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研讨室建设项目方案
需求分析
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学中学生缺乏主管能动性;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优势逐步显现。结合学院教研教学发展规划以及对新型教育理念与模式进行探索,有必要引进一套智慧研讨教室。
在黄石校区建设一间智慧研讨教室,通过高清交互智能平台与智慧讲台、互动课堂等构成软硬件组合,实现教室授课内容多屏同步,学生研讨内容一键投屏、小组屏画面对比展示,教学内容实时广播,研讨高效无障碍。
系统架构
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以支撑TBL、PBL式信息化教学为核心目的,需要满足学校在教学场景和管理场景下的需求,解决传统教学信息传递不闭环、互动少、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兼顾视听健康、管理简便方面的诉求,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更为智慧、绿色、高效、舒适的教学环境。
紧密围绕学生、老师和教学主管部门的核心需求,基于学校教学的真实场景,为TBL、PBL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轻量、易用、专业的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其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架构图
方案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终端、管道、管理、应用4层,以交互智能平板、智慧黑板、各类交互周边、录播、音频设备组成的终端产品,与师生的BYOD设备一起构建了小组研讨教室的底层信息化教学环境;WIFI、蓝牙、RORA等无线数据、控制传输链路,与光纤、HDMI、触控USB等有线传输链路一起提供了终端互联互通的管道,将各个终端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再通过集中控制、物联控制系统和资源管理平台,为整个系统增添资源和设备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多屏互动、文件同传、课堂问答、即时批注等基于小组研讨场景的教学应用,为学校研磨精品课程、打造一流学科提供助力。
系统方案建设要求
1、教室布局
本小组研讨智慧教室改造项目涉及教室 1 间,教室面积约100平方米。教室采用横向式布局,桌椅全部可灵活移动组合,共分成4个小组。教室尺寸图如下:
从高清显示、智能交互、本地扩声、互动录播和智能集控五大系统着手,构建轻量、易用、专业的小组研讨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参考效果图:

2、高清显示系统
小组研讨教室中的交互显示设备可以分成教学墙面显示设备和学生小组显示设备两部分,可选用短焦/超短焦投影仪、电子白板一体机、交互智能平板、智慧黑板等产品。通过多种交互显示设备的灵活组合,可以构建移动与固定相结合,群体观看与小组观看无缝衔接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互动教学显示系统,满足TBL、PBL式教学需求,实现现代化教学场景的完美融合。
教学墙面显示设备的选用,核心是显示清晰度问题。而显示清晰度主要受显示设备清晰度、观看视距(学生与屏幕间的距离)、观看视角和环境反光4个因素影响。长期观看清晰度差、亮度低的显示设备会引发师生视觉疲劳,可视角度不足则会导致学生长时间保持不当坐姿,影响学生健康。另一方面,教学墙面作为授课内容的重要传递媒介,显示清晰度、亮度和可视角度不足,学生难以看清屏幕内容,也会对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在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中采用了1台86寸一体机组成的混合显示系统作为教学墙面的显示设备。
学生小组显示设备需要充分考虑小组研讨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同时要能有效支撑小组问题讨论、方案构思、过程记录、结论分享、内容同步等研讨过程。因此,小组显示设备应至少具备高清显示、无线传屏、触控交互、音视频采集、网络互联等功能。同时,考虑到设备部署、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在授课过程中灵活移动的需求,小尺寸的交互智能平板最为适宜。
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采用4台65寸红外一体机组成学生小组显示系统,可以支持4个小组、每组6-10人进行组内多媒体演示、画面共享。
3、智慧交互系统
学校教育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决教学过程中人机交互的效率和体验问题。对小组研讨教室而言,信息化设备要支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和交互,特别是在组内、组间、全体多种交流形式并存的复杂场景,设备的易用性和交互体验尤显重要。
从交互架构上看,智慧交互系统要打通老师、小组、学生三端,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从教学场景上看,交互系统又要有效衔接教学演示、课堂互动、组内研讨、组间分享等教学过程;同时,还要兼顾师生的使用习惯、学习成本和使用体验,以及系统部署、使用、维护的便利性。这就要求小组研讨教室中的智慧交互系统,应当具备高度的统一性和适应性,以适配不同场景,降低师生的学习成本;同时应尽量集成化、一体化,来降低调试维护的复杂度;最后还需符合师生既有的使用习惯,做到易用、好用。
