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完成哪些基本任务?
选项:
A:基本理论知识
B:对知识的分析能力
C:基本操作知识
D:评价信息作品能力
答案: 【基本理论知识
;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基本操作知识;评价信息作品能力】
2、多选题: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下面的哪些方面?
选项: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答案: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3、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选项: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答案: 【课程与教学目标】
4、多选题:
信息技术课程依据观念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
选项:
A:计算机文化论
B:计算机工具论
C:文化论再升温
D:信息文化观
答案: 【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
5、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 )年在美国问世。
选项:
A:1938
B:1946
C:1950
D:1962
答案: 【1946】
6、单选题:
下列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的是:( )
选项:
A:新材料技术
B:激光技术
C:智能技术
D:生物技术
答案: 【智能技术】
7、单选题:
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选项: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
选项: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信息社会责任
D:数字化能力
答案: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能力】
2、单选题:
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写作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 )
选项:
A: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语音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B: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C: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D: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答案: 【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
3、单选题:
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选项: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答案: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学习理论观点的描述中,属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
选项:
A: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C:人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D: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5、单选题:
新课标指出,要以( )的培养为根本,以( )的掌握为基础,以( )的探究为途径来实现和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选项: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D: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 )
选项:
A: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答案: 【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单选题:
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 )
选项: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答案: 【附属内驱力】
3、单选题:
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目的是( )
选项:
A: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学习风格
B:纠正学习者的不良学习风格
C:有利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
D: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答案: 【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4、单选题: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 )
选项:
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
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答案: 【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5、单选题:
学习动机和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 )
选项:
A:无关
B:动机影响学习
C:学习影响动机
D: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答案: 【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6、单选题: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使用时,选择媒体( )
选项:
A:只要先进就行
B:选择功能多的
C:越便宜越好
D:按一定的原则、遵从一定的程序选择
答案: 【按一定的原则、遵从一定的程序选择】
7、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 )
选项: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答案: 【问题教学】
8、单选题: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为认知、情感和( )三大领域。
选项:
A:价值观
B:知识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动作技能
答案: 【动作技能】
9、单选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属于下列哪种学习方式?
选项:
A:协作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竞争性学习
D:个别化学习
答案: 【研究性学习】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 )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选项:
A:认知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 【建构主义】
2、单选题: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让其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对话或辩论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方法( )。
选项:
A:教练法
B:自主学习法
C:讨论法
D:任务驱动法
答案: 【讨论法】
3、单选题:
下列关于“范例教学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侧重于教
B:侧重于分层教学
C:侧重于学
D:侧重于自主学习
答案: 【侧重于教】
4、单选题:
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方法( )。
选项:
A:范例教学法
B:教练法
C:任务驱动法
D:讨论法
答案: 【任务驱动法】
5、单选题:
教师以典型范例为中心进行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掌握“一般”,并借助“一般”独立的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选项:
A:举例说明法
B:自主学习法
C:任务驱动法
D:范例教学法
答案: 【范例教学法】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媒体,下列媒体及资源中,不具有交互特性的是( )。
选项:
A:多媒体网络教室
B:投影机
C:BBS论坛
D:在线网络课程
答案: 【投影机】
2、单选题: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教学媒体,下面关于教学媒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媒体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万能媒体
B: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
C:高科技电脑和网络媒体优于挂图、模型等传统媒体
D: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效果优于单一媒体
答案: 【媒体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万能媒体】
3、单选题:
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当考虑“最小代价律”原则,也就是要选择( )。
选项:
A:教学功能强的媒体
B:使用品牌的媒体
C:使用成本低的媒体
D:教学功能强而使用成本低的媒体
答案: 【教学功能强而使用成本低的媒体】
4、单选题:
在播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过程中,当幻灯片进入和离开屏幕时,出现水平百叶窗、溶解、盒状展开、向下插入等切换效果,是因为( )。
选项:
A:在一张幻灯片内部设置了播放效果
B:在相邻幻灯片之间设置了播放效果
C:为幻灯片使用了适当的模板
D:为幻灯片使用了适当的版式
答案: 【在相邻幻灯片之间设置了播放效果】
5、单选题:
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图片、表格等,被称为( )。
选项:
A:元素
B:单元
C:窗口
D:对象
答案: 【对象】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属于下列( )学习方式。
选项:
A:协作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竞争性学习
D:个别化学习
答案: 【研究性学习】
2、单选题: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弹簧振子的工作机理,教师就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把这一快速的运动过程缓慢、清楚地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为:( )
选项:
A:交流工具
B:演示工具
C:个别辅导工具
D:协作工具
答案: 【演示工具】
3、单选题: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选择的软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这体现了下面的什么原则?
