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各科总复习考点一遍过讲义考点33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

微信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考点33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科网 版权所有

(一)传统文化

⒈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⒉表现:

学科网 版权所有

⒊特点:

⑴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⑶具有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

⒋影响与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⒈原因:

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⑵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⒉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⑴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⑵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要认真做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⑶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⒈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⒉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⒊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⒋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四)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⒊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⒋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

学科网 版权所有

学科网 版权所有

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含义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典例1】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

B.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以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具有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D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A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错误;C材料未体现,排除。

考向二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典例2】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科|【

【解析】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是传统思想。清明节历史久远,影响到今天,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①②正确。故选A。

考向三 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比较

内涵不同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个人的一种素养
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先进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外延不同 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

【典例3】“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③中“文化复古主义”是我们极力反对的,没有什么现实积极意义,排除。故选C。

考向四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学科网 版权所有

【典例4】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答案】D

【解析】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批判地继承,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正确。

考向五 正确认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是批判地继承;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对文化传统的“扬弃”。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的目的是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发展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否则,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①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典例5】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学科网 版权所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 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所以我们应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④错误。

考向六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根本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自身因素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发展
教育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典例6】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材料说明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起决定作用;④正确,材料表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考向七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技与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与人的素质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典例7】2017年6月26日,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印度尼西亚赛区决赛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落下帷幕,这标志着本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海外预赛已全部结束。7月10日,有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的约150名大学生选手抵达北京,来到孔子学院总部,用两天的时间近距离的体验中国文化。之后他们还飞抵星城长沙,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开启为期1个月的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之旅。近年来,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深远,与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关。这告诉我 学科网 版权所有

①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说法错误,儒家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国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弘扬儒家思想,体现了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也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③符合题意。不能说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④说法错误。故选C。

学科网 版权所有

1.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篮田新乡约》。这表明

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

③乡约家训主导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

②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③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2019年4月的一场大火,让各国民众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痛惜。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还属于全世界

④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年5月,以“大千精彩守正创新”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市举行,大千文化成为连接内江和台湾两地文化、经贸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翰墨大千情”受到两岸同胞的广泛关注。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

①构建两岸交流平台,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②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③传承中华文艺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④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江苏省徐州地区,小暑入伏后要吃“伏羊”。当地人对伏羊特别喜爱,民谣中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从文化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当地人

A.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B.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C.对传统技艺的继承 D.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6.2019年5月16日至20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此次文博会突出展示创新创意设计成果,引领文化产业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这说明

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其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我国城乡仍很普遍。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

③传统文化改变后会促进社会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传统春节总是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仍然具有深刻影响。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9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全长55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通道。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方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丰富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专门的APP,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文物之美,深得群众青睐。这表明

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人们需要的是科技手段“活”起来的文化

D.科技运用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11.在时下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市文化水银泻地般漫向乡村,乡土文化的衰落正在加剧。如何留得住“乡愁”,守得住乡土文化,成为一道摆在人们面前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合理措施有

A.要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淘汰乡土文化

B.要在发展基础上继承,复兴乡土文化

C.要以创新为根本目的,重构乡土文化

D.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重振乡土文化

12.“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道出了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保护与发展的真谛。这要求我们在保护和传承藏医药浴法时做到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移风易俗,自觉剔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这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自身的传承性 D.现代价值与意义

14.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认为,2019年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推进了高考内容改革,机制性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性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这说明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为有效方式

B.应试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标准

C.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D.教育方式的变革引领人的发展

学科网 版权所有

1.(2019·江苏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8·江苏政治)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4.(2018·新课标III文综)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8·新课标Ⅰ文综)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8·新课标II文综)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7·天津文综)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17·新课标Ⅰ文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6·北京文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江苏政治)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11.(2016·新课标Ⅱ文综)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6·天津文综)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3.(2016·新课标III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传统的乡约家训不一定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优秀的、健康的乡约家训才能促进人的发展,①错误。传统乡约家训有健康的、优秀的,也有落后、消极的,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②正确。乡约家训不能主导中华民族精神,③错误。陕西蓝田县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阐释的是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反映传统思想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①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这表明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也说明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③符合题意。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但不是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④错误。故本题选C。

3.C【解析】各国民众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痛惜,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③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④错误。故本题选C。

4.C【解析】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文艺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②③符合题意。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并不是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①说法错误。举办大千文化艺术交流有利于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但不能消除两岸文化隔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5.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徐州地区,小暑入伏后要吃“伏羊”,这是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不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对传统思想的继承,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C【解析】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此次文博会突出展示创新创意设计成果,引领文化产业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不是居于主体地位,②错误。本题强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涉及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排除④。故本题选C。

7.B【解析】中国年画的发展历程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能够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①④符合题意。年画属于传统文艺,不属于传统思想,②与题意不符。并非传统文化改变后就会促进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8.D【解析】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传统春节总是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仍然具有深刻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错误。故本题选D。

9.C【解析】此题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的相关知识。9年间,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借助现代科技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全长55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通道,为港珠澳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存在方式的改变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丰富文化基本内涵的相关内容,③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10.B【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正确。人们需要的是喜闻乐见的文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1.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乡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辩证对待,不能一味淘汰,A错误。文化继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根本目的,C错误。要留得住“乡愁”,又要加快发展,这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重振乡土文化,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材料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很显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体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代价值与意义,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但不能说是最为有效方式,A错误。应试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标准,B说法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正确。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引领人的发展”夸大了教育方式变革对人的影响,D排除。故本题选C。

【直通高考】

1.D【解析】本题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使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书籍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解析】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文化具有传承性,②说法正确;“和气”“诚信”等商业伦理文化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③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④排除。本题选择A。

3.D【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

“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

4.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5.D【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6.C【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故选C。

7.B【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由材料中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可知②④说法正确,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

8.C【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

9.C【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选C。

10.B【解析】“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仍为人们所运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说明“礼”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为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具有相对性特征。材料整体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正确。

11.D【解析】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故选D。

12.B【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用4D技术来展示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有效地吸引观众,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C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不选。

13.【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答案整门打包购买,价格优惠,有需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