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考真题10-20年青海省中考语文真题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省卷)(含解析版)

微信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23分)

1.(2分)下列词语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suì) 莫衷一事 踌躇(犹豫)

B.诘(jié)责 吹毛求疵 愧怍(惭愧)

C.啜(chù)泣 张慌失措 骈进(一同前进)

D.蹒(pán)跚 忧心忡忡 哂笑(大声地笑)

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班长提议星期日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型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B.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C.“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4.(10分)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个填空;若全填,则按前10个空计分。)

(1)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8)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这真是       ,       。(引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9)“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中含有“烟”字的连续的两句:      ,       。

5.(2分)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____.其次,____.因为____.再者 ____。

①网上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同学们很难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②对视力的危害很大,电脑在工作时,其显示器会对人体产生较大辐射,从而伤害眼睛。

③“读网”比读书更具有诱惑力,上瘾后就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④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6.(2分)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本报讯(记者 纳玉堂)4月23日,由青海省体育局、青海体育总会、海东市人民政府主办,乐都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体育彩票杯”2016年青海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市乐都区体育馆举行,153名武术散打运动员参加比赛。

本次比赛有来自包括省全民健身中心、省武术院海湖精武馆、青海师范大学、省体校一队等14支代表队参加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竞赛项目分为男子成年组和青年组,女子成年组和青年组。

通过举办本次锦标赛,将大力发展青海体育文化,架起全民健身运动武术的桥梁,同时挖掘和储备武术后备人才,更好地普及青少年武术运动的发展。

(《西海都市报》2016年4月25日 有删改)

7.(3分)6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请你从以下词语中任选3个写一段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在文段中所选词语下面画横线,不少于50字)

克勤克俭 温文尔雅 苦心孤诣 无微不至 谈笑风生 循循善诱

舐犊之爱 任劳任怨 语重心长 刻骨铭心 默默无闻 泰然处之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9分)

8.(9分)“希望之星”文学社开展丰富多样的“好书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策划一个方案。(3分)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2)“好书伴我行”﹣﹣名著推荐卡

从施耐庵、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完成名著推荐卡。 (2分)

推荐书目名称 《童年》
主要人物 祖母(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阿廖沙等
推荐理由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3)“好书伴我行”﹣﹣辩论台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无益”,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请你分别以正、反两方的立场确立一个观点,简单阐述一下理由。(2分)

正方:

反方:

(4)李浩同学在本次活动中感触颇深,写了下面的感言,请你也仿写两个句子。(2分)

阅读,好像是在悠悠南山,采撷菊花,品味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阅读,好像是   ,品味   。

阅读,好像是    ,品味   。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7分)

9.(4分)阅读《武陵春》,完成各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10.(13分)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2分)

(4)结合本文,说说在你心目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国君。(3分)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21分)

11.(11分)阅读《散步》,完成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面对分歧,我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2分)

(2)本文第④段画“   ”的句子是什么描写?结合上下文品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画“   ”句子的理解。(3分)

(4)“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如果改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散步。”或“我们三代人在田野散步。”好不好?为什么?(3分)

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甜 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售卖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甜醅       咀嚼

追溯       醇香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   、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两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3分)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13.(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题一: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可从“感恩”、“宽容”、“合作”、“坚强”、“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分享快乐”、“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词语中任选一个或自拟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这使老鼠喜出望外。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了。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也曾想过跳出米缸,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已无能为力。

 

201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23分)

1.(2分)下列词语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suì) 莫衷一事 踌躇(犹豫)

B.诘(jié)责 吹毛求疵 愧怍(惭愧)

C.啜(chù)泣 张慌失措 骈进(一同前进)

D.蹒(pán)跚 忧心忡忡 哂笑(大声地笑)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4:常见易错字;22:字词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和字形地辨别能力。

【解答】A有误。“恣睢”的准确读音“zì suī”,注意“莫衷一事”的准确书写“莫衷一是”。

B准确。注意“诘责”“愧怍”的读音。

C有误。“啜泣”的准确读音“chuò qì”,注意“张慌失措”的准确书写“张皇失措”。

D有误。“哂笑”的读音“shěn xiào”,其准确意思:嘲笑。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

 

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班长提议星期日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考点】49: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语词义的辨析。

【解答】A、“三顾茅庐”指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分析语境可知,成语使用准确。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分析语境可知,“伪劣假药,造成极大危害”。成语使用准确。

C、“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分析语境可知,“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唐诗”。成语使用准确。

D、“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分析语境可知,“大家对提议去敬老院劳动纷纷赞叹”。成语使用不准确。

故选:D。

【点评】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型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B.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C.“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解答】A.搭配不当,“满足”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需求”;

B.表述正确;

C.成分残缺,“增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意识”;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下”或“使”。

故选:B。

【点评】主语残缺。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

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去掉“通过”或“使”。

 

