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506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2020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形象
B.主题
C.空间
2.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
C.临摹
5.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色彩
7、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
B.皮亚杰
C.福禄倍尔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9.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10。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__,命名线。
12.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1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
14.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_.._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6.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1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18.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9.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四、论述题(共 30 分)
20.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试卷代号:2506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0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 C 3. A 4. C 5. A
6. B 7. A 8. A 9. C 10.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圆形线
12.遮挡式
13.主动性
14.意愿画
15.目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 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 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 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 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
感性。
(2) 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 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 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18.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 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 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 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 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19.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 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 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 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 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共30分)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要点描述: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 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 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 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 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 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 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 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 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 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 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 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