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排序题,要求将一组顺序打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题,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衔接题,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和句子,使语意连贯。
语言表达连贯属于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无论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排序(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的第2题),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Ⅱ、Ⅲ的第20题),都直接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考向一 排序型语言连贯题
1.在下面一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惊讶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 。 。 。 。 。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写永远从根部开始。
①我读了太多隔靴搔痒的中国故事,可是远离中国的哈金让我读出了切肤之痛。
②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的。
③而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④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
⑤这种无力的写作至今风行,被推崇为写作的灵气。
A.①④⑤②③ B.①④⑤③②
C.②①④⑤③ D.②④⑤③①
【答案】D
【解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②④⑤、③①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D。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觉。 , , 。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用, , , ,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⑤⑥④ D.③②①⑥④⑤
【答案】B
【解析】①句是对前文“诗化了的感觉”总的解说,句式上也与前一句用“是”表示的判断句一致,因此①句应排在最前面,故排除C、D两项;按逻辑顺序,先有“打破……束缚和局限”,才有“获得……自由”,故⑥句应在④句之前,可排除A项。
技巧点拨
1.明类型,抓顺序。不同类型的语段,句与句之间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论述类、说明类语段一般讲究逻辑顺序,叙述类语段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描写类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解题时,应首先明确语段的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语段的内部结构规律来推求各个句子在语段中的表意作用,考虑这些句子的排列顺序。 2.讲方法,定答案。排序题多为选择题,因此解题时可以先将联系最紧密的句子连缀起来,然后逐次添加,最后得出答案。考生也可以先把能够确定先后顺序的句子连缀起来,采用排除法,进而锁定答案。 3.抓标志,快组合。所给语段中往往会有一些显示语句先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比如:显示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先前”“后来”“过去”等;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这些”“这种看法”“此后”“与此相反”等;表示总结的词语,如“总之”“综上所述”等。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 |
考向二 句子复位型语言连贯题
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__________,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
A.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
B.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芜杂灰暗,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
C.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芜杂灰暗,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
D.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
【答案】A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所给的四个句子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要细心比较异同。A项,承接前文看,“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的主语,是“老屋和几间新房”,讲“挤”在哪里,突出“挤”的状态,比“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承接上文更恰当。根据“挤”在哪里,提到的“小巷”,后文顺势表述“老屋和几间新房”与小巷的颜色一致,再概括说颜色的特点“芜杂灰暗”,与上文衔接紧密。联系下文看,落脚在颜色上,也就自然有了“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这样的在颜色上相映衬的结果。综合看,与其他选项相比,A项填入空缺处最恰当。故选A。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种群中较弱个体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加强种群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减少灭绝的风险。 ,结果发现,鱼群中混有多种不同的性状,会对种群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些在近海珊瑚礁区发育的幼鱼更可能成为“赢家”,更有可能返回成年时的栖息地;那些在潮池区发育的幼鱼可能成为繁殖的“输家”,但它们通过增加数量和减少波动,为种群的稳定性做出了贡献。
A.研究人员对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进行了研究
B.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时
C.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
D.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被研究人员研究
【答案】C
【解析】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空格前的内容是研究人员对种群中较弱个体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空格后的内容写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所以空格处的内容应写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陈述主体是“研究人员”。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C两项比较符合语境。而根据空格后表述的研究结果的顺序,即先说“近海珊瑚礁”,后说“潮池”的说明顺序,由此可排除A项。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直觉上来看,要使脑力变强,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增加大脑容量。然而, 。科学家发现,用动物大脑的体积和身体体积的比值能更准确地表现大脑容量,科学家由此发明了一个概念——脑商,也就是某一物种的实际大脑重量与根据体重预测的脑重的比值。
A.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并不是大脑容量的大小
B.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并不是大脑容量
C.大脑容量的大小不能决定智力的高低
D.大脑容量的大小并不是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
【答案】D
【解析】由空格前后的内容可知,空格处内容的表述主体是“大脑容量”,且在内容上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B两项表述的主体“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与前后文的表述主体不一致,C项说法太过绝对。
考向三 衔接型语言连贯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① ,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② ,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 ③ ,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答案】示例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解析】解答该题,要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境。①前面谈的是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的借鉴意义,后面谈的是历史具有借鉴意义的原因,因此可知①处应为前面内容的概括总结,再根据下文关联词“正在于”可知,①处可填“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②处前面谈的是历史著述庸俗化的影响,并有关联词“非但”,后面应有与之对应的表递进的关联词“而且”或“反而”,据此②处可填“反而可能扭曲历史”;③处后面谈的是历史读物庸俗化在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的不良后果,结合前面内容可知,此处可填“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2.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30个字(含标点符号)。乌鸦又衔着一块肉在树上休息,一只狐狸来到树下。
乌鸦想,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他的当了。任凭他把好听的话说上十箩筐,我也不理他。
谁知,狐狸却开口大骂起来:“你这臭嘴婆娘,顶风臭十里!穿一身丧服,叫人看了就作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叫还难听100倍!”