4.(10分)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个填空;若全填,则按前10个空计分。)

(1)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8)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这真是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引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9)“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中含有“烟”字的连续的两句: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

【解答】(1)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重点字:忧郁)

(2)但使愿无违 (重点字:违)

(3)苔痕上阶绿(重点字:苔)

(4)何人不起故园情(重点字:园)

(5)海内存知己(重点字:知己)

(6)山河表里潼关路(重点字:潼)

(7)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重点字:驰、蜡)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

(9)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重点字:孤)

【点评】诗文背诵是中考考点之一,平时要背过所学的古诗文,还要做到能正确书写,理解大意。

 

5.(2分)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好处很多,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____.其次,____.因为____.再者 ____。

①网上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同学们很难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②对视力的危害很大,电脑在工作时,其显示器会对人体产生较大辐射,从而伤害眼睛。

③“读网”比读书更具有诱惑力,上瘾后就更容易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④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考点】72:排列句子顺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此语段分析了网上阅读的利弊,结合空可格前语境及“表到内”这样的逻辑顺序辨析②为第一句;

④语意讲到阅读本身,语意递进一层,是第二句;

③承接上一句的“失控状态”来讲。是第三句;

结合上一句句意,及“再者”这一语境,辨析①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C。

【点评】此题解答,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列。

 

6.(2分)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本报讯(记者 纳玉堂)4月23日,由青海省体育局、青海体育总会、海东市人民政府主办,乐都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体育彩票杯”2016年青海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市乐都区体育馆举行,153名武术散打运动员参加比赛。

本次比赛有来自包括省全民健身中心、省武术院海湖精武馆、青海师范大学、省体校一队等14支代表队参加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竞赛项目分为男子成年组和青年组,女子成年组和青年组。

通过举办本次锦标赛,将大力发展青海体育文化,架起全民健身运动武术的桥梁,同时挖掘和储备武术后备人才,更好地普及青少年武术运动的发展。

(《西海都市报》2016年4月25日 有删改)

【考点】C2:新闻标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是中考的常见题型,要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解答】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能力。通读该则新闻可知,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要注意扣住关键语句,筛选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即可。导语部分的核心信息为“2016年青海省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市乐都区体育馆举行”,但是不超过20个字,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压缩为:2016年青海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乐都开赛。同时,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示例:2016年青海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乐都开赛。

【点评】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7.(3分)6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请你从以下词语中任选3个写一段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在文段中所选词语下面画横线,不少于50字)

克勤克俭 温文尔雅 苦心孤诣 无微不至 谈笑风生 循循善诱

舐犊之爱 任劳任怨 语重心长 刻骨铭心 默默无闻 泰然处之

【考点】84: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注意要求,任选三个词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要紧扣主题,能恰当运用三个所选词语,语句连贯,恰当运用修辞。

【解答】注意要求,任选三个词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要紧扣主题,能恰当运用三个所选词语,语句连贯,恰当运用修辞。首先要注意被祝福的人物、主 题、背景等。其次要明确题目要求,是激励性、祝福性,还是怀念性、鞭策鼓励性。再次要注意祝福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对象、原因和真诚的愿望或钦佩之情。其中“真诚的愿望或钦佩之情”是感情流露的主体,“对象”和“原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亲爱的爸爸,今天是父亲节,宝贝女儿祝您永远幸福、快乐”祝 福的对象是“爸爸”,祝福的原因是“父亲节”,祝福的愿望是愿父亲“永远幸福、快乐”。当然,也可以套用、化用或改造诗句、歌词等。 此外祝福语相对来说要口语化,要应时应景,语言要符合这些节日的气氛。同时,要恰当称呼,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祝福。最后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选词造句,组织答案。【答题格式】恰当称呼+感恩或祝福的话。

答案示例:

亲爱的爸爸,您如老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您谈笑风生时的样子,是我最感动的一幅风景画;在父亲节来临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爸爸健康快乐!答案示例:亲爱的爸爸,您如老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您谈笑风生时的样子,是我最感动的一幅风景画;在父亲节来临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爸爸健康快乐!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要求,任选三个词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要紧扣主题,能恰当运用三个所选词语,语句连贯,恰当运用修辞。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9分)

8.(9分)“希望之星”文学社开展丰富多样的“好书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策划一个方案。(3分)

活动主题: 以经典为友,塑造美好心灵;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活动目的: 激发师生读书热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活动方式: 举办校园读书比赛。

(2)“好书伴我行”﹣﹣名著推荐卡

从施耐庵、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完成名著推荐卡。 (2分)

推荐书目名称 《童年》
主要人物 祖母(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阿廖沙等
推荐理由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3)“好书伴我行”﹣﹣辩论台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无益”,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请你分别以正、反两方的立场确立一个观点,简单阐述一下理由。(2分)