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引入了智慧讲台产品,配合教学墙面的双高清显示屏,可以实现“三屏同显”效果,亦即讲台屏、墙面双屏画面同步显示。智慧讲台内置了21.5英寸电容触控屏,也可外接键盘、鼠标。通过将墙面副屏和智慧讲台的触控,包括键盘鼠标操作回传至墙面主屏,使三个教学终端的交互得以完全打通,老师可以在主屏或副屏上触控操作,也可以在讲台前使用键盘鼠标或触屏操作,授课区域不再局限,亦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老师最熟悉的显示屏+键盘鼠标的操作习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交互成本。

HDMII
USB
HDMII
USB

局域网
小组屏
小组屏
教师屏
智能讲台
课堂互动是TBL/PBL式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决定小组研讨教学成效的关键。为了对智慧课堂进行赋能,满足师生们的互动教学需求,打造一款面向小组研讨智慧教室的教学软件——互动交互系统。
互动交互系统通过纯软件的方式,连接智慧课堂中的设备,打造互动教学的一体化环境。同时互动交互系统支持学生BYOD设备,使学生加入课堂更加简单容易。仅仅一款软件,就可以构成集中授课、小组研讨、成果展示和资料共享等多个环节,打通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形成教学闭环,使教学数据可以及时保存不丢失,为师生提供简单高效的教学工具平台。

小组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在小组研讨式教学中培养社会适应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满足其自尊和归属感的需求,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主体。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参与、思考、表达、交流”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因此,互动交互系统核心功能均围绕以上四个维度展开,无论是丰富的投屏模式,还是支学生表达观点的主观答题、课中提问箱,抑或灵感迸发的小组研讨环节,均满足屏屏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场景需求,让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高效,形成全员可参与、全员可表达的教学氛围。

作为小组研讨智慧教室的纽带,互动交互系统在满足基本的互联互动需求后,从教学环节出发,重新思考互动交互系统能够为师生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小组研讨教学和常态化教学相比,其核心差异在于“小组讨论”,而小组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小组讨论场景,为学生们打造了适用于小组研讨环节的“头脑风暴”和“协同白板”功能。两个功能均可将学生们的讨论通过协同工具表达出来,保存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也降低了全员参与讨论的成本,助力为学生们提供思考交流的生产力工具。

互动交互系统在联动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从每一个教学流程及环节出发,通过老师和学生双视角,为师生提供轻量易用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效率和教学信息化的提升,为TBL/PBL教学模式赋能。
4、高清互动录播系统
为建设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互与共享,提供了高清录播解决方案,能够完成交互教学过程的同步录制,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库。学校可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展开校本资源积累和分享、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真正将资源、交互教学结合到一起,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5、本地扩声系统
在智慧教室建设中,不同空间大小的教室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音频系统来保障教学。尤其是在小组研讨教学场景中,老师控堂难度比传统授课形式大,需要一套本地扩声系统进行辅助。
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提供了由无线有源音箱和无线麦克风组成的本地扩声系统,替代了教师以往授课时依赖的“小蜜蜂”,提升了扩音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支持教学墙面一体机扩声,确保老师播放的多媒体音频能有效覆盖。

Line in
Line in

U段通讯
得益于无线麦克风长达15m的无线连接距离,让老师可以不受限制的在教学空间内走动,而不会对拾音扩音的效果产生影响,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麦克风与音箱间的无线通讯选用了干扰较少的U频段,中心频率760MHz,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担心手机蓝牙、校园路由器的干扰。

本地扩声系统输出功率达到40W,可以覆盖100㎡以下的教室空间,能满足绝大部分小组研讨教学需求。
6、智慧管理体系
智慧教室中的所有信息化设备,还需要接入校园统一集控管理平台中进行集中管理,以便网络信息中心的运维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设备使用情况,并结合学校的管理策略,对设备进行远程集中控制,从而提升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这就需要包含可视化集中管理平台,同时,小组研讨教室中的信息化设备也要能接到平台中。

