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学期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综合试卷
总分:100 分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得分:30分
1、
( )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A :
知觉情境
B :
定势
C :
功能固着
D :
迁移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您的答案: D
2、
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个案法
D :
行动研究法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您的答案: B
3、
(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
A :
认知阶段
B :
分解阶段
C :
联系定位阶段
D :
自动化阶段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您的答案: A
4、
以下关于动机与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B :
动机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总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C :
错误的动机可能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D :
好的动机必定引起合理的行为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您的答案: D
5、
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
A :
感知运动阶段
B :
前运算阶段
C :
具体运算阶段
D :
形式运算阶段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您的答案: C
6、
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
A :
3岁
B :
6岁
C :
9岁
D :
12岁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7、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 :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 :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 :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8、
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
A :
探究法
B :
班级授课制
C :
发现法
D :
讨论法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9、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
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0、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以把概念分为( )。
A :
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B :
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C :
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
D :
低级概念与高级概念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1、
下列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概念的发展取决于日常概念
B :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深刻联系
C :
科学概念依赖于日常概念的发展
D :
日常概念是通过科学概念向上生长发展的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2、
( )是指人们习惯性的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A :
知觉情境
B :
定势
C :
功能固着
D :
迁移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3、
技能的学习可以以( )的掌握为前提。
A :
感性知识
B :
理性知识
C :
陈述性知识
D :
程序性知识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4、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 )解释。
A :
酝酿效应
B :
定势
C :
迁移
D :
功能固着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5、
教师教“液体”这一概念时,先举水、果汁、食用油、香波为例,然后又举沙子、稀泥为例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概念,这是通过( )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A :
运用变式
B :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C :
以明确的语言来揭示概念的本质
D :
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二、多选题 (共10题,共40分)
得分:40分
1、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
A :
流畅性
B :
变通性
C :
独特性
D :
稳定性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2、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个案法
D :
行动研究法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3、
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 )。
A :
道德感
B :
理智感
C :
意志
D :
美感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4、
学习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有效条件中,来自学习材料、教学指导方面的外部条件有( )。
A :
学习材料的特性
B :
教师的指导
C :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D :
认知结构特征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5、
课堂学习管理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一环,以下哪几项是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 )。
A :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B :
学生的定型期望
C :
班集体的特点
D :
家长的期望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6、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
A :
使学生会学习
B :
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并重
C :
展示教师思路
D :
掌握知识点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7、
课堂纪律的类型分别是( )。
A :
教师促成的纪律
B :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
自律
D :
任务促成的纪律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8、
课堂纪律具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功能( )。
A :
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B :
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C :
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D :
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9、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
A :
新奇
B :
组织多样性活动
C :
让学生参与活动
D :
主观期待也容易产生兴趣
E :
在提问上下功夫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10、
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原则有( )。
A :
特定性
B :
生成性
C :
有效的监控
D :
个人效能感
得分:4分
本题分值:4分
三、判断题 (共15题,共30分)
得分:30分
1、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很复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2、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3、
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选择、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其上限从0岁人生起点开始。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4、
教师角色是由教师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并为社会所期望的一套教师行为模式。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5、
教师应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6、
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7、
建构主义者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8、
学习的情境性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9、
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0、
注意过程是对观察对象的特征、活动进行探究和知觉的过程,如观察到某一同学帮助他人学习的行为。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1、
保持过程是将观察或知觉到的行为转化为表象、符号等心理表征,并进一步进行编码,加以储存。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2、
自我强化是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行为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励或惩罚。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3、
公正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但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4、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15、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统一性、矛盾性和独立性。
A
:
对
B
:
错
得分:2分
本题分值:2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