —■ 二 三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卫生宣传更强调知识的普及,健康教育更注重行为改变
B.健康教育比卫生宣传更注重循证决策
C.卫生宣传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过程
D.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重要形式
E.健康教育是对卫生宣传功能的扩展
2. “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属于健康促进五大领域中的( )。
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加强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在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中,能回答“对谁说”的是( )。
A.传播者 B.信息
C.媒介 D.受传者
E.效果
4.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 ).
A.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C.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E.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5.同伴教育属于(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链式传播
E.大众传播 D.组织传播
6. “驾驶机动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
A.预警行为 B.求医行为
C.遵医行为
E.保健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7. “某人得知好友在体检中被査岀高血脂后,积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预防高血脂”,属 于健康信念模式中( ).
A.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B.对疾病危险性的认知
C.对釆纳健康行为障碍的认知
E.提示因素 D.自我效能
8.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
A.有利性 B.规律性
C.和谐性 D.习得性
E.适宜性
9.PRECEDE-PROCEED模式中,社会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
A.人群生活质量
C.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
E.卫生服务状况
10.“到2015年,使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的比例达到90%”属于健康教育计 划目标中的( 九
A.总目标 B.具体目标
C.教育目标 D.行为目标
E.健康目标
11.一级目标人群指的是(
A.对项目有决策权的人群
B.希望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
C.对建议行为采纳者有重要影响的人群
D.对计划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的人群
E.参与项目的实施者
12.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使计划留有余地,以便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体现了制定计划的( ).
A.整体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E.弹性原则
13.为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对目标人群知识和态度的影响,需要进行( )。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14.可用于克服健康促进项目工作者在评价中对目标人群的诱导与暗示的方法是 ( ).
A.设立随机对照组 B.培训项目工作人员
C.增加调査对象人数 D.校准调査工具
E.事先通知调査对象
15.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强化因素是(
A.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意义
B.患者体会到控制饮食后健康的改善
C.患者学会了“食物交换份”法
D.患者相信控制饮食对健康有好处
E.患者可以购买到无糖食品
16.最适合于培训决策技能的培训方法是(
A.使用挂图
B.小组讨论
C.演示与模拟
D.案例分析
E.角色扮演
17.狭义医院健康教育实现的是( ).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 一、二级预防
E.二、三级预防
18.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项目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向社区居民提供定期测量血压的服
务,属于健康促进策略中的( ).
A.环境策略
B.政策策略
C.教育策略
D.,传播策略
E.行为干预策略
19.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较高的能最摄入,体现了影响饮食行为的( >.
A.生物因素
B.文化因素
C.心理因素
D.环境因素
E.遗传因素
20.对普通公众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
).
A.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B.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及有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
C.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
D.结核病治疗方案
E.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健康教育
22.人际传播
23.危害健康行为
24.促成因素
25.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得分评卷人
三、问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27.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
28.试比较效应评价与结局评价的异同。
29.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基本内容.
试卷代号:112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年7月
一、选择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 E 3. D 4. B 5. B
6. A 7. E 8. D 9. A 10. D
11. B 12. E 13. C 14. B 15. B
16. D 17.E 18. A 19. A 20. B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21.健康教育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 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2.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 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 号)等。
23.危害健康行为
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24.促成因素
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 术和资源。
25.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学手段,干预工作场所对健康冇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 环境,以促进健康。
三、问答题(1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每要点1分,简要说明与解释各要点加1分)
(1) 遗传与生物学因素;
(2)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3) 自然环境因素;
(4) 社会环境因素;
(5) 卫生服务因素.
27.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
(1) 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行为的因素角度讲, 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4分).
(2) 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 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3分)。
(3) 政策策略:从两方面作用于人群的健康行为:①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 现。②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3分).
28.试比较效应评价与结局评价的异同。
(1) 二者关注的都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均可通过不设对照组的 干预前后测试或非等同比较组设计进行评价.(4分).
(2) 效应评价是对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的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知识知 晓率、态度转变率、行为形成率等。属于近期、中期效果评价。(3分).
(3) 结局评价是对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进行的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发病率、死亡 率、生活质量等.属于远期效果评价。(3分)
29.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基本内容.(每要点1分,适当解释第1〜2项各加1 分,后4项各加0.5分)
(1) 预防服务;
(2) 医疗服务;
(3) 康夏服务;
(4) 保健服务;
(5) 健康教育服务;
(6)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