集中管理系统作为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的重要支撑,突破“一端一网”(固定的客户端,固定的局域网)布局,校方无论是通过电脑,还是移动手机终端,只要打开浏览器(或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监控所有联网校园终端的运行状态。图形化的界面,让运维管理工作更高效、便捷。
集中管理系统可以对教室设备进行远程的监控与接管:电教老师可在任意一台电脑或手机绑定相关小程序上,登录管理系统,选择任一教室的设备,远程接管终端,从而进行定时开关机、安装软件等操作,随时随地开展设备运维工作。同一楼栋、楼层或自定义分组的设备群,也可以批量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同时,集中管理系统还可以将管理者的办公电脑与校园中的信息化显示设备连通。通过文本消息的形式,管理者能对全校师生进行快速的消息广播,师生在学校的不同角落、不同设备上都能接收信息,令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熏陶不再是单次的转告,而是随处可见的提醒。
7、智能讲台
讲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传统讲台将钢制讲桌、计算机、显示屏、控制器等部件整合在一起,各设备间数据信号分散,整个系统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应用。多媒体附加冗杂的系统单元,单独系统配置对应的操作面板使得系统相对分散和独立,不够清晰、统一,使用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熟悉,增大其使用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者和维护人员运维管理的负担。为解决传统多媒体讲台的不足,实现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应用全数字化,智能讲台应运而生。
智能讲台定位于补充、完善教育信息化2.0的智能硬件环境。简化传统讲台的繁杂部件,采用将显示屏与控制面板合二为一的28英寸超大集成触控面板;轻量级物联控制组件支持对接多种交互智能显示设备,教师可直接在讲台面板将触控、书写信号同步传输至交互智能显示设备。相关的控制信息及数据实时传输至物联运维管理系统,可通过触控面板按键快捷实现交互显示设备的开关、教学音频系统音量的加减等操作。智能讲台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重构讲台内部空间,提供大容量收纳空间,可供教师放置无线麦克风、粉笔、键盘鼠标、试卷等教学用具,解决传统多媒体讲台内部空间利用率低,设备拥塞,散热效果差的固有弊端。
建设内容清单及指标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主要参数 |
数量 |
单位 |
1 |
嵌入式触控录播主机 |
1.录播主机须采用嵌入式硬件架构设计,整机配置ARM双核处理器、Linux系统、不低于1TB存储硬盘、支持SATA3.0、不低于2GB系统内存。
2.主机采用高度一体化设计,支持音视频采集、音视频编码、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直播、录制、互动、参数设置等功能。
3.录播主机与高清液晶触控屏一体化设计、无外接触控屏,屏幕分辨率≥1920*1080,屏幕尺寸≥15英寸,屏幕需为液晶电容屏,通过触控屏可实现导播操控且能够查看预监导播画面。
4.屏幕需满足无蓝光危害,符合IEC 62471:2006要求,即在10000s(约2.8h)内不造成对视网膜蓝光危害(LB),其LB需达到≤100 W·m-2·sr-1。
5.为保证安全性,整机屏幕要求加装≥3mm厚的钢化玻璃,表面硬度≥7H。
6.主机具备RJ45接口≥4个,其中POE接口≥3个。
7.主机具备HDMI输入接口≥2个,均可支持输入3840*2160@30HZ、1920*1080P@60Hz 、1920*1080@50HZ等视频输入;至少1路具备音频采集能力,可通过软件控制音频采集开启或关闭。
8.主机具备HDMI输出接口数量≥3个,支持3840*2160@60HZ输出,且支持音视频同步输出。
9.主机内置无线音频接收模块,整机无需外接音频接收模块,即可支持无线麦克风连接,至少支持2种不同类型的无线麦克风接入。
10.主机具备≥2路幻象供电麦克风输入,采用平衡传输,均支持48V幻象供电;≥2路线路音频输入,支持输入双声道;≥2路线路音频输出,支持输出双声道。
11.主机具备USB接口数量≥3个。
12.整机具备开机、关机和节能三种功能。
13.主机采用双网卡,摄像机接入网络和外网网络彼此隔离,两块网卡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14.主机支持摄像机接入检测,摄像机离线会在主机屏幕上显示离线状态和对应的错误码。
15.主机对于多媒体画面采集支持双HDMI画面拼接,拼接后可输出32:9比例画面,采集画面完整无剪切。
16.支持USB音频通信,支持接入标准USB声卡设备,可通过USB实现双向多路音频通信。
17.支持开机自动搜索无线音频设备,并自动对频,无需额外的配对操作。主机与无线音频设备对频成功后,主机一体化触控屏上可查看连接状态,且支持音频提醒,可通过提示音确定连接状态。
18.支持H.264(BP/MP/HP)视频编码/解码,可扩展支持H.265编码/解码。
19.在支持不少于8路1080P30fps编码的同时,支持不少于8路1080P30fps解码。
20.支持编码参数自定义,支持自定义设定分辨率、码率、帧率。 |
1 |
台 |
2 |
导播控制系统 |
1.自动导播:用户可直接在触控录播主机上进行操作,一键启停,所见即所得,保证较好的实时性和流畅性。
2.支持视频H.264/ H.265编码,支持音频AAC和PCM音频编码;支持音视频同步录制,支持MP4文件格式。
3.在导播界面的预览窗口可实时观看教师全景/特写、学生全景/特写、多媒体电脑共五路画面,点击可进行画面切换。预监画面可实时推流给资源平台,实现平台直播。
