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隋唐时的死刑主要包括哪几种?
选项:
A:斩刑
B:车裂
C:俱五刑
D:绞刑
答案: 【斩刑;
绞刑】
2、单选题:
从社会心理看,哪种刑罚古人畏惧当代人并不担心?
选项:
A:墨刑
B:髡耐刑
C:宫刑
D:腰斩
答案: 【髡耐刑】
3、单选题:
隋唐时徒刑最多为几年?
选项:
A:五年
B:二年
C:三年
D:一年
答案: 【三年】
4、单选题:
隋唐时流刑的流放距离最远为多少?
选项:
A:二千里
B:二千五百里
C:三千里
D:三千五百里
答案: 【三千里】
5、单选题:
隋唐时杖刑最高可以打多少下?
选项:
A:八十
B:六十
C:一百
D:四十
答案: 【一百】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古代统治阶级为何重视门当户对?
选项:
A:阻止寒门上位
B:实现强强联合
C:控制社会资源
D:保持血统高贵
答案: 【阻止寒门上位;
实现强强联合;
控制社会资源;
保持血统高贵】
2、判断题:
某人在嫁女儿时,明确表示彩礼相当于父母养育女儿的抚养费,在古代,这种思想是一种共识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3、多选题:
对普通百姓来说,门当户对主要追求什么?
选项:
A:生存无忧
B:良性传承
C:力攀高枝
D:家庭和睦
答案: 【生存无忧;
良性传承;
家庭和睦】
4、多选题:
现代社会“门当户对”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选项:
A:属相和星座
B:财富、社会地位
C:生活习惯和经历
D:理想和追求
答案: 【财富、社会地位;
生活习惯和经历;
理想和追求】
5、单选题:
彩礼嫁妆在古代承担的功能不包括那个?
选项:
A:缔结婚姻
B:潜在的“分家产”
C:给丈夫预备私房钱
D:构建小家庭基础
答案: 【给丈夫预备私房钱】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在宋代,县令购买鸡蛋也需要按照市价付钱,体现了古代民事规则中的什么精神?
选项:
A:等级性
B:平等性
C:公权力主导
D:自主性
答案: 【平等性】
2、单选题:
宋代经常出现为了田土纠纷打官司的举动,这体现了什么意识的兴起?
选项:
A:私权意识
B:家族意识
C:国家意识
D:团体意识
答案: 【私权意识】
3、判断题:
宋代土地买卖可以按照卖主心意随意处置?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4、判断题:
当代民法的制定与地方习惯不存在关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
在古代,买卖房屋只需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即可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张释之为冲撞车驾的路人与汉文帝力争,主要反映了清官的哪种品质?
选项:
A:轻徭薄赋
B:廉洁自律
C:不畏权贵
D:兴利除弊
答案: 【不畏权贵】
2、判断题:
清官就像是神灵一样,代表着完美无缺的一面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3、多选题:
清官文化的诞生代表着民众的什么心理?
选项:
A:反抗权贵
B:渴望权势
C:期待正义
D:渴望公平
答案: 【反抗权贵;
期待正义;
渴望公平】
4、多选题:
清官文化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
选项:
A:清官被神圣化
B:清官代表民心
C:清官离不开皇权
D:清官代表正义
答案: 【清官被神圣化;
清官离不开皇权】
5、多选题:
迷信清官对法官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选项:
A:迷信法官个人魅力
B:影响司法独立行使
C:造成法律信仰缺失
D:相信法官会公正裁决
答案: 【迷信法官个人魅力;
影响司法独立行使;
造成法律信仰缺失】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符合调解内涵的表述有哪些?
选项:
A:第三方主持
B:依据社会共识和一定规则操作
C:当事人独自行使
D:须有纠纷发生
答案: 【第三方主持;
依据社会共识和一定规则操作;
须有纠纷发生】
2、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负责调解的官员是什么?
