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试题
2002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毎小題3分,共15分)
1・货币制度——
2.提现率——
3.金融资产——
4.经济金融化——
5.名义货币需求——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毎小题1分, 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3.债券收益率是期待的收益率,股票的收益是固定的收益率。()
4.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型的,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
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6.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两个附属机构是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
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成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垒反比关系。()
9.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10.金融在整体经济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可以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
A.卖方信贷
B.买方信贷
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D.政府贷款
2通知放款的活动属于( )。
A.短期拆借市场
B.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C.票据承兑市场
D.票据贴现市场
3.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
A. 1765
B.1921
C. 1694
D. 1473
4.属于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是()。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泰国
D.新加坡
5.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是()。
A.8%
B.4%
C. 13%
D.5%
6.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是指( )。
A.该时期的货币流量
B.该时期的货币存量
C该时期末的货币余额
D.该时期初的货币存量
7.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
A.利率
B.税率
C.汇率
D.价格
8.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 )。
A.证券发行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证券转让市场
9.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A.利率
B.超额准备金
C.基础货币
D.汇率
10.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
A.货币金属说
B。货币名目说
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D.创造发明说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
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货币制度主要包括()。
A、规定货币材料
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D.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E.规定准备制度
2.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将利率划分为()。
A.官定利率
B.基准利率
C公定利率
D.市场利率
E.固定利率
3.金融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A.交易场所
B参与者
C.金融工具
D.交易价格
E组织方式
4.在各国资本市场上,证券交易方式主要有()。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柜台交易
D.期权交易
E.信用交易
5.西方国家的专业银行主要有()。
A,投资银行
B.不动产抵押银行
C开发银行
D.储蓄银行
E.消费信用机构
6.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主要有()。
A.总分行制度
B.复合银行制
C.单一银行制
D.持股公司制
E.连锁银行制
7.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A.贴现及放款
B.各种证券
C黄金外汇储备
D.流通中的货币
E.各项存款
8.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货币层次的划分口径是()。
A. M
B.M,
C.M
D.M,
E.M
9.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可概括为()。
A.稳定币值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汇率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10.麦金农和肖提出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
B.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程度
C.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
D.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E.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金融市场管理有哪些主要原则?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4.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六.计算题(6分)
某股票市场采样的A、B、C、D、E五种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10、20、30、40、50元,报告期价格分别为15、23、35,42,70元,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分别为100、120、150、200、240股,基期指数值为100,试计算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七.论述题(15分)
试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试卷代号:20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2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3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紫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4.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5.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M表示。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一题给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答不给分)
1.×
2.×
3.×
5. √
6. ×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
号内)
1. B
2.A
3.c
4.D
5.A
6.A
7.B
8.D
9. A
10.C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ABCDE
2. ACD
3. BCDE
4. ABDE
5.ABCD
6. ACDE
7.AC
8. ABC
9. ABCE
10.ACDE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分)
(2)制止背信的原则。(2分)
(3)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2分)
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2分)(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2分)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2分)。
3.(1)消费者信用控制;(1.2分)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1.2分)(3)不动产信用控制;(1.2分)
(4)优惠利率;(1.2分)
(5)预交进口保证金。(1.2分)
4.(1)货币化程度低下;(1.5分)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1.5分)
(3)金融市场落后;(1.5分)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1.5分)
七、论述题( 15分)
要点:
主要影响因素有:(5——10分)
1、收人。收人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化。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1.5分)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结余时,货币需求减少;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
其他影响因素有:(3——-5分)
1.信用的发展状况。若信用关系不发达,信用形式单一,则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
3.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此外,一国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1.5分)(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