4.支持电影模式和资源模式同步录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录制模式。
5.支持自动上传录像,录制停止后自动上传视频文件到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
6.支持导入导出录播主机配置文件,方便用户进行升级和调试。
7.导播主画面实时显示拾音麦克风音量大小,并以音频进度条的形式呈现,方便老师实时了解录音状态。
8.可根据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需要自动导播的画面。
9.支持设置视频录制清晰度,方便用户调整视频文件大小。
10.具备自动息屏功能,避免屏幕常亮干扰课堂,同时支持用户设置自动息屏时间,适应不同使用场景。
11.支持用户设置录制自动停止时间,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无效资源。
12.具备自动导播切换延时设置,可根据用户习惯设置导播画面最短停留时长,避免过快切换导致的视频观看体验不佳。
13.支持多媒体画面像素值灵敏度设置。
14.支持一键还原出厂设置,并提供清空本地视频选项。 |
1 |
套 |
3 |
图像智能跟踪定位系统 |
1.4K高清摄像机内嵌智能跟踪算法,无需单独安装定位跟踪主机及其他任何辅助拍摄设备,即可实现跟踪定位控制功能。
2.通过两台4K高清摄像机可实现4路视频场景的跟踪定位功能;教师的特写和全景画面,学生的特写和全景画面,各通过一台摄像机完成。
3.采用智能图像识别算法,每台高清摄像机同时输出2路场景画面并分析计算,实现1台摄像机的2景位拍摄,通过导播跟踪系统,实现所有画面的自动导播切换:
a)当教师在讲台区域站立授课时,自动切换为教师特写,当教师在讲台区域进行走动时,自动切换到教师全景;
b)学生起立发言时,首先切换为学生全景,再过渡为发言学生的特写画面,当多名学生站立时,自动切换到学生全景;
c)当教师切换多媒体授课时,自动切换为多媒体特写画面;
d)学生跟踪具备人脸检测辅助识别功能。 |
1 |
套 |
4 |
在线课堂互动系统 |
1.扫码登录:主机一体化触摸屏可显示登陆二维码,无需在录播主机上输入帐号密码即可登录,方便快捷。
2.预约互动:支持课程预约功能,用户可通过点击已预约课程进入互动课堂。
3.互动拨号:支持通过拨号形式进行互动课堂连接,简单高效。
4.支持授课预监功能,授课过程中录播主机屏幕可实时显示授课教室和参与互动的听课教室画面,用户可实时查看授课教室的拍摄效果及互动教室的听课场景画面。
5.支持课堂互动功能,授课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在录播主机一体化屏幕上单击听课教室画面将其切换为主画面,并与该教室实时连麦对讲,实现异地互动。
6.听课过程中用户可在录播主机屏幕同一界面上观看授课教室画面和本地教室画面;同时录播主机支持一键全屏显示主画面。
7.用户可在各自录播主机上查看参与互动的教室的网络连接情况,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双方网络环境。
8.互动系统具备回声消除功能,在主讲教室与听讲教室同时发言的情况下,保证双方语音清晰,体验良好。
9.互动系统具备噪声抑制功能,结合心理声学模型设计,提高信噪比同时不损伤语音音质。
10.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调节麦克风音量,适应远近拾音,提升在嘈杂环境下的拾音体验。
11.视频画质:录播主机双向互动过程中,在3Mbps的网络带宽下可实现1920*1080P@30fps视频的双向互动。
12.支持多种视频分辨率:360p、480p、720p、1080p等。
13.系统具备前向纠错、丢包重传等功能,支持冗余数据(FEC)和重传策略(ARQ)的动态平衡,既保障宽带的充分利用,又可避免抢带宽造成的链路自身拥塞。
14.根据应用场景实现码率和帧率的智能调节,保障画质和流畅性的平衡效果。
15.抖动缓冲:在弱网环境下,系统能利用良好的抖动缓冲策略找到延时与流畅的最佳契合点。
16.网络自适应:提供端到端的全链条优化算法,能根据当前网络情况预测网速并自动进行流控,支持弱网自适应推流和拉流。在网络转差的情况下,使用大丢包调高延迟策略,保障延迟和流畅的动态平衡效果,优先保障可用性和声音流畅。在网络转好的情况下,提升画质和降低延迟。
17.抗网络丢包率:录播主机双向互动过程中,在系统总丢包率50%的网络环境下,视频清晰,语音连贯。
18.支持混音混画面:支持三种混流方式,推流端混流,拉流端混流和服务端混流。 |
1 |
套 |
5 |
超高清教师全景摄像机 |
1.4K教师摄像机镜头水平视场角≥ 40°。
2.一体化集成设计,支持4K超高清,最大可提供4K@30fps图像编码输出,同时向下兼容1080p,720p等分辨率。
3.内置图像识别跟踪算法,无需物理转动,即可实现平滑自然的跟踪效果,避免干扰课堂教学。
4.全景画面支持畸变矫正功能。
5.全景画面与特写画面必须采用相同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确保两者图像输出亮度、颜色、风格等保持一致。
6.整机接口:≥1路RJ45。
7.支持POE有线网络供电,只需要1路网线,即可实现供电及信号传输,支持同时输出特写和全景等多路画面。
8.传感器尺寸:≥CMOS 1/2.5英寸。
9.传感器有效像素≥850万。
10.扫描方式:逐行 。
11.最低照度:0.5 Lux @(F2.0, AGC ON)。
12.电子快门:1/30s ~ 1/10000s。
13.支持自动白平衡。
14.支持2D&3D数字降噪,信噪比≥55dB。
15.支持H.264、H.265视频编码格式。
16.主码流分辨率:3840×2160, 1920×1080, 1280×720, 720×480,360×240。
17.辅码流分辨率:1920×1080, 1280×720, 720×480,360×240。
18.视频码率:128Kbps ~ 16384Kbps。
19.帧率:50Hz: 最大25fps; 60Hz: 最大30fps。
20.网络流传输协议:TCP, HTTP, UDP,RTSP, RTMP, ONVIF。
21.输入电压:DC 12V/PoE(IEEE802.3af)。 |
1 |
台 |
6 |
超高清学生全景摄像机 |
1.4K学生摄像机镜头水平视场角≥ 80°。
