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 2505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 2020 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
202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是()。
A.相关学科知识
B.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C.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D.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
2.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 )。
A.指标体系法 B.行动反思法
C.社会测量法 D.配对比较法
4.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认知发展水平
B.气质类型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5.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 )。
A.需要特殊干预的行为问题 B,轻度的可以忽略的行为问题
C.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D.正常的行为
6.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这种方法是( )。
A.转移注意力
B.积极鼓励
C.自我暗示
D.言语指导
7.儿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这时的儿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 段是()。
A.前依恋期
B.依恋关系的建立期
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8.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9.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10.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安全型儿童的表现。()
11.小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12.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13.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
15.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16.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17.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
18.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19.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要求的。()
20.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操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21.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
22.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的表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3.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24.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26.一个5岁女孩一个人荡秋千已经很久了,但还是不肯让她的妹妹玩。这时,女孩的父 母走过来开始和她交谈:
父母:我知道你很喜欢荡秋千,但是妹妹也喜欢荡秋千啊。她想来玩一玩。
孩子:可我不想下来嘛。
父母:我知道。但是以前妹妹可是把秋千让给你玩过哟,她还给你玩了她的玩具呢。你看 她都等了那么长时间了,你是不是也该让她玩一会儿才公平呀。
孩子:但是是我先来的呀。
父母:是啊,是你先来的。可是你还记不记得以前妹妹霸着电视不让你看,你当时是什么 感觉?你当时觉得很不公平,现在她就是这么觉得的。
(1) 具体阐述案例中父母使用的是什么教育方法;
(2) 使用这种教育方法有哪些好处?
五、应用题(26分)
27.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与“我爱幼儿园’‘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 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 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试卷代号:2505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 B 2. A 3. B 4. D 5. C
6. C 7. C
二、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8. √ 9. √ 10. √ 11.×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21. √ 22.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3.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 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 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 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3)安慰与 保护。年幼儿童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会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 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24.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 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 决策。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 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2)创设积极的环境;(3)树立榜样;(4)以鼓励表 扬为主。
四、 案例分析题(15分)
26.(答案仅供参考,所答内容要点具备,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 父母在教育中使用的是共情训练法。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 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 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或途径让学前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 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6分)
(2) 首先,共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情感共鸣,从而成为推动儿童品德行为发展的内 在动因;其次,共情可以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从别人的立场、位置来考虑问题,产生利他思 想,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最后,共情还可以使儿童体会到助人、合作、分享等带来的友爱与欢 乐的情绪。(9分)
五、 应用题(26分)
27.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