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分 | 评卷人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 )为核心。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3.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4.到( D )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A )。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B )。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D )。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8.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 )。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9.1903年邹容写的( C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0.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得 分 | 评卷人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
答:①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简述孙中山为挽救共和进行的斗争。
答: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情况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以此反对北洋军阀。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 20 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4.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得 分 | 评卷人 |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40分)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请您谈谈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答: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 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 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 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 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