2.一体化集成设计,支持4K超高清,最大可提供4K@30fps图像编码输出,同时向下兼容1080p,720p等分辨率。
3.内置图像识别跟踪算法,无需物理转动,即可实现平滑自然的跟踪效果,避免干扰课堂教学。
4.全景画面支持畸变矫正功能。
5.全景画面与特写画面必须采用相同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确保两者图像输出亮度、颜色、风格等保持一致。
6.整机接口:≥1路RJ45。
7.支持POE有线网络供电,只需要1路网线,即可实现供电及信号传输,支持同时输出特写和全景等多路画面。
8.传感器尺寸:≥CMOS 1/2.5英寸。
9.传感器有效像素≥850万。
10.扫描方式:逐行 。
11.最低照度:0.5 Lux @(F2.0, AGC ON)。
12.电子快门:1/30s ~ 1/10000s。
13.支持自动白平衡。
14.支持2D&3D数字降噪,信噪比≥55dB。
15.支持H.264、H.265 视频编码格式;
16.主码流分辨率:3840×2160, 1920×1080, 1280×720, 720×480,360×240
17.辅码流分辨率:1920×1080, 1280×720, 720×480,360×240
18.视频码率:128Kbps ~ 16384Kbps。
19.帧率:50Hz: 最大25fps; 60Hz: 最大30fps。
20.网络流传输协议:TCP, HTTP, UDP,RTSP, RTMP, ONVIF。
21.输入电压:DC 12V/PoE(IEEE802.3af)。 |
1 |
台 |
7 |
波束拾音麦克风 |
1.音频主控必须为国产IC芯片
2.频响范围20Hz~20kHz
3.信噪比≥65dB
4.声压级≥132dBspl(10%THD@1Khz)
5.线性输入接口≥2
6.线性输出接口≥2
7.麦克风输入接口≥2
8.USB音频通道数量≥2 |
2 |
台 |
8 |
远程互动助手 |
1.软件支持微信扫码登录,用户可便捷、快速进入互动课堂。
2.互动课堂连接支持按键拨号形式,可直接拨号呼叫。
3.互动课堂视频界面支持至少两种画面布局设置,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画面布局需求。
4.授课过程中,可实时显示授课教室及参与互动的听课教室画面,用户可实时查看授课教室的拍摄效果,及互动教室的听课状态。
5.授课过程中提供工具窗口,支持用户快速切换画面,调出互动工具等;工具窗口可切换为迷你模式,以悬浮工具条形式显示,可置于授课课件上方,便于用户随时调用。
6.授课过程中,老师只需在悬浮工具条上单击听课用户名,即可与该教室实时连麦对讲,实现异地互动。
7.听课过程中,用户可观看授课教室画面,在同一界面中,还可选择展示或隐藏本地教室画面,满足用户多场景使用需求。
8.用户可随时查看参与互动的教室的网络连接情况,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彼此的设备网络环境。
9.板书同步:授课过程中支持用户调起白板工具,在大屏上进行板书,板书内容将在听课端实时同步;且支持听课端在大屏上板书,反向实时同步至授课端及其他听课端。
10.书写笔迹支持至少3种不同粗细选择,12种不同颜色选择。
11.默认颜色:系统智能分配授课端及不同听课端的默认笔迹颜色,方便学生区分不同教室板书内容。
12.云课件:支持用户在该互动系统中在线打开云课件列表,无需下载至本地,即可在线打开云课件进行展示及讲授。
13.课堂活动:支持用户在云课件中进行远程同步课堂游戏,异地教室的学生可同时在大屏上进行知识竞赛,以左右分屏形式方便两个教室的学生同台竞争,提升课堂氛围。
14.拍照上传:支持在授课端及听课端生成拍照上传二维码,老师使用手机微信扫码后,可实时上传学生作业、试卷等内容至大屏,授课端及听课端同步显示照片内容,且分别支持授课端与听课端的师生对照片进行拖动、放大、批注等操作,方便远程讲评。
15.请求发言:支持听课端一键主动请求发言,请求后在授课端进行提示,授课端可选择接受或拒绝,不影响正常授课。
16.系统具备前向纠错、丢包重传等功能,支持冗余数据(FEC)和重传策略(ARQ)的动态平衡,既保障宽带的充分利用,又可避免抢带宽造成的链路自身拥塞。
17.根据应用场景实现码率和帧率的智能调节,保障画质和流畅性的平衡效果。
18.网络自适应:提供端到端的全链条优化算法,能根据当前网络情况预测网速并自动进行流控,支持弱网自适应推流和拉流。在网络转差的情况下,使用大丢包调高延迟策略,保障延迟和流畅的动态平衡效果,优先保障可用性和声音流畅。在网络转好的情况下,提升画质和降低延迟。 |
1 |
套 |
9 |
管理平台 |
1.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运维管理,采用B/S架构,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实现数据看板查看、实时巡课、课程点播、用户及权限管理等功能。
2.系统有多种默认的管理角色,如超级管理员、内容管理员、权限管理等,支持多层级的授权管理模式。
3.系统支持自定义角色的创建、授权及查询等管理,包括角色名称及角色可使用权限的自定义。
4.支持视频课程的查询与在线点播学习。
5.录播主机录制的视频可以自动上传至平台,支持进行编辑、下载、删除、发布等操作。
6.在视频发布时,可填写对应的课程名称、课程介绍、学段、学科、发布模块、分类等多种可选属性,方便用户按不同维度查找。提供一些默认的压缩及缩略排版工具,支持灵活选择封面。
7.支持对发布的课程进行审核管理,并能及时对审核结果进行提醒。
8.系统支持用户对个人信息的维护管理,如个人密码、手机、昵称及头像等。
9.设备管理功能:实时显示学校内设备总数、在线设备总数、正在直播或录制的活跃设备数,实时呈现学校录播设备整体情况;可实时监控校内录播设备的状态,包括设备CPU占用率、网络上下行带宽、磁盘空间情况、内存情况、系统版本,方便远程运维;支持进行远程关机、重启、密码设置等操作。
10.学校管理员可设置录播设备的直播模式为公网直播,自由发起公网直播活动,方便举办公开课、校园培训等活动。
11.支持用户创建直播,提前设置预约直播信息,并获取直播地址及二维码海报,方便提前发布直播信息。直播结束前,分享链接和二维码保持不变,并支持直播的结束时间、直播场地、名称、封面、课件、直播简介、聊天互动权限等信息的修改设置。
