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试卷2020年7月1373特殊教育概论试题

微信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2

试卷代号:1373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 一考试

特殊教育概论

2020年7月

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

1. 特殊教育安置:

2. 安置诊断:

3. 资源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

5. 支持性课程:

二、简述题(任选一题15分,多做不计分)

6. 请简述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的发展前景。

7.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谈谈特殊教育中的教学互动策略。

三、案例题(本题25分)

8. 根据课程所学的特殊教育理论与知识对下面的个案进行分析,分析这个案例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案例:

(一)、基本情况:

(1)个案资料:

李某某,2011年某月某日出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 为孩子很聪明,每天辅导,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说话不清楚,语言发展不 好,就应该多培养她跟人交往,锻炼她的说话能力。幼儿园上的很晚,断断续续,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2009年进入培智学校上学。

(2)行为特点:

①每天都要喝一袋奶,而且必须是某种牌子、某种口味的。

②睡觉前一定会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好,睡觉之前洗脸刷牙等程序一个都不会少,到八点了她自己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几乎是雷打不动。

③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她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会发脾气。

④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每天都会要求爸爸带她去同一个小区的同一处健身场地玩。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交流,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适应行为训练: 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沟通训练: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

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吃饭、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她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她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 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适应行为训练、沟通训练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

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3)对其下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否适当和有针对性。

四、论述题(本题35分)

9. 中国的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经历了哪些变化?ICF框架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认识带来什么变化,对我国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试卷代号: 1373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 一考试

特殊教育概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0年7月

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

1. 特殊教育安置:是将一个有显著个别差异的学生,如自闭症儿童,安置在恰当的教育形 态中,或者安置在普通学校班级接受融合教育、或者安置在普通学校特教班、或者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等。这一决策过程称为教育安置。

2. 安置诊断:安置诊断是确认一个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及相应的身心特征,据此为他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

3.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记载了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5. 支持性课程:支持性课程是以生活质量成果导向的,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运用支持策略,建立支持系统,协助学生过常态生活的课程。

二、简述题(任选一题15分,多做不计分)

6. 请简述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的发展前景。

答:中国特殊教育面临多元的局面,在面对未来挑战的格局中,中国特教学校应该做好下面三件事来赢得未来的发展:

(1)突破“围墙”:特教学校“突围”是指特教学校要打破自己的“围墙”,融入社区,克服自身“隔离办学”先天不足的弱点。(5分)

(2)接受“多重”:特教学校在打开围墙的过程中,要积极接纳具有严重和多重障碍的儿童入学。在保障这些儿童教育权利的过程中赢得自己的生存权。(5分)

(3)重新“占位”:“占位”就是特教学校在融合教育中赢得自己新的位置。

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特殊教育不仅要突破自己学校的围墙,还有突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隔离的围墙,以支持性资源中心的方式深入到随班就读。北京和浙江地区的特教学校通过建立资源中心,开辟一个新的渠道,支持普通学校中的资源教室,进而支持普通班级中的特殊 学生。通过对普通学校中多样性的特殊教育需求学生提供专业支持,特教学校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一个新的天地 …… (5分)

7.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谈谈特殊教育中的教学互动策略。

答:教学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属性。在教学活动中实现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影响低一级 心理活动向前发展,这让人们想起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与实践。良性的教学互动策略包括如下方面:

(1)师生之间的互动策略

师生间的互动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本质的活动。目前,教师权威性的、单向的引导式互动正 在让位于均衡、平等的教学活动,教师由原来的教学转向学习指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成为一个新的教学互动趋势。(5分)

(2)生生之间的互动策略

学生之间的互动日益重要。当教师从教学转向学习指导,为学生互动留下了空间,学生之 间的互动成为学习的主要影响,增加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减少无效干扰是生生互动的关键,教师的指导成为有效的因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自律性成为核心因素。(5分)

(3)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互动策略

学校、家庭和社区成为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家长在这种学习空间中日趋重要。教师不再 是唯一的教学主导因素,实现教师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支持学生的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最佳成果。(5分)

三、案例题(本题25分)

8. 根据课程所学的特殊教育理论与知识对下面的个案进行分析,分析这个案例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案例:

(一)、基本情况:

(1)个案资料:

李某某,2011年某月某日出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 为孩子很聪明,每天辅导,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说话不清楚,语言发展不 好,就应该多培养她跟人交往,锻炼她的说话能力。幼儿园上的很晚,断断续续,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2009年进人培智学校上学。

(2)行为特点:

①每天都要喝一袋奶,而且必须是某种牌子、某种口味的。

②睡觉前一定会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好,睡觉之前洗脸刷牙等程序一个都不会少,到八点了她自己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几乎是雷打不动。

③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她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会发脾气。

④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每天都会要求爸爸带她去同一个小区的同一处健身场地玩。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交流,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适应行为训练: 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沟通训练: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吃饭、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她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她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 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适应行为训练、沟通训练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3)对其下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否适当和有针对性。

评分要求:

按个别教育计划拟订与实施的相关环节:如教育诊断(4分)、个案综合分析(4分)、长、短 期教学目标拟订(4分)、目标统整(4分)、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4分)等,来分析说出该个案材料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5分)

四、论述题(本题35分)

9.中国的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经历了哪些变化?ICF框架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认识带来什么变化,对我国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答;基本要点:

我国特殊教育服务对象长期保留在盲、聋和弱智儿童等三类儿童,被称为“老三样”。(9分)

目前我国《残疾人权利保障法》已经包括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含运动 障碍)、精神残疾(含自闭症)和语言言语残疾等6类残疾,以及多重障碍等儿童(简称6+1)。等多种和严重障碍的儿童称为服务对象。(9分)

除了6类残疾和多重障碍儿童理应成为特殊教育服务对象,还有学习障碍、情绪警卫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儿童也应成为特殊教育服务对象。(9分)

对上述三点有自己的实际体会,结合实际回答。(8分)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课程作业辅导,有需要加下方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