正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来源于书本,只要打开书本学习,我们就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因此说“开卷有益”。

反方: 书本良莠不齐,好多书本都充斥着负面影响,人要具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如果选择不恰当,“开卷”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4)李浩同学在本次活动中感触颇深,写了下面的感言,请你也仿写两个句子。(2分)

阅读,好像是在悠悠南山,采撷菊花,品味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阅读,好像是 在巍峨泰山,饱览美景 ,品味 一幅雄伟壮丽的风景画。 。

阅读,好像是 在潺潺小溪,摇着小船 ,品味 在潺潺小溪,摇着小船 。

【考点】84: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属于综合性能力考查题,既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情况,又考查学生综合读写能力和仿写能力。学生仿写句子要分析所给句子特点,该例句的话题是“阅读”,表达对“阅读”的感受,使用比喻修辞,化用了诗句,再结合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仿写。

【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读写能力,做题时要结合题干明确要求,注意本题是为文学社“好书伴我行”活动策划方案,因此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和活动方式的设计都要围绕“读书“来进行。

(2)此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积累情况,做题时审查好题目要求,从给出的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完成题目,按要求回答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辩论的能力。确立了观点,给出简单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分析所给句子特点进行仿写,该例句的话题是“阅读”,表达对“阅读”的感受,并使用比喻修辞。仿写句子时应抓住这些特点来写。

答案:

(1)以经典为友,塑造美好心灵;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激发师生读书热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举办校园读书比赛。

(2)①推荐书目名称:《名人传》主要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 推荐理由: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造了不朽的成就。

(3)正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来源于书本,只要打开书本学习,我们就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因此说“开卷有益”。

反方:书本良莠不齐,好多书本都充斥着负面影响,人要具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如果选择不恰当,“开卷”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4)在巍峨泰山,饱览美景,一幅雄伟壮丽的风景画。

在潺潺小溪,摇着小船,在潺潺小溪,摇着小船。

【点评】综合读写题既考查学生读写能力,也考查学生平时积累。要求同学们平时多读书,多读名著,加强积累。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7分)

9.(4分)阅读《武陵春》,完成各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考点】EN:爱情闺怨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之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做题时要读懂本词,仔细体会词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通篇都在表现自己难以承载的忧愁,并无其它,所以第二项中“跌宕起伏“一词表述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即:示例:运用夸张和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表达悲愁之多,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东西,化虚为实,巧妙地表现了词人愁情的深重。

答案:

(1)B;

(2)词人巧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参考译文:

昨夜的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诗歌时多总结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借助意象和重点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还要多揣摩、多练习。

 

10.(13分)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2分)

(4)结合本文,说说在你心目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国君。(3分)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①句意为: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故:原因;句意为: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一样。

②句意为: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之:代词,代曹刿。句意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之:状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狱:案件;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②中重点词语有再:第二次;句意为:敲第一遍战鼓时,将士们都精神振作,求战心切;敲第二遍战鼓时,将士们的斗志开始衰减;等到敲第三遍时,将士们就无心战事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答案:

(1)①原因; 一样 ②代词,代曹刿;状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②.敲第一遍战鼓时,将士们都精神振作,求战心切;敲第二遍战鼓时,将士们的斗志开始衰减;等到敲第三遍时,将士们就无心战事了

(3)齐人三鼓、齐师败绩

(4)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但又是一位可以听从别人正确意见的君王

【点评】词义积累: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21分)

11.(11分)阅读《散步》,完成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面对分歧,我是怎样决定的?为什么?(2分)

(2)本文第④段画“ 环境描写 ”的句子是什么描写?结合上下文品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画“ 横线 ”句子的理解。(3分)

(4)“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如果改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散步。”或“我们三代人在田野散步。”好不好?为什么?(3分)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篇文章,记述了一家四口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去散步时发生的事,在散步时因为路线产生了分歧,最终听从了母亲的意见。一家人走小路过去。作者看似写一件小事,实际上,写出了中年人对家庭社会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筛选出答案。文章在第⑥段写了分歧的产生与解决,段末写道: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由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第四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结合后一句话:”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意在表现春天的生机,以此来象征熬过严冬的母亲也将在这个季节获得新的生命的活力。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作者大词小用,以“整个世界”来表现家庭的重要,突出人到中年,担负着孝敬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给予他们关爱便是最大的责任。

(4)本题考查句子表述形式的分析。从三个句子的内容来看,没有变化,但是突出的重点不同。原文的句子,突出“我们”的重要性,表现一家人的和谐;第二种写法,虽然也交代了家中的成员,但是没有突出“我们”的和谐之态;第三句则更加平淡,太过于随意,无法表现家人的和谐幸福。

答案:

(1)决定走大路。因为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2)环境描写。描写春天的优美景色,象征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必将获得新的生命的活力。