12.可根据直播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类显示所有直播的当前状态,包括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用户可通过状态筛选不同的直播进行编辑管理。
13.支持模糊搜索,支持输入与直播名称相关的关键字,搜索直播活动。
14.所创建的活动需支持分享链接地址,PC端、移动端访问查可看直播活动的相关信息。
15.可选择云课件与直播关联,无需耗时上传本地文件;课件与直播关联后,支持用户在活动开始时间前查看云课件;活动开始后,用户可在观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在线查看已关联的课件。
16.在直播过程中,支持用户在直播课程中互动评论、发布评论、点赞、分享观看链接或二维码,同时可查看直播简介、活动课件和实时观看人数。管理员可对上述权限进行修改。
17.支持活动签到功能,在直播活动开始前,设置签到规则;可选择观众首次进入直播进行签到,或直播开始后15分钟开始签到,或对所有正在观看的用户临时发起签到,适应不同的直播场景。签到的输入信息可进行设置。
18.支持活动数据导出,支持以Excel格式导出签到结果,签到结果包括用户的账号信息和签到时输入的信息。
19.在直播开始后系统支持查看直播的人气峰值、观看人次、累计点赞、观众发言次数、签到人数等数据,随时掌握直播情况。
20.支持开启直播回放功能,开启后用户可在原有直播的分享链接中查看已结束的直播内容,回顾直播精彩环节。
21.授课教师可选择直播中各时段生成的回放视频,发布给其他师生观看。
22.支持直播分组功能,教师可将多场已创建的直播,添加至同一直播分组,或在分组中直接新建直播;每个直播分组自动生成分享二维码和链接,方便观众在一个分组链接中选择不同直播进行观看。
23.支持直播分组命名,授课教师对直播分组自定义名称,让直播分组更具辨识度。
24.支持教师删除过期或无效的直播,删除后原有的直播分享链接将自动失效。
25.支持直播集群技术,以支持系统的横向拓展,随系统应用规模的拓展逐渐增加转发服务器以支持更大规模直播,支持不少于200点以上高清直播功能。
26.督导巡课:可查看正在直播授课的教室实时画面;支持多个教室画面同屏预览;进入教室详情界面,可获取该教室当前授课信息、实时的音频、视频;支持进入“自动巡课”模式,自动进入浏览器全屏模式,轮播各教室画面;支持在“自动巡课”模式下,自定义页面标题、底部文案。
27.支持通过浏览器对视频进行在线剪辑,剪辑过程中可通过在线预览窗口,实时查看剪辑后的内容。
28.支持对视频的截图、拖拽起点与终点、基于时间刻度的片段分割等各种便捷的操作。
29.支持插入课堂活动功能,支持用户在平台上查看已上传的云课件,并选择课件中的课堂活动插入视频中,设置为课程的互动答题环节;课程发布后,用户观看到所对应的课程时间点时,系统将自动弹出课堂活动,需要完成互动答题才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知识点学习。 |
1 |
套 |
10 |
视频控制主机 |
1.处理器:相当于或优于Intel E3-1245
2.内存类型:DDR4
3.内存空间:不小于16GB
4.硬盘接口:SATA3.0
5.硬盘类型:3.5英吋HDD
6.硬盘空间:物理空间不小于25TB |
1 |
台 |
11 |
智慧黑板 |
一、整机结构
1.外观设计:整机采用主副屏三拼接平面一体化设计,无推拉结构与外露连接线。外观简洁,无复杂布线,副屏与主屏之间采用采用锁附式连接设计,保证设备稳定性,便于设备拆修与安装。
2.副屏设计:整机两侧副屏支持传统粉笔、液体粉笔、水溶性等多种材质粉笔进行书写。
3.屏幕面板:主屏屏幕不小于86英寸,硬度不低于7H,在NTSC标准下,色域值不低于 90%。
4.触控技术:整机采用高精度电容触控技术,支持20点或以上触控,支持主动式电容笔书写,根据压感级别呈现不同书写效果。
5.贴合技术:整机采用全贴合技术,钢化玻璃与液晶显示层无间隙。
6.外部电脑连接:整机支持通过标准Type-C线连接整机与外部电脑,无需另外调试即可使用整机的摄像头、麦克风与扬声器,通过信号同步可支持在外部电脑实现远程操控拍摄教室画面。
二、电视系统
1.整机输入端口:HDMI≥1路,RS232≥1路,Type-C≥2路,USB 3.0≥2路;
2.整机输出端口:音频输出≥1路,触控输出USB端口≥1路;
3.中控菜单:整机具备中控菜单,可通过屏幕底部上划调出,可实现通过内置中控菜单进行通道切换、护眼模式、音量与亮度的调节。
4.用眼舒适度:要求整机在视觉舒适度(VICO)体系下达到A级或以上标准。
5.运行温度:整机在0℃- 40℃环境下可正常工作,在-20℃—60℃的环境下可正常贮存且贮存后功能无损。
6.自动节能:整机具备自适应外部环境光线功能,自动调节显示亮度;支持自动节能功能,整机处于黑暗且无指令的环境中,一分钟后整机将自动进入熄屏状态。
7.防光干扰:触摸屏具有防光干扰功能,在照度100K LUX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8.快捷工具:整机主界面两侧具有快捷工具栏,可快捷调节音量增/减;亮度增/减;可快捷调取工具实现笔工具快速批注;返回主页;一键返回PC通道等操作。
9.快捷擦除:整机支持快捷手势调取橡皮擦功能擦出屏幕批注内容,橡皮擦覆盖面积依据手势接触屏幕面积而定。
10.快捷组合键:整机可通过具备电视遥控功能和电脑键盘常用的F1—F12功能键及Alt+F4、Alt+Tab、Space、Enter、windows等快捷按键进行操控。可实现一键开启交互白板软件、PPT上下翻页、一键锁定/解锁触摸及整机实体按键、一键熄屏等功能。
11.记忆通道:整机支持通道记忆功能,开机后默认跳转至最近一次使用通道。外接信号输入后可自动设别外部设备HDMI信号,实现整机自动唤醒与通道的自动跳转。
12.一键护眼:支持通过触摸菜单按键开启护眼模式,通过整机软件调试功能一键式减滤蓝光。
13.快捷锁定:整机支持通过快捷方式锁定整机,通过十指长按屏幕5秒和遥控器两种方式实现触摸锁定及解锁,避免课间学生随意操控一体机。
三、内置模块
1.整机内置非独立外扩展的摄像头,摄像头像素不低于800万,用于教师拍摄所需画面以及调取摄像头进行远程巡课。内置非独立外扩展的双阵列麦克风,拾音距离不小于3m。
2.音响升级为2.1声道,两个前朝向15W中高音喇叭,一个后朝向20W低音喇叭,总功率50W。
