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3卷16-20年语文全国3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及解析

微信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2.(1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闪烁,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3.(1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菁优网:http://www.jyeoo.com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②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9.(3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10.(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①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   ,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11.(5分)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9分)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C A.“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错,原文二段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前期”就需要有所准备,“就不会”表述过于绝对化,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为“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D.“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为“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而不是“使之成为配套设施”.

(2)C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于文无据.

(3)B 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为“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并没有说到“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答案:

(1)C

(2)C

(3)B

【点评】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2.(14分)

【考点】42:散文阅读.

【分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3)考查语言特色.

【解答】试题分析:

(1)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误.文本中并没有写到人们“平时”是否是“斤斤计较”的,本选项于原文无据.

(2)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本题的划线句是一个问句,而这一问,是针对前文“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来展开的,由此可知这句话是在以一种怀疑、不确定的语气来表达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含义﹣﹣①做裁缝工作很辛苦;②就算是换其他的工作,其实也是和裁缝一样辛苦.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裁缝店的工作.(本划线句没有使用到修辞手法,也没有什么含义深刻的词语需要解释,这两个步骤便省略不答)

(3)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色,但它要求的是分析本文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既然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那就是符合生活中人们交流需要的语言,那就自然要从与书面语相对的口语、与华丽辞藻相对的平淡质朴的语言、与深奥晦涩的文学语言相对的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的语言、符合人物自身形象的语言等角度分析.文章中人物对话使用了“拍兹”(漂亮)、“当当”(唠叨、责怪)等地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充满了生活气息.从全文的语言来看,全文几乎是用一些最简单的文字写作而成,晓畅明白,就像在聊天似的.比如“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就是太麻烦”“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叙述语言除了明白晓畅外,还很风趣幽默,比如“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使用口语,用鸡来换裙子的漂亮女子说“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几个“嘛”字除了偏向于口语化,还现象除了姑娘风趣幽默的特点.

答案:

(1)B.

(2)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裁缝职业辛苦程度的充分理解;②从裁缝职业联想到其他职业,理解了每 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劳累,从而唤起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热爱,理解了踏实辛苦劳动的重要意义.③此句颇富哲理,以怀疑、不确定的语气出之,反而更加真实可感.

(3)①人物对话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厚.比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说公公知道了要“当当嘛”;

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③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比如“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点评】什么是语言特色:

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这些差异中,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文体的差异,不同学科语言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及语种的差异,等等.在程序语言中,由于不同的架构,使程序语言间也存在语言特色.

散文的语言特色:

就总体而言,散文的语言特色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3.(12分)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误,根据图标内容可以得知,2003年比2002年也有所减少.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中,A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D项错误在于“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E项错误在于“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故选B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在三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一”中“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③点;根据“材料二”中“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可归纳出答案第④点.

答案:

(1)B

(2)BC

(3)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

【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D “初”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B、C;“选者”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

(2)C “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近侍”仅是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并没有特别高的职位.

(3)A “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错,原文为“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并没有说要“割让代州”.

(4)①申饬:斥责;何以:为什么,哪里用得着;对:回答.句子翻译为:许将说:“这件事,斥责守边疆的大臣难道不行,哪里用得着使者出面?”萧禧不能回答.

②为:做;肆:大肆;发:打开.句子翻译为: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罗织罪名,贬谪了很多元祐时期的臣子,上奏章要求打开司马光的棺材.

答案:

(1)D

(2)C

(3)A

(4)①许将说:“这件事,斥责守边疆的大臣难道不行,哪里用得着使者出面?”萧禧不能回答.

②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罗织罪名,贬谪了很多元祐时期的臣子,上奏章要求打开司马光的棺材.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卖校理、冈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塞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於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圃,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章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佑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以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谧号文定.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5.(11分)

【考点】52:古诗词阅读.

【分析】《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七律首联是作者对自己不同风格诗作的评价;颔联用戏谑、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友元稹、李绅不分彼此的深厚友情;颈联由编集而引发出的对人生的慨叹;尾联表现了作者创作的甘苦与自信,以及诗集编订后的轻松与喜悦.此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而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风格亦庄亦谐.

