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
1.(2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属于中医药著作的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黄帝内经》 D.《农政全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药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
【解答】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各9卷,162篇,约14万字。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战国至秦汉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故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与“中医药著作”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帝内经》的知识。
2.(2分)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解答】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准确识记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点。
3.(2分)从如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
A.内忧与外患 B.落后与变革 C.变法与图强 D.屈辱与抗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相关史实。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与林则徐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与郑成功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③与佟麟阁有关,佟麟阁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历时一百多年,既是百年屈辱史,又是民族抗争史。题文反映的是屈辱与抗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相关史实。
4.(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经过 D.影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
【解答】据材料“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可知,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大西洋沿岸,这是意大利衰落的原因之一。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其影响。
5.(2分)“如果说‘文明开化’主要从精神层面推动了日本的进步,那么‘殖产兴业’则更多地是从物质层面使日本的实力得到了加强。”下列明治维新的举措,属于“殖产兴业”的是( )
A.开始实行征兵制 B.大力兴办高等学校
C.鼓励兴建工厂和铁路 D.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解答】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行地税改革,鼓励“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选项C鼓励兴建工厂和铁路属于“殖产兴业”方面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6.(2分)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 )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使德军丧失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解答】依据“1942年7月”“苏德”“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把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知识。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答案。
7.(2分)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解答】依据材料“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实行改革开放)产生的,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8.(8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耻辱】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北掷金黄。
﹣﹣摘自《上海县竹枝词》
(1)胶东地区见证了“海面未收功一战”的耻辱,请用史实加以佐证,并指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曾经抗争】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2)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阐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海战以及作者对洋务运动的认识。考查学生对甲午海战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能力。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等,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解答】(1)1894年9月,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1895年1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所以说胶东地区见证了“海面未收功一战”的耻辱;材料所说的“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洋务运动,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这首词说明作者认识到甲午战败,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的史实,认识到洋务运动白白浪费了金钱,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2)由材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可知,这反映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法权益遭到了拒绝,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史实;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故答案为:
(1)1894年9月,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这首词说明作者认识到甲午战败,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的史实,认识到洋务运动白白浪费了金钱,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法权益遭到了拒绝,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甲午海战的识记掌握、材料作者的观点的认识以及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等知识的掌握。熟知相关历史知识是解题关键。
9.(12分)研究历史,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资料。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实物资料】
(1)如图反映了唐王朝与吐蕃怎样的关系?
【文献资料】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载: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须由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每年操演军队所需用之弹药,由噶厦派妥员携带驻藏大臣衙门之公文,前去工布地方制造。
(2)从上述文献资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口述资料】
藏民达旦卓玛说:“爷爷曾告诉我,他们以前是农奴,受到奴隶主的盘剥,生活极其艰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翻身做了主人,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新制度、新地位、新的民族关系引领他们走向了新生活。”
(3)根据口述资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农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口述资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唐朝和西藏的关系,元朝、清朝对西藏的管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反映了唐王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甥舅和盟碑是唐朝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2)从上述文献资料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藏民达旦卓玛说:“爷爷曾告诉我,他们以前是农奴,受到奴隶主的盘剥,生活极其艰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翻身做了主人,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新制度、新地位、新的民族关系引领他们走向了新生活。”
(3)根据口述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农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了主人;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
故答案为:
(1)“和同为一家”或者平等开明。
(2)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唐朝和西藏的关系,元朝、清朝对西藏的管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31 18:51:38;用户:OLD&BLACK;邮箱:orFmNtzxsL940RsowDfvavB8ux_Y@weixin.jyeoo.com;学号:37168561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