选项:
A:司徒
B:御史
C:调人
D:司寇
答案: 【调人】
3、单选题: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耆民”可以主持调解事宜,这里的耆民指的是?
选项:
A:稳重的成年人
B:聪明的儿童
C:智慧的老年人
D:干练的妇女
答案: 【智慧的老年人】
4、单选题:
明代在民间设立的进行调解的公共场所叫做什么?
选项:
A:祠堂
B:申明亭
C:学堂
D:白虎堂
答案: 【申明亭】
5、多选题:
目前,下列哪些法律中有关于调解制度的规定?
选项:
A:刑法
B:民事诉讼法
C:立法法
D:人民调解法
答案: 【民事诉讼法;
人民调解法】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封驳制主要指什么?
选项:
A:劝谏皇帝
B:弹劾官员
C:审核法律
D:参与审判
答案: 【审核法律】
2、判断题:
古代监察制度可以有效阻止皇帝肆意妄为?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3、单选题:
在宋代,张御史发现王尚书有贪赃枉法行为,写奏章向皇帝揭发其行为的举措属于哪种监督 模式?
选项:
A:封驳制
B:谏诤制
C:推事制
D:弹劾制
答案: 【弹劾制】
4、单选题:
在唐朝,门下省认为中书省起草的法律不合适,要求其重新起草属于哪种监督模式?
选项:
A:封驳制
B:推事制
C:谏诤制
D:弹劾制
答案: 【封驳制】
5、单选题:
在明代,海瑞抬棺上书,指责嘉靖皇帝种种问题的行为属于哪种监督模式?
选项:
A:谏诤制
B:封驳制
C:弹劾制
D:推事制
答案: 【谏诤制】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唐代选官的标准包括哪些?
选项:
A:身
B:言
C:判
D:书
答案: 【身;
言;
判;
书】
2、多选题:
明清科举制的主要流程包括了哪些?
选项:
A:会试
B:殿试
C:院试
D:乡试
答案: 【会试;
殿试;
乡试】
3、单选题:
明清科举制的选人模式主要是?
选项:
A:考诗词
B:考四书五经
C:考算术
D:考法律
答案: 【考四书五经】
4、多选题:
科举时代的另类入仕途径有哪些?
选项:
A:封荫
B:捐纳
C:抽签
D:通过国子监求学
答案: 【封荫;
捐纳;
通过国子监求学】
5、单选题:
作为入仕途径,捐纳是指什么?
选项:
A:因向国家捐献财物得官
B:因学业优秀得官
C:因父辈当官得官
D:因考试出色得官
答案: 【因向国家捐献财物得官】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传统农业社会对于腐败的深层抵触因素?
选项:
A:仕途上有突破才能提高家庭家族的发展上限
B:古代出仕难度大,成本高
C:社会观念要求人们贯彻中庸之道,减少内外矛盾
D:农业社会需要人们降低个人欲望
答案: 【仕途上有突破才能提高家庭家族的发展上限 ;
古代出仕难度大,成本高;
社会观念要求人们贯彻中庸之道,减少内外矛盾;
农业社会需要人们降低个人欲望】
2、多选题:
哪些属于古代家族反腐的措施?
选项:
A:奖励清廉
B:言传身教
C:贪腐者出族禁葬
D:重视德行
答案: 【奖励清廉;
言传身教;
贪腐者出族禁葬;
重视德行】
3、单选题: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乡,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属于家族哪方面的反腐措施?
选项:
A:表彰其名
B:将贪腐者出族禁葬
C:奖励清廉
D:重视德行
答案: 【将贪腐者出族禁葬】
4、判断题:
对于传统家风文化中的反腐措施应当无条件的继承和发扬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多选题:
家风文化对当代的启示包括下列哪些?