3.无线网络:通过内置无线网络模块,可实现无线上网与无线热点发射。无线网络模块支持2.4G与5G双频道下无线连接与热点发射。
4.硬件自检:整机可自动排查不同模块功能是否正常运行,通过内置专业硬件自检维护工具快速排除问题。
5.无线传屏:内置无线传屏接收端,与无线传屏连接配对后,即可接收无线传屏发射器信号实现外部电脑的屏幕同步。
6.物联模组:内置独立无线物联网模块,能够通过集控等软件远程开机。
四、PC模块
1、主板采用相当于或优于H310芯片组,搭载相当于或优于Intel 8代酷睿系列 i5或以上 CPU,内存采用8GB DDR4笔记本内存或以上配置,硬盘使用256GB SSD固态硬盘或以上配置。
2、机身采用热浸镀锌金属材质,采用智能风扇低噪音散热设计,模块主体尺寸大于22cm*17cm*3c,以预留足够散热空间,确保封闭空间内有效散热。
3.采用抽拉内置式模块化电脑,采用小于等于40pin接口,抽拉内置式模块设计。电脑模块可插入整机,实现无单独接线的插拔,无需工具就可快速拆卸电脑模块。
4.具有硬件自检功能,可联动自身部件进行硬件埋点自检,并且可通过接口传递一体机自检数据查看整机是否正常运行。
5.具有独立非外扩展的接口:不少于1路HDMI接口;不少于3个USB 3.0 接口,具备标准PC防盗锁孔,安全与扩展性能更强。 |
1 |
台 |
12 |
交互智能平板 |
一、整机设计
1.整机四周为全金属边框覆盖,整机一体化设计,外部无功能模块连接线;屏幕玻璃表面采用纳米材料镀膜环保工艺。
2.整机前面板采用不小于65英寸的防眩光钢化玻璃材质,全贴合技术。画面显示比例16:9,分辨率不低于3840*2160,玻璃表面硬度≥9H。
3.为保障显示效果,要求在NTSC标准下,整机屏幕色域值≥90%,屏幕显示灰度分辨率等级不低于256,保障整机具备更丰富细腻的色彩显示效果。
4.整机前朝向音响采用缝隙发声设计,控制整机下边框宽度不大于35mm。
5.整机具备内置提笔检测识别功能,当触摸笔从吸附处提起时,整机自动弹出批注菜单,菜单功能包括“打开白板”,“批注”,无需额外打开上述功能。
6.整机采用高精度红外触控技术,书写精度可达1mm,支持Windows系统中进行20点或以上触控,安卓系统中进行10点或以上触控,支持红外笔书写使用。
7.整机支持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在不同光照环境下整机自适应调节屏幕亮度,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教学场景需求。
8.为实现对整机状态的快捷设置,要求整机前置不少于6个功能按键,可实现对设备的开关机状态操控,音量调节、护眼模式开关与一键录屏功能,操作便捷。
9.整机显示需通过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的视觉舒适度(VICO)体系认证,并达到视觉舒适度A 级或以上标准。
二、内置组件
1.整机内置非独立外扩展的1200W像素高清摄像头,可在Windows系统下调用摄像头进行二维码识别,摄像头运行时有设备灯提示。
2.整机内置非独立外扩展的2.1声道的扬声器,2个前朝向15W中高音扬声器,1个后朝向20低音扬声器,总功率50W,覆盖低中高声道。
3.整机内置非独立外扩展的阵列麦克风,拾音距离不小于8米。
4.整机内置无线网络模块,无需外接或转接天线,即可实现Wi-Fi无线上网与AP无线热点发射。Wi-Fi支持频段 2.4GHz/5GHz ,整机支持发射AP无线热点,采用5G频段,满足IEEE 802.11 a/b/g/n/ac标准。
5.整机内置端口:侧置输入接口具备1路HDMI、1路RS232、1路TypeC、1路USB2.0;侧置输出接口具备1路音频输出、1路触控输出USB、1路HDMI OUT;前置输入接口具备1路TypeC、2路USB3.0。6.整机内置触摸中控菜单,将信号源通道切换、护眼、声音调节等整合到同一菜单下,无需实体按键,在任意显示通道下均可通过手势在屏幕上调取该触摸菜单。
三、主要功能
1.支持无线传屏,无需借助外接设备,即可通过无线方式将外部电脑的屏幕画面同步传输到整机上进行显示。
2.在任意信号源通道下,支持十指长按屏幕5秒和遥控器两种方式实现触摸锁定及解锁,触摸锁定时整机无法被触控操作。
3.外接电脑设备连接整机且触摸信号连通时,外接电脑设备可直接读取整机前置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数据,可直接使用连接整机前置USB接口的翻页笔和无线键鼠。
4.为保障网络连接切换顺畅,整机无需外接无线网卡,即可在Windows系统下接入无线网络,且切换到Android系统后可自动连接无线网络,无需重复手动连接。
6.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 Windows 10、Linux、Mac OS系统外置电脑操作系统接入时,无需安装触摸框驱动。
四、嵌入式系统
1.设备嵌入式系统版本不低于Android9.0,设备内存不低于2GB,设备存储空间不低于8G;
2.整机在无PC模块接入状态下,仍可使用常用的教学应用功能,包括白板书写、WPS软件、网页浏览等,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五、电脑模块
1.主板采用H310芯片组,搭载Intel 8代酷睿系列 i5 CPU;内存:8GB DDR4笔记本内存或以上配置;硬盘:256GB或以上SSD固态硬盘
2.采用抽拉内置式模块化电脑,无需工具就可快速拆卸电脑模块。采用针脚数小于等于40 pin万兆级接口,传输速率≥10Gbps。
3.PC模块的USB接口须为冗余备份接口,在正常使用整机的内置摄像头、内置麦克风功能时,USB接口不被占用。
4.具有独立非外扩展的电脑USB接口:电脑上至少具备3路USB 3.0 TypeA接口,至少具备1路HDMI输出接口。
5.具有标准PC防盗锁孔,提高电脑模块防盗性。 |
4 |
台 |
13 |
智能讲台 |
1.钢木结合设计,1.2mm-1.5mm厚的冷轧钢板桌体,老师接触位置为木质桌面,桌面防静电。
2.讲台尺寸设计为长×宽×高:1282mm*1034mm*595mm,环抱老师式设计,根据人体力学设计,讲台桌面高度合适老师放置教学用品。
3.讲台桌面平整,全封闭设计,整体外观流线型设计,无菱角处理,正面中部受到170N的冲击力时不会倾倒。
4.讲台设置双屏幕,由同一整块3mm钢化玻璃覆盖,保护屏幕安全。屏幕融合在讲台中,无突出边角撞伤学生,无法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拆除。
