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师大离线社会心理学0

微信小程序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30

社会心理学 期末考核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因变量;

2、自我服务偏见;

3、印象管理;

4、近因效应;

5、自我实现的预言;

6、归因;

7、从众;

8、偏见;

9、群体决策;

10、态度;

11、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12、自我效能感;

13、睡眠者效应;

14、习得性无助;

15、旁观者效应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有哪几个基本类型?

2、什么是态度的学习理论?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加以说明。

4、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观点。

5、简要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人们产生更多的助人行为?

6、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共25分)

1.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2、什么是自我暴露?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利用它与人发展亲密关系?

3、论述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因变量;

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2、自我服务偏见;

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人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3、印象管理;

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4、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5、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6、归因;

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7、从众;

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8、偏见;

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9、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10、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1、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12、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13、睡眠者效应;

是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14、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15、旁观者效应

危机现场中人数愈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反而愈少。此现象为旁观者效应。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有哪几个基本类型?

答: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即态度与行为存在着动态、相依性。与此同时,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有时态度决定行为,有时行为影响态度。

2、什么是态度的学习理论?

答: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也包括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方面的代表人物C.I.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而产生的。联想、强化和模仿正是学习的3个主要机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重视联想或联系,强化理论重视强化,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模仿。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态度对象(条件刺激物)与引起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事物(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重复的、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 其主要 理论观点如下: (1)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三种:认知无关、 认知协调、认知不协调。 (2)这个理论认为,各个认知元素 之间的失调程度可用下列公式表示(3)人们会由于失调而体验 到一种不愉快的驱力状态。 (4)当人们面临多种可能选择时, 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情况。

4、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观点。

答:侵犯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但这个侵犯行为不一定直 接指向挫折源,而是指向替代品。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会引起侵犯,很多人受到 挫折后只是一个人难过或找人诉苦。另有研究者认为挫折只是产生愤怒,是侵犯 行为的预备状态。只有环境中出现“侵犯线索”时,侵犯行为才会发生。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强化和观察是习得侵犯行为的途径。

5、简要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人们产生更多的助人行为?

答:1、以苦为师,多吃苦,多实践,再加上理论的熏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换位思考也很总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多读善书,多学习英雄人物,树立正确的榜样.

6、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答: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成绩经验,替代经验,想象经验,口头说服,生理唤起,情绪状态。

 

三、论述题(共25分) 

1.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答: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2、什么是自我暴露?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利用它与人发展亲密关系?

答: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的、有意的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多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自我暴露是自愿的,有意的,真实的。

在人际喜欢与吸引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关系会从一般关系发展到亲密关系。密友、知己、恋人、夫妻以及家庭成员等关系均属此例。在人际关系中,当交往双方的互倚性(interdependence)很大时,就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close
relationship)。亲密关系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双方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沟通;二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相似的价值观和需要、兴趣;三是双方“互倚”和“真相倚”,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互影响力。阿伦(A. Aron,19 91)等人认为,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人了自我概念,即他人成了自我的一部分。这样,在分配资源和利益时就不分彼此,以及敢于在这种亲密系中进行自我暴露。其中,爱情和婚姻是一种特别的亲密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

3、论述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答: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有:(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3)评价焦虑。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 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微信文档购买入口,点击图片加微信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课程作业辅导,有需要加下方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