选项:
A:应用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趣味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答案: 【趣味性原则】
4、单选题:
在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中,巡视时发现有些小组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位同学一直在发表观点,其他同学都在听。为了让其他成员也能参与进来,下列措施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A:提示发言的同学不要总是自己讲,让其他同学也发表
B:顺其自然,不干预他们
C:用“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吗?”等类似问题引导其他同学发言
D:直接制止发言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发表
答案: 【用“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吗?”等类似问题引导其他同学发言】
5、单选题:
关于信息技术作品制作课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局部的
B:微观的
C:完整的
D:相对比较完整的
答案: 【完整的】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注意哪些导入技能的基本要求( )。
选项:
A:浅显易懂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与授课知识关联紧密
答案: 【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授课知识关联紧密】
2、单选题:
下列关于“提问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只要表述清楚问题就好
B: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C:可以随时提出任何问题
D:问答结束统一评价
答案: 【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3、单选题:
下列关于“结束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课堂小结只需突出强调重难点即可
B:结束时间要适当宽松
C: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D:课堂总结不可以迁移应用、扩展延伸
答案: 【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4、多选题:
下列关于“讲解技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有艺术性
B:有目的性
C:有科学性
答案: 【有艺术性;有目的性;有科学性】
5、多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结束技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选项:
A:应用板书
B:情绪饱满
C:掌握时间
答案: 【应用板书;情绪饱满;掌握时间】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通过评价,有助于教师知晓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把握学习进度,以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体现了评价的( )作用?
选项:
A:评价的证明作用
B:评价的教学作用
C:评价的诊断作用
D:评价的定向作用
答案: 【评价的诊断作用】
2、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选项: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答案: 【形成性评价】
3、单选题:
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效果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B: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C:教学评价具有调节作用,一般都是评价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D:如果提前把评价内容告知学生,将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答案: 【教学评价具有调节作用,一般都是评价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单选题:
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以改进和优化教学为目的
B:教学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期末考试、考核都属于量的评价,它们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D:在上课前,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预习情况,进行了提前预测,这种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答案: 【期末考试、考核都属于量的评价,它们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5、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阶段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选项:
A:诊断性评价
B:成果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总结性评价】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面对教学反思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一节课结束或者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的情况写的心得和体会也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
B: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多种,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学间的交流讨论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而已
C: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之处,而对学生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般不在教学反思的内容之内
D: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式,再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学会进行教学反思
答案: 【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之处,而对学生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般不在教学反思的内容之内】
2、单选题: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 )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选项:
A:杜威
B:布鲁纳
C:斯金纳
D:伯尼・道奇
答案: 【伯尼・道奇】
3、单选题:
李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查找一些资料,其中最不合适的做法是:( )
选项:
A:上网搜索
B:到图书馆查找相关图书
C:打114询问
D:跟同事交流
答案: 【打114询问】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 )。
选项: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程序教学
答案: 【程序教学】
5、单选题:
在引入课文之前,为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更好地体会该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下教学方法最佳的是( )。
选项:
A:教师亲自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B:由朗读水平高的学生领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C:播放由相关内容的视频、诗歌文本以及配乐朗诵组成的课件
D:学生自己默读本诗歌,并阅读本课达到熟练的程度
答案: 【播放由相关内容的视频、诗歌文本以及配乐朗诵组成的课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