(3)人到中年,担负着孝敬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要给他们关爱。

(4)不好,改写后的意境不同,重点人物不同。原句重点突出家庭成员与我的关系密切,并重点突出“我们”,表现家庭的和谐;第二句,虽然人物没变,但是没有了首句,无法表现“我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句则过于随意,只交代了家庭成员,人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无法表现出来。

【点评】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甜 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售卖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甜醅 pēi     咀嚼 jué

追溯 shuò    醇香 chún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 作诠释 、 列数字 等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两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3分)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甜醅。第二段介绍其历史。第三段介绍其原料和制作过程。第四段介绍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第一个字读作pēi;第二个字读作jué;第三个字读作shuò;第四个字读作chún。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四段中的“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可作答本题。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一段中“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是对说明对象的解释。这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第三段中“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用了大量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作答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吃,然后用生动简洁的文字拟写广告语即可。要注意广告语的格式要新颖,要易于识记。

答案:

(1)pēi;jué;shuò;chún

(2)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3)列数字、作诠释;

甜醅是用莜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甜醅的特点。

(4)发菜蒸蛋。广告语:发菜如丝,蒸蛋如绵。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13.(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题一:请以“学会 珍惜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可从“感恩”、“宽容”、“合作”、“坚强”、“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分享快乐”、“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词语中任选一个或自拟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这使老鼠喜出望外。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了。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也曾想过跳出米缸,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已无能为力。

【考点】L2:半命题作文;L4: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一)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命题。这个题目里有两个关键词语(短语):“学会”、“××”,可以这样理解:我在某人或者某事的感召下,学会××,从这个思路出发,写作难度会降。

【思路点拨】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我作为线索人物来写,也可使用其他人称,把“我学会××”这句话作为别人的一种转述来写。这两种思路都可以。

【误区指南】此题目中有一个“学会”,该词语能够体现我由“不××”到“××”的转变过程,所以写作文时,应体现转变过程,如果没有转化过程,就是有失误。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如果能选好角度,写议论文也可以。

(二)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命题。从材料中可以明白“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境时,不要忘了居安思危;逆境时,不要忘了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道理。本作文可以以“居安思危”为话题,展开记叙或者是议论。

【构思点拨】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一个居安思危的事。可以写南唐后主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例子。也可以写一个寓言故事,表现“做事不能太固执,太迂腐,只迷信死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如果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主题。

【文体选择】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细节描写】因为本文就是写情感的,心理描写一定要写到。

【解答】【题目一范文】

学会珍惜

一年又一年,时间在每日每夜的时光隧道里一点一点溜走,留下的是什么?

﹣﹣题记

曾在《匆匆》中读过:日子就像海里的一滴水。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用我的回忆来滋润,有我的真挚感情去珍惜,我宁愿痛苦,但却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痛苦,因为我知道,在我的泪水中已不在单调。

翻开日记本,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字里包含着我对同学的爱、对老师的爱,在字与字之间的缝隙中,谁又知道,那有多少停留的余地啊!回头眺望,原点的那 个方向依旧,而我却起跑线的方向用力奔去,去挽回那些一时的美好与温馨,来弥补我记忆的空洞。可是,我该到哪去寻找呢?不知不觉中,泪水又一次模糊了视 线,仰望天空,不会轻易让泪水流出。

窗外的枫叶一次次落地,我终于读懂了它的人生,它把一切都毫不保留的奉献出去,以此来为自己的下一次重生引起开端。

珍惜吧!生命只有一次,错过就不会重来;珍惜吧!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能够在最美的地方相遇;珍惜吧!让自己无怨无悔的老去、死去。

你可曾想过,在梦的彼岸会有怎样的世界,你可曾记得,在自己痛苦时安慰你的那个人。迈开脚步走出去,你会发现原来一切看做平淡的事物竟如此飘渺,何不曾发觉呢!

一点一点积累,你会发现,你已拥有一路的风景,而你见大忘小,一路走来,你将错过难以弥补的东西。欢呼吧!跳跃吧!真正为自己的成熟、为自己的脱然而为之骄傲。随手记录,你的影子将不再孤单,用尽全心去爱每一个人,用最真诚的泪去灌溉属于自己的花儿。

【题目二范文】

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抵御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迈克尔•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当时大臣已经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忧患意识。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的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手不及。“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是海尔张瑞敏说过的话,或许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造就了海尔打不倒的传奇。

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又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功。我们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又是沉重的。我们承担着国家兴盛的责任,我们不能让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垮下。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忧患意识,争做最好最强。让我们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永远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例文一点评】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上优美生动,婉转自然,很有感染力,这篇文章前面有题记文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篇文章的语言一种哲思的味道,很容易把读者带入一种思考的意境。

【例文二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小左这有理有据的论证了“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论点。结构完整严密,论据充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课程作业辅导,有需要加下方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