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 购买了资源 Research on Longitudinal Collapse Mode and Control of the Continuous Bridge under Strong Seismic Excitations,这篇论文是否被sci收录,描述期刊,第一作者,单位信息,期卷号,请截图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形成性考核:谈谈你对部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 游客 购买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形成性考核:谈谈你对部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作业: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新闻稿。
  • 游客 购买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作业: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新闻稿。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作业:“转给你看”案例分析(考勤活动,10分)(新)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作业:“转给你看”案例分析(考勤活动,10分)(新)
  • 游客 购买了资源 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作业:“转给你看”案例分析(考勤活动,10分)(新)
  • u******* 加入了本站
  • u******* 下载了资源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060930第一次过程性考核作业

2020年各科中考真题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C.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

图片文字是甲骨文的人,反映了人的造字方法是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故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

A. B.

C. D.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同时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后人称他为“孔圣人”。根据图片,杏坛设教,体现的就是孔子行教时的画面,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注意对图 片的识读,抓住关键文字“杏坛设教”。

3.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

通过题干分析,“秦简”、“秦朝历史”、“一统之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与题意不符。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集权到中央,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相符。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秦朝实行暴政,与题意不符。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4.“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  )

A.《史记》 B.《毛诗笺》 C.《三礼注》 D.《齐民要术》

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来源:Zxxk.Com]

根据“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包括迁都洛阳;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等等,这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通过题干分析,“云冈石窟”、“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可知这是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材料中佛像出现汉族服饰风格说明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与题意不符。B玄奘西行,唐朝时期,与题意不符。D辽宋和战,北宋时期,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掌握情况,可通过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时间来进行排除。

6.如图是某学习主题的诗句摘抄笔记。其主题是(  )

A.百家争鸣 B.佛教传播 C.开元盛世 D.科举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科举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实行大大改善了古代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干的人能入仕为官;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世界文官选拔制度的先河。

通过题干分析,“慈恩塔下题名处”、“故乡若问登科事”等关键词,可推断出这些诗句是在描写科举制,D符合题意。A、B、C选项内容,诗文中没有提及,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 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7.风俗画是宋代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  )

A.《天王送子图》 B.《女史箴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本题主要考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清明上河图》描述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北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风俗画是宋代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明上河图》。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的相关史实。

8.《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因此BCD表述均不正确,故A正确,元朝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A。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宣政院的职责和管辖范围。

9.《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知道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

《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造船航海技术先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1368﹣1644 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 15 世纪初太平 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 年到 1433 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 2800 人,乘船 62 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截,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郑板桥一生为官12年,“七载春风在潍县”,不仅留下了清廉爱民的美名,还留下了富有哲理的名言(  )

A.

B.

C.

D.

本题考查郑板桥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了解郑板桥的名言。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书写出“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一生为官只有12年,这12年全部是在山东度过的:在“荒邑小县”范县(原属山东,今属河南)当了5年知县后,又到潍县也就是今天的潍坊做知县。被称为“东莱首邑”的潍县为郑板桥施展从政抱负和综合艺术水平的升华巨变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在郑板桥后来弃官要离开潍县的时候,曾经吟诗表达他当时最深切的感受﹣﹣“七载春风在潍县”。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郑板桥的有关事迹。

11.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的失败

C.民族资本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掌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依据题干“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并结合所学知识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强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出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认识到要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

故选:B。[来源:学,科,网]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1898年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旨在通过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通过题干分析,“梁启超”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可知B符合题意。A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C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D辛亥革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以戊戌变法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3.“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 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通过题干分析,“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胡适为首倡导白话文,可知此题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不符。

故选:C。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其精神本质是(  )

A.为人民谋幸福 B.进行战略转移

C.坚持北上抗日 D.挽救中国革命

本题考查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故A符 合题意。

故选:A。

掌握长征的过程和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本质。

15.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在今潍坊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创建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是(  )

A.王尽美 B.陈毅 C.马保三 D.许世友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马保三(1887~1964)山东省寿光市牛头镇人。曾化名张炳炎。马保三创建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寿光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人民抗日武装。遂即发动了声震渤海平原的牛头镇起义,树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马保三被推选为司令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了8个乡、几十个村庄,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敌后援队”,为起义组织了骨干力量。

故选:C。

本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要求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其目的是(  )

A.推进国民革命 B.巩固工农政权

C.促成重庆谈判 D.促进合作抗日

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深重,为抵抗日本侵略,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要求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

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主要集中力量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主要集中力量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日伪军封锁根据地,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如图是潍坊华成机器厂的老照片。它反映的是(  )

A.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由图片文字“1954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可知,照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使命,罗马人的使命就是为世界提供法律。体现了罗马人“使命”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和平法令》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罗马人‘使命’”。

由材料关键信息是“罗马人‘使命’”并结合所学知,四个选项中属于罗马法的只有《查士丁尼法典》。529年,东罗马帝国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的法律文献是《查士丁尼法典》。

