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能否将违纪学生赶回家中
【案例分析要点】
(1) 主体分析:本案例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生小明、学校。
(2) 法理分析:本案例是一起因学生违纪被学校赶回家而引发的教育法律事件。学校违反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有差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 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 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由此可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具有的,任 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剥夺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本案例中,虽然小明比较调皮,且在数 学课上顶撞了老师,学校应根据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惩处,但不能剥夺其继续 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让其上学的决定是违法的,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应予以 撤销。
(3) 责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 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 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知,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尽快让其返校上学。
(4) 启示分析:本案例可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①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合法权利,为此,学校及其教师应增强法治观 念,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对违纪的学生应予以批评教育,或根据学校 制度给予相应惩处,而不能将其赶回家,剥夺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②学生应认真履行法定义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学生还应增强 维权意识,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应选择适宜的途径进行维权。
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力度,促使其及时撤销违法决定,确保学生尽快返 校上学。
注:(1)主体分析占2分;(2)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9分;(3)责任分析占6分; (4)启示分析占3分。]
试卷代号: 3822
国家开放大学 2021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教育政策与法律 试题(开卷)
2021年7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共20 分)
1.教育政策的协调作用,是指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失衡状态的(
)和调节能力。
A.传播
B.制约
c.鼓励
D.应用
2.教育政策的价值存在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质的标准;二是量的标准;三是()的标准,是指教育政策价值的质和量的标准统一的比例。
A.人员
B范围
C.尺度
D.态度
3.教育政策分析,是指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进行分析,以保证教育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正的活动。
A.影响因素
B.实施范围
C.合适程度
D.整个过程
4.《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 ).
A。法律
B.政策
C.规章
D.行政法规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提出了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
A.以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依法治教
6.教育法律的实施,不外乎两种方式,即:教育法律的适用和教育法律的()。
A.遵守
B执行
C.监督
D.解释
7.校规的目的合法性,是指校规无论在实体还是程序上都应以()为归宿。
A.稳定的秩序
B合理的目的
C.强化管理责任
D.规范的流程
8.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为:①申请;②受理;3().
A.颁发证书
B.通知本人
C.颁发证书或通知本人
D.公示
9.某班主任经常私自开拆学生信件或查看学生的日记,并称此举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种做法是()的。
A.可行
B合法
C不合法
D.有利于学生成长
10.在下列对学生的纪律处分中,()属于行为能力罚的范畴。
A.开除学籍
B记过
C.留校察看
D.警告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10分)
11.教育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的()等方面。
A.政治性
B.权威性
C.原则性
D.相对稳定性
12.下列各项中,()属于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程序。
A.政策目标的确定
B方案的拟定
C.方案的论证
D.方案的颁布实施及方案的评价
13.下列各项中,()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教育经费
B.学习场地
c.学生学习
D.学生人身权
14.下列各项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
A.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C.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D.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15.司法教济渠道是指通过(
)的方式,使权益受到损害者损害的合法权益得
到救济。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民事诉讼
D.刑事诉讼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6.简述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步骤。17.简述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
18.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四.论述题(本题20 分)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享有权利的认识。五,案例分析题(本题20 分)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不少于300字。
20.
学校能否将违纪学生赶回家中
【案例简介】
小明(化名)系某中学初一学生,比较调皮,曾因违反学校纪律被班主任批评教育。
某日上数学课时,小明又因不遵守纪律顶撞数学老师,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后将其送回家
中。其后,小明多次要求返校上学,而学校却要求他必须先向数学老师认错后才能返校上学。
但小明却认为,数学课上与老师顶撞,并非全部是自己的过错,双方因此形成分歧。小明
因返校上学问题不能马上得以解决,便诉至法院,法院判其胜诉。
试分析:
(1) 本案例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 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
(3) 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4) 本案例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试卷代号:3822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教育政策与法律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2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B 2.C 3. D 4. D 5. A
6. A 7. B 8. C 9. C 10.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ABCD 12. ABCD 13. ABC 14. BC 15. BCD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简述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步骤。
【答案要点】
教育政策实施分为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1)政策下达阶段;(2)政策学习和领会阶段;(3)政策试点阶段;(4)政策展开阶段;(5)政 策总结阶段。
[注:上述5项要点及其简要说明各占2分,共占10分疽
17.简述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
【答案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 有合格的教师;
(3)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注:上述4个要点及其简要说明各占2. 5分,共占10分」
18.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案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注:上述4个要点及其简要说明各占2.5分,共占10分疽
四、 论述题(本题20分)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享有权利的认识。
【答案要点】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 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17分)
(2) 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一3分。(3分)
[注:上述六项权利答出要点各占2分,相关论据总占5分,共占17分」
五、 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
【基本要求】
(1) 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 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 明确。
(3)字数不少于300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