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装配设计
【思考题】
※1. 装配方法主要包括哪两种?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答:装配方法主要有两种:自底向上装配和自顶向下装配。
- 自底向上装配自底向上装配方法是指先分别创建底层的零件(子装配件),然后再把这些单独创建好的零件,装配上一级的装配部件,直到完成整个装配任务为止。通俗地讲,就是先创建好装配体所需的各个零部件,接着将它们以组件的形式,添加到装配文件中,以形成一个所需的产品装配体。
2. 自顶向下装配自顶向下装配设计主要体现在从一开始便注重产品结构规划,从顶级层次向下细化设计。自顶向下装配设计的典型应用之一就是先创建一个装配文件。在该装配中创建空的新组件,并使其成为工作部件,然后按上下文中设计的设计方法在其中创建所需的几何模型。在装配文件中,创建的新组件可以是空的,也可以包含加入的几何模型。
※2. 在UGS NX 6中,装配约束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 装配约束的类型主要有10种:接触对齐,同心对齐,中心对齐,角度对齐,距离对齐,平等对齐,垂直对齐,固定对齐,胶合对齐,适合对齐.
4. 移动组件有哪些类型?
※5. 装配约束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装配设计过程中,使用配对条件(装配约束)来定义组件之间的定位关系。配对条件由一个或一组配对约束组成,使指定组件之间通过一定的约束关系装配在一起。配对约束用来限制装配组件的自由度。根据配对约束限制自由度的多少,可以将装配组件分为完全约束和欠约束。 以在装配图中添加已存在的部件为例,来说明各种配对类型(约束类型)的应用方法。
※【操作题】
根据机用台钳装配图和各零件图,完成其装配设计,如图6-67和图6-68所示。
该台钳共有11个零件,它们是:圆环、销A4×26、垫圈(GB97.2-1985)、螺杆、螺母、螺钉、活动钳身、螺钉M8×16、护口片、固定钳身、垫圈。其中,销A4×26件,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 117-1986;垫圈(GB97.2-1985)为标准,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97.2-1985;螺钉M8×16为标准件,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T 68-2000;其他零件为非标件。
(a) 机用台钳装配图
(b)机用台钳装配设计
图6-67 机用台钳装配图和装配设计
(a) 螺母零件图与三维建模
(b)固定钳身零件图与三维建模
(c)螺杆零件图与三维建模
(d)活动钳身零件图与三维建模
(e) 圆环、螺钉、护口片、垫圈零件图与三维建模
(f)标准件:销、垫圈、螺钉零件三维建模
图6-68 机用台钳各零件图
要求:写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结构分析:该台钳共有11个零件,它们是:圆环、销A4×26、垫圈(GB97.2-1985)、螺杆、螺母、螺钉、活动钳身、螺钉M8×16、护口片、固定钳身、垫圈。其中,销A4×26件,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 117-1986;垫圈(GB97.2-1985)为标准,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97.2-1985;螺钉M8×16为标准件,其结构和尺寸可查GB/T 68-2000;其他零件为非标件。
思路:1、创建螺母
2、拉伸固定钳身
3、创建螺杆
4、创建活动钳身
5、创建圆环、螺钉、护口片、垫圈、销等零件
6、新建装配文件
7、插入螺杆并装配,将销钉装入螺杆孔,导入活动钳身,把螺母装配,拧上螺钉固定住活动钳身,装配垫圈,固定住螺杆和钳身。
步骤如下
步骤1、创建螺母
步骤2、创建固定钳身
步骤3、创建螺杆
步骤4、创建活动钳身
步骤5、创建圆环、螺钉、护口片、垫圈、销等零件
步骤6、新建装配文件,导入固定钳身,导入插入螺杆并装配,将销钉装入螺杆孔,导入活动钳身,把螺母装配,拧上螺钉固定住活动钳身,装配垫圈,固定住螺杆和钳身。户口片和钳身用螺钉固定,
第7章 工程图设计
【思考题】
- 如何设置图幅的大小?
答:速进入“制图”功能模式。进入“制图”模式后,弹出“工作表”对话框。该对话框提供了“使用模板”、“标准模板”和“定制模板”。这些模板中的“大小”,就是《机械制图》中的图纸幅面,即A0、A1、A2、A4、A4,以及加长的图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图幅的大小。
- 如图新建和打开图纸?
- 如何对所绘制的工程图进行参数预设置?
- 如何创建各种视图?
- 如何对所绘制的工程图进行各种标注?
- 如图绘制图框?如何绘制标题栏?
- 怎样进行工程图模板的创建?
【操作题】
※1. 根据图7-116所示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创建其模型,并绘制工程图。
图7-116 模型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实训报告
结构分析:首先进行三维造型,这是简单的拉伸叠加体,拉伸特征后创建沉头空,并圆周阵列。
思路:1、拉伸特征1
2、拉伸特征2
3、创建孔命令并圆周阵列
4、新建工程制图文件,设置A3图幅
5、插入主视图
6、插入全剖视图
7、标注尺寸和进行尺寸编辑
步骤如下
步骤1、新建文件7-1.prt文件
步骤2、创建三维模型,如图
步骤3、开始制图,设置图幅等参数
步骤4、插入主视图
步骤5、插入全剖视图
步骤6、插入轴侧图
步骤7、标注尺寸和进行尺寸编辑
※2. 根据图7-117所示的支撑零件立体图和平面图,创建其模型,并绘制工程图。
图7-117 支撑零件立体图和平面图
要求:写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结构分析:首先进行三维造型,对于支撑板零件先绘制底板,再往上叠加,绘制加强筋和孔。
思路:1、绘制底板拉伸特征1
2、绘制后板拉伸特征2
3、创建孔结构和加强筋、插入孔
4、新建工程制图文件,设置A3图幅
5、插入主视图和俯视图
6、插入全剖视图
7、标注尺寸和进行尺寸编辑、添加行为公差等
步骤如下
步骤1、新建文件7-2.prt文件
步骤2、创建三维模型,如图
步骤3、新建文件进行工程制图,设置图幅
步骤4、插入俯视图和主视图
步骤5、插入全剖视图和轴侧图
步骤6、局部剖视图
第8章 UG综合设计实例
【思考题】
※1. 总结轴零件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答:轴、套类零件应用很广,它们的结构一般是由不同直径的回转体同轴叠加而成,且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轴类零件一般起支撑传动零件、传递动力的作用;而套类零件则是装在轴上起定位等作用。轴、套类零件常带有键槽、轴肩、螺纹、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等结构。
2. 总结带轮零件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3. 总结叉架零件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4. 总结泵体零件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操作题】
※1. 根据图8-71所示的零件图创建其三维模型,如图8-72所示。要写出实训报告。
图8-71 创建实体的零件图
图8-72 创建的托脚实体三维模型
要求:写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结构分析:托架零件结构复杂,是一种典型结构,应用到特征操作和特征编辑命令,其中包括键槽、孔、凸台等。
思路:1、拉伸圆柱孔结构
2、拉伸前面的长凸台结构
3、拉伸前面的长凸台结构
4、拉伸特征
5、拉伸特征求差
6、拉伸特征
7、抽壳特征
8、拉伸特征求差方式
步骤如下
步骤1、新建文件8-1.prt文件
步骤2、拉伸圆柱孔结构
步骤3、拉伸前面的长凸台结构
步骤4、拉伸特征
步骤5拉伸特征求差
步骤6、拉伸特征
步骤7、抽壳特征
步骤8、拉伸特征求差方式
※为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