乌鸦没料到狐狸会来这一手,听着听着,便气得浑身发抖。她刚开口回骂,肉便从嘴里掉下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跑了。
乌鸦叹息道:“ ”
【答案】示例 看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不了奉承不行,抵御不了谩骂也不行啊!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考生要透过文字本身体会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把握关键语句,如“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他的当了”“她刚开口回骂,肉便从嘴里掉下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跑了”等,明了主题,然后理清思路,再进行续写。
名师点睛
解答这类题,容易陷入以下误区:一是思考答案时,不充分考虑语境,不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语句;二是答案表述不能与上下文相照应或语言不够简明等。1.做题前要通读全段,对文段有整体的把握,如文段话题是什么,共有几个语句,句子之间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对这些了解得越清楚,答题时越容易准确把握。2.充分思考空缺处与上下文内容上的对应点,根据上下文语境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做到话题保持一致,行文照应一致,事理逻辑一致。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面。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 ①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 ② ,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有些物件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 ③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秋窗日午,小院无人, 。菊花满前,蒙有旨酒,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 。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薔薇架下,蜂蝶乱飞, 。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题曰百宜,不能真个列举百宜。必欲举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则无味矣。 。
①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②正值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③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④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
⑤敬作抛砖之引,以求美玉之来
⑥读书有时,亦需有地
A.⑥①③④②⑤ B.⑥③①④②⑤ C.⑤①③④②⑥ D.⑥②①④③⑤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 。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C.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瓜在夏天深受大家欢迎。挑西瓜首选表皮光滑,花纹清晰、明显,两端匀称,四周饱满的。除了外观, ① ,绿色瓜柄的西瓜比较熟;横切开瓜柄, ② ,白色范围越大越成熟。 ③ ,声音比较沉闷的瓜比较熟。
1.【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2.【2019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3.【2018年高考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4.【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5.【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闯关检测
1.①也要看到其内在的精华 ②很多非遗技艺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了 ③内在的“魂”不能随着社会的转型一并退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段文字介绍的是文化遗产的发展问题。第一空,依据前文“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可知要补写的是“还要看到其内在的灵魂”;第二空,依据后文“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可知要补写的是结果,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那些适合农耕时代的技艺被边缘化;第三空,依据前文可知,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不能是内在的“神”。
2.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注意结合文段中的语境分析,一方面注意语句间的前后意思连接,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句间关系。本段话中,第一空应填写总括性质的句子,因此可以确定为⑥;第二空可以根据空前的“小院无人”考虑,其与①中的“抱膝独坐”相应,可以确定应填①;第三空根据空前的“菊花”可以确定应填入③;第四空根据空后的“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可以确定应填入④;第五空根据“薔薇架下,蜂蝶乱飞”可以填入②。根据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项,认为大学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是并重的,显然不合语境。首先排除B项。再看其他三项后半句,从逻辑关系上理解,应先“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故选C项。
4.①还可观察瓜柄 ②中间部分是白色的 ③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指弹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此题要读懂文段的内容要点,理清文段的思路,根据上下文和关键词语确定所补写的句子内容。由“除了外观”和“绿色瓜柄……”可以推知第一个横线应填写的内容。由“横切开瓜柄”和“白色范围”可以推知第二个横线应填写的内容。由“声音……”可知推知第三个横线应填写的内容。
高考链接
1.(1)D(2)D(3)C
【解析】(1)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D。(2)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衔接恰当。故选D。(3)原句 “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项对应修改正确。故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故选A。
3.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 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本段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第二空,据“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即“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第三空,据“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可知,用“既要”呼应“更要”,用“物质”呼应“精神”,即“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
4.B
【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③⑥排在前面,所以排除C、D项。根据“不再……”语境推,②紧承④,而横线后面的内容“更……”又紧承①,所以排除A项。
5.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