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政治经济学(A)试题
2007年7月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毎小题1分, 共8分)
( )1.流动资本
( )2.固定资本
( )3.贸易顺差
()4.贸易逆差
( )5.有限责任公司
( )6.股份有限公司
( )7.国民收入
( )8.个人收入
A.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B.又叫入超,它是指输入商品大于输出商品。
C.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D.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E.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G.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 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H.又叫出超,它是指输出商品大于输入商品。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 )
A.自由竞争模式 B.完全垄断模式
C.垄断竞争模式 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5.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人政策的是( )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6.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7.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A.集体经营
B.国家经营
C.个体经营
D.家庭承包经营
8.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
A.战略措施
B战略部署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9.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计划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1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不能认识它
D.人们不能利用它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2分)
1.超额剩余价值()
A.是高价出售商品的结果
B.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E.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
A.垄断组织之间成立价格协议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协商
C.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
D.非垄断组织对垄断组织施加压力
E.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定价
3.价格体系包括()
A.不同种商品的比价
B.同种商品的比价
C.不同种商品的差价
D.理论价格和市场价格
E.同种商品的差价
4.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
E.生产方式
四.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3.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的。()
4.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7.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8.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弥补和克服。()
9.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属第三产业。()
10.社会主义的国民收人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五、简答题 (每小题 8分 .共 24分)
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3.科技进步是怎样推动经济增长的?
六、论述题 (共 16分 )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采取何种对策?
试卷代号:20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政治经济学(A)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7月
一、 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8分)
1.F 2. D 3. H 4. B 5. G
6. C 7. A 8. E
二、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
2分,共20分)
1.B 2. A 3.C 4. D 5. C
6. A 7. D 8. C 9. C 10. B
三、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 号中。(毎小题3分,共12分)
1.CDE 2. AC 3. AE 4. AB
四、 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 √ 2.√ 3. × 4.√ 5. ×
6. × 7. × 8. √ 9. × 10.×
五、 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Q)社会的需求结构。(4分)
社会的需求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 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4分)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
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 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 际比较利益。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6分)
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岀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 商品。
3.(1)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 要因素。(2分)
(2)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 影响,提高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 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6分)
六、论述题(共16分)
(1)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 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3分)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岀了挑战..(6分)
首先,从机遇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 科学管理的机会。
其次,从挑战参:是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 位。
(3) 我国的对策是:(7分)
第一,审慎参与,充分利用机遇,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迅連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竞争力,努 力赶超发达国家。
第二,面对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