【解答】(1)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这是对李绅的一种戏谑称呼;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2)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意思对即可,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

答案:

(1)CD

(2)①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崇“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穿全诗.②颔联由自负开始转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出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声,有开玩笑的意思.③颈联由自负、自夸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④尾联说自己新编成的十五卷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怪里面的内容“言辞夸张”,意为点题之笔.

译文: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赏析:

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近《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令人深思,令人叹服.

【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6.(5分)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重点字:德)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重点字:俄顷)

【点评】《劝学》(选自《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

【考点】18:成语.

【分析】成语辨析主要包括五大类型:(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2)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3)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4)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5)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

【解答】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根据语境“应该制定”说明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使用错误;

②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句中修饰“模型”,对象错;

③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使用正确;

④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使用正确;

⑤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句中指“虚假的广告”,无“冒充”之意;

⑥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句中修饰“脏空气”,对象错.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8.(3分)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看…吃相”与“暴露”搭配不当, 删去“看”;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身上”;

D.搭配不当,“开创”与“成就”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故选:A.

【点评】主语残缺.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

9.(3分)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解答】A、“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承蒙”用于自己,使用错误;

B、“高足”是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句子说的是作为杨老师的学生,用“高足”不准确,应该使用一个谦辞;

C、得体;

D、“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句子说的是等自己,使用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运用),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10.(6分)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解答】本语段论述的是太阳能与风能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一处根据后文“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表明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从“夜晚”“夏季”表明其突出在时间和季节之上,故可以填写“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第二处则是根据“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这之间是一个对应性的关系.可以填写“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大”;第三空根据“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表明发电的具体时间以及具体方式,可以填写为“晴天由太阳能发电”.

答案:

①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大;

③晴天由太阳能发电.

【点评】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1.(5分)

【考点】81: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故可以具体表达为“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答案:

②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

③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四、写作(60分)

12.(60分)

【考点】91:材料作文;93:命题作文.

【分析】2017年全国3卷作文试题采用同一主题的“二选一”命题形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这一题目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题目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不回避热点.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第40周年.恢复高考,对于教育,甚至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历程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2017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热点,但这样的题目没有回避这样的热点问题,其命题用意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并自己思考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一命题思路正是高考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的具体体现.

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高考”可以说是最接近学生的.试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中的核心词有两个,一是“我”,二是“高考”.这就明确告诉考生,不要去空泛的谈论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而要从自己的视角,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去看高考,这体现了高考在关键能力上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向.

三是命题形式新颖,体现为一是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二是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选择能体现思维特点题目,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选择“我看高考”,就要求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段对于高考有怎样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改变中国社会的走向等角度切入,还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这一角度切入;这就需要考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知识储备.写作此题,既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处听到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事件和经验,从高考40年变迁史和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角度,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

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相关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出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这就使这个题目很接地气,学生会有很多话可写可说.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写成情感抒发类文章,但要避免单薄的自我情感抒发.如果可以把个人及高考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上,写出时代的冲击和震撼,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思考,一定能成为亮点.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写作:

1.从梦想的角度,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就是高考;

2.从传统高考文化的角度,如何继承传统高考文化;

【解答】略

【点评】2017年课标三卷秉承时代命脉,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相连,既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现实指向性,同时又展现了高考作文追溯和回归历史的特征,引导青年学子思考现实问题,进而用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尝试解决现实问题.总体而言,有以下特点.

1、直指现实,体现方向.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年纪念日,在一定程度上,这道作文题目能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发掘高考的意义,从而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回顾历史,拥有厚重.该题目引导考生回顾历史,用史家的眼光来充分认识高考,发掘高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充分认识高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用理性眼光看待高考,用自我心灵感受高考.

3、双向选择,体现人性.题目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的命题形式饱含人性化特征,对于擅长于理性思维的考生而言,可以着眼于“我看高考”,用理性认识发掘高考的利弊,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高考改革策略,对于感性思维较强的考生而言,可以写“我的高考”,着眼于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充分运用心理描写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总体而论,这道作文在现实和历史的契合上把握的很准,充分展示了高考命题人的命题艺术.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