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05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 政治经济学(A) 试题
2006年 1月
一、填空题(每空 1分 ,共 15分)
1.如果货币的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容易出现 。
2.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
3.资本总公式是 。
4.知识产权是由 和著作权(版权)构成的。
5.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 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6.由国家出面开展的对外贸易竞争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关税壁垒、 、鼓励出口政策、倾销、贸易谈判。
7.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 、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8.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 。
9.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主要有三项: 、成本核算、生产经营成果核算。
10.影响企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 和企业的外部环境。
1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劳动量、生产率。
12.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13.引进技术的原则是:(1) ; (2)要将引进 和独创结合起来。
14.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 相联系的,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 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1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 3分 ,共 15分)
1.价值规律
2.资源配置
3.合作社
4.有限责任公司
5.国民生产总值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2.劳动力价格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A.市场供求关系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C.资本家对工人的态度
D.劳动力价值
3.在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
A.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
B.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家利益的经济成分
D.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中间阶级和垄断大资本家的矛盾
C.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
B.生产力能够平衡发展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并且平衡
6.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来划分的。
A.所有制的性质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的规模
D.企业的经营方式
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市场经济的存在
B.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
A.进口替代
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
c.出口导向
D.出口替代
9.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
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
C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不能认识它
D.人们不能利用它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 10分)
1.以下属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A.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是计划经济为主
B..两者都是私有制
C.两者都是公有制
D.两者都是商品经济
E。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
3.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市场统一
B.市场结构完整
C.市场组织良好
D.市场决定价格
E.市场保障健全和宏观调控有效
4.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
A。经济手段
B.计划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E.思想道德手段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
A.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
B.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具有反作用
C.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
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E.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五、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 分,共10分)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商品。()
2.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
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
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6.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
7.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
8.城镇化就是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 )
9.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公平。( )
10.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 )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各有什么影响?
2.提高经济效益有何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七、论述题(共16分)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试卷代号:20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 政治经济学(A)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6年1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货紧缩
2.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3.G-W-G’
4.工业产权
5.财政收入政策
6.非关税壁垒
7.萧条
8.国有经济
9.资金核算
10.治理结构
11.投资量
12.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13.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4.生产社会化
15.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 名词解释(毎小题3分,共15分)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2.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3.合作社是指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4.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岀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 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5.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 服务)的总和。(或者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三、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1分,共1。分)
1.D 2. B 3. D 4. C 5. C
6.B 7. D 8. B 9. C 10. B
四、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 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CE 2. DE 3. ABCDE 4. ABCD 5. DE
五、 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J”,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 10.×
六、 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Q)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能够获得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能 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3分)
(2) 对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 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也会使它们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3分)
(3) 対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 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2分)
2.(1)经济效益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2分)
(2)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体现在:(6分)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岀更多的产品祁提供更多服务,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 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盈利,增加国家的收入,增加资金积累,有利于国 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髙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 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3.(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的交流。(2分)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因为:(6分)
第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绝对利益、比较利益以及利用比较优势。
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获得后发性利益。
第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七、论述题(共16分)
(1)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为便于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他把社会总 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从实物形态上分为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2分)
②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 替换。(3分)
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只有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 例关系,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3分)
(2)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适用的’ (2分)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其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 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相一致。(3分)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3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