选项:
A:晓之以利
B:以法治奠大局
C:动之以情
D:以文化造大势
答案: 【晓之以利;
以法治奠大局;
动之以情;
以文化造大势】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和当代法治思想属于一脉相承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2、多选题:
下列哪些法家观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选项:
A:将社会安定寄托在管理者的个人品德上是存在巨大风险的
B:法律有助于解决人性恶一面带来的问题
C:最高统治者应当位居法律之上
D:法律应因时因地制宜
答案: 【将社会安定寄托在管理者的个人品德上是存在巨大风险的;
法律有助于解决人性恶一面带来的问题;
法律应因时因地制宜】
3、单选题:
随着儒法融合,德与刑的关系呈现出什么态势?
选项:
A:德主刑辅
B:德刑并重
C:刑主德辅
D:以刑去德
答案: 【德主刑辅】
4、多选题:
法家的法治理念与当代法治理念的共性在于?
选项:
A:都强调了要顺应时代变化立法
B:都强调尊重法律
C:都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D:都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都强调了要顺应时代变化立法;
都强调尊重法律】
5、判断题:
传统法家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百姓权利的充分保护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立家相。不拘支庶、贫贱,但优于德行、文艺者立之,……其职得与族长、宗子相抗,议辨曲直”,此条族规涉及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选项:
A:管理机构
B:族学兴办
C:合族祭祀
D:族产经营
答案: 【管理机构】
2、单选题:
宗族子孙,士农工商各尽其职务,这条族规是关于哪方面的规定?
选项:
A:从事正途
B:禁止游荡
C:尊卑有分
D:男女有别
答案: 【从事正途】
3、判断题:
当代家法族规应当强调尊长的特殊地位和权力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4、多选题:
当代家法族规应该避免下列哪些问题?
选项:
A:强调家族利益忽视国家法律
B:成为宗族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C:强调男尊女卑
D:违背人人平等的理念
答案: 【强调家族利益忽视国家法律;
成为宗族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强调男尊女卑;
违背人人平等的理念】
5、判断题:
为保障当代家法族规的顺利实施,应当允许其在法律之外获得一定的自由空间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古人对于复仇的态度更多是从情理角度而非从国法角度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2、单选题:
东汉时,宁叔与张昌是好友,张昌为河南大豪吕条所杀,宁叔杀死吕条后自首。这种复仇行为属于哪种类型?
选项:
A:侠义型
B:尽忠型
C:善友型
D:孝悌型
答案: 【善友型】
3、单选题:
张三的父亲被李四暗害,因后者势大,无法报仇,乡人王五听闻后,基于义愤,将李四杀死,这种复仇行为属于哪种类型?
选项:
A:孝悌型
B:善友型
C:侠义型
D:尽忠型
答案: 【侠义型】
4、多选题:
听闻有人为父复仇后,下列哪些反应更接近于当代人的思维?
选项:
A:希望能在法律范围内从轻处罚
B:不主张因此赦免复仇者
C:私下对复仇者感到佩服
D:认为法律应该为复仇者网开一面
答案: 【希望能在法律范围内从轻处罚;
不主张因此赦免复仇者;
私下对复仇者感到佩服】
5、判断题:
现代社会,对于复仇者的态度,原则上还是要从法律出发,而不能过多考虑情感因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救助他人只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无需精神上的帮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2、判断题:
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事情,私人无需参与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3、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社会救助需要精神层面救助的原因?
选项:
A:精神救助给被救助人提供了“精神麻醉剂”
B:精神救助给被救助人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撑
C:精神救助有助于被救助人的可持续发展
D:精神救助有助于被救助人自力更生
答案: 【精神救助给被救助人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撑;
精神救助有助于被救助人的可持续发展;
精神救助有助于被救助人自力更生】
4、判断题:
某地推出奖励措施,若有人愿意抢救落水群众,可奖励5000元,受这种奖励鼓舞,张三抢救了一名落水儿童,这种为利益而救助行为不可取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5、单选题:
唐代法律规定,“授田之制,…老及废疾者,人四十亩”,”若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这属于古代救助的哪种方式?
选项:
A:收养弃婴
B:医疗丧葬
C:赋田减税
D:荒年粮赈
答案: 【赋田减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