故选:C。[来源:学,科,网]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罗马法的相关知识。

20.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彼得一世改革引进西方成果,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

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彼得一世改革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以及影响。

21.有人评价麦哲伦航行:“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不会再次发生。”这一“壮举”(  )

A.促进了伊斯兰教传播 B.巩固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来源:Zxxk.Com]

C.实现了大众教育普及 D.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航行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球体,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选:D。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难度中等。

22.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没有人预见到英国能够再次崛起。英国能再次崛起是因为(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B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3.近代中国和日本,无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都是传统文化对自身革故鼎新的开端。“革故鼎新”的共同表现是(  )

A.学习西方技术 B.照搬西方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 D.完成社会转型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二者都是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挽救民族危亡。

通过题干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指近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挽救清王朝统治。“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是指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学习西方,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A符合题意。B照搬西方制度,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统治,与题意不符。C推翻君主专制,洋务运动维护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D完成社会转型,明治维新成功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洋务运动没有,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对比历史事件的能力。

24.美利坚合众国向那些对人民自治有信心的人做出证明:理性公民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依据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实现自我管理”。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美利坚合众国向那些对人民自治有信心的人做出证明:理性公民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依据的是1787年宪法。A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1787年宪法制定和历史影响。

25.如图漫画是欧洲百年“极简史”。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冷战走向和平 B.从单极走向多极

C.从强大走向没落 D.从对抗走向联合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盟的成立,知道漫画反映的是欧洲各国从对抗走向联合。

根据图片可知,1914年欧洲各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在处于战争对抗中,到2014年,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欧洲大多数国家加入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对漫画表述正确的是从对抗走向联合。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盟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科 技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文字批量复制技术的创新,而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则是出现在宋代。这些新技术在中国出现后,先后传播到东亚和欧洲,使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更加普遍,更加快捷。

﹣﹣《早期木刻本考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文字复制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简要概述其影响。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 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

﹣﹣《论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政府引进军事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技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1956年1月,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本题考查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洋务运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据材料一“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文字批量复制技术的创新,而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则是出现在宋代。这些新技术在中国出现后,先后传播到东亚和欧洲,使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更加普遍,更加快捷”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文字复制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先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据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引进军事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当时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对西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只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

(3)据材料三“1956年1月,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的原因是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

故答案为:

(1)先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维护清朝统治;对西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只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

(3)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洋务运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等相关史实。

27.(18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1)据材料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最美奋斗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 “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本题考查最美奋斗者。理解掌握王进喜、小岗村农民、屠呦呦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1)据材料: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可以看出,“铁人”王进喜身上具有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2)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大包干”,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小岗村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由材料: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可以看出,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1)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2)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看法:小岗村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意义: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成功原因: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题以王进喜、小岗村农民、屠呦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8.用文学的笔触记录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真实。欣赏作品,回答问题。

情节一《神曲》:但丁得到启示

贝雅特丽齐对但丁说:“为了使误入歧途的人类得到启示,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记得记录你所看到的东西。”没多久,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

(1)情节一中“车子便散架了”体现了但丁的什么主张?你如何评价但丁?

情节二《汤姆叔叔的小屋》:关于奴隶制的对话

“那我就堂堂正正地说出来:我们赞同奴隶制……还不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贪图自己的安闲?”

“你的话也太刻薄了。”玛丽说,“不管怎么说,我能出生在实行奴隶制的地方,是很感激的,我认为它没有错儿,真的。无论如何,没有奴隶制,我是活不下去的。”

(2)据情节二和所学知识,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国内形势?

情节三《永恒的边缘》:柏林墙边的莉莉

在检查点的两边,可恨的柏林墙沿科赫大街不断延伸。莉莉感到一阵恶心,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这道墙就把家里人分成两部分,几乎一直没能相见。她恨这道墙,使原来同属于一个国 家的人不能自由来往。

(3)据情节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出现的历史原因。

本题以“用文学的笔触记录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真实”为切入点,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与但丁、美国内战的矛盾焦点与国内形势、柏林墙出现的历史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为了使误入歧途的人类得到启示,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记得记录你所看到的东西。”没多久,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情节一中“车子便散架了”体现了但丁的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意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创作的是长诗《神曲》。

(2)据情节二“《汤姆叔叔的小屋》:关于奴隶制的对话”和所学知识,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上存在尖锐的矛盾。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3)据情节三“在检查点的两边,可恨的柏林墙沿科赫大街不断延伸。莉莉感到一阵恶心,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这道墙就把家里人分成两部分,几乎一直没能相见。她恨这道墙,使原来同属于一个国家的人不能自由来往。”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出现的历史原因是美苏争霸,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1)但丁的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的主张但丁是意利文艺 复兴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上存在尖锐的矛盾。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3)美苏争霸,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与但丁、美国内战的矛盾焦点与国内形势、柏林墙出现的历史原因等知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其他网站1元起1个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