5.讲台设置至少21.5寸电容触摸屏幕为主屏幕,支持至少10点同时触摸。
6.讲台支持通过讲台主屏幕对交互智能平板的画面进行控制。同时支持同步显示交互智能平板画面,老师讲课无需转身背对学生。
7.讲台设置有至少10.1寸电容触摸屏幕为副屏幕,用于显示控制菜单。
8.讲台副屏设置中控菜单,支持至少上课及下课两种场景控制,也可对连接的设备单独控制开关机。
9.讲台副屏设置中控菜单,可通过讲台通道控制功能使讲台主屏在四个输入源中切换,包括智能平板、内置电脑、HDMI、Type-C。
10.讲台副屏设置有互动交互系统菜单。
11.讲台副屏设置有智能平板菜单,可对智能交互平板进行快速控制,包括快速启动常用应用,以及任务进程、关闭进程、熄大屏、护眼、win桌面、音量加、音量减等快捷按键。
12.讲台副屏设置有录播菜单,可显示录播导播流画面,选择开始录制、暂停录制和结束录制。
13.讲台支持外接OPS模块,可将OPS模块内容显示在讲台主屏上,并支持1路HDMI OUT输出,外接投影、显示器等多媒体设备。
14.讲桌桌面侧边设置两个USB充电口,对接入设备进行充电。讲台待机后可继续提供一段时间充电服务。
15.讲台桌面侧边位置设置有USB type C口,可用于充电或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视频输入。
16.讲台桌面侧边位置设置有1个HDMI IN口,可接入笔记本电脑将画面显示在讲台主屏。
17.讲台支持至少4路RS232命令信号输出,联动多媒体设备实现一键开关机。
18.讲台设置有220V电源插口,方便接入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19.讲台设置有收纳柜,可收纳高度在8.9厘米(2U)以内的主机设备。 |
1 |
台 |
14 |
有源音箱 |
1.采用功放与有源音箱一体化设计,内置麦克风无线接收模块,实现多媒体扩音以及本地扩声功能。
2.双音箱有线连接,机箱采用塑胶材质,保护设备免受环境影响。
3.输出额定功率: 2*15W,喇叭单元尺寸≥5寸。
4.端口:220V电源接口*1、Line in*1、USB*1。
5.麦克风和功放音箱之间采用数字U段传输技术,有效避免环境中2.4G信号干扰,例如蓝牙及WIFI设备。
6.配置独立音频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支持啸叫抑制功能。
7.支持教师扩声和输入音源叠加输出,可对接录播系统实现教师扩声音频的纯净采集,避免环境杂音干扰采集效果。 |
1 |
对 |
15 |
耳戴式无线麦克风 |
1.耳戴式麦克风集音频发射处理器、天线、电池、拾音麦克风于一体,配合一体化有源音箱。
2.麦克风和功放音箱之间采用数字U段传输技术,有效避免环境中2.4G信号干扰。
3.支持红外对码及UHF对码,2s内快速完成与教学扩声音箱对码。
4.麦克风音频采集单元距离讲话人嘴边距离不超过3cm,保证拾音效果。
5.采用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不超过15g。
6.佩戴部位采用耳戴式设计,无需手持或绕耳固定,。
7.配件中附带两种大小的耳塞。
8.采用触点磁吸式充电方式,支持快速充电与超低功耗工作模式,课间充电10分钟,实现80分钟续航。 |
2 |
支 |
16 |
手持式无线麦克风 |
1.无线麦克风集音频发射处理器、天线、电池、拾音麦克风于一体,配合一体化有源音箱,无需任何外接辅助设备即可实现本地扩声功能。
2.麦克风和功放音箱之间采用数字U段传输技术,有效避免环境中2.4G信号干扰,例如蓝牙及WIFI设备。
3.支持智能红外对码及UHF对码,可在2s内快速完成与教学扩声音箱对码,无需繁琐操作。可与移动音箱或录播主机对码连接。
4.配合USB接收器连接一体机,具备翻页键功能,可远程操控一体机设备进行PPT/EN5教材翻页功能。
5.配合USB接收器连接一体机,可通过一体机对老师的声音进行录制。
6.采用触点磁吸式充电方式,支持快速充电与超低功耗工作模式。
7.麦克风距离音箱最大有效工作距离≥10米,保证全教室覆盖。 |
2 |
支 |
17 |
集中管控平台 |
1.后台控制端采用B/S架构设计,可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通过浏览器登陆进行操作。
2.管理员可在后台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3.可在一体机桌面查看设备基本信息,如:尺寸、分辨率、系统、CPU、安卓版本等信息。
4.支持按照一体机安装的年级、班级,设置教室受控端的名称,方便管理员对应管理。
5.远程管控:
1)远程监控:在控制端网页可实时监控已连接的一体机,可远程查看开关机状态、使用状态评估、整机温度、以及系统内存、硬盘空间等设备信息。
2)远程设备控制:在控制端网页可对已连接的一体机进行实时控制,包括开关机、切换通道、更改图像及声音模式、锁屏等功能。
3)远程桌面控制:在控制端网页可实时查看已连接并处于开机状态下的一体机桌面,同时可在控制端远程操作桌面内容。
6.锁定时段控制:控制端可远程设置设备锁屏时间段,如“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至14点锁屏”,在锁屏时间段内,设备功能按键及触摸均无法使用。
7.倒计时日历:控制端可远程设置倒计时事件,并设定时间开始倒计时,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提醒工具。
8.文件推送:支持老师远程推送音频、视频等文件到受控端。
9.数据统计:控制端可根据设备使用情况,生成多个数据报表,包括开机次数、使用人数累计、活跃人数、软件使用次数、学科使用率等。
10.分组管理:顶级管理员可按照年级、楼层等,将一体机控制、监控等权限分配给对应的普通管理员,进行分组管理。 |
5 |
套 |
18 |
互动交互系统小组端 |
一、小组端工具
1.小组投屏:支持预览所有小组屏画面,并选择进行投屏,支持自定义抓取至少4个任意小组屏幕并投屏至教师端,便捷展示学生研讨成果,并对小组内容进行批注讲解。
2.小组屏幕分享:支持自定义选择一个小组屏幕投屏至教师端,并广播至其他小组端屏幕,实现各小组间信息同步。
3.触控回传:教师端具备一键调起小组端电脑虚拟键盘功能,当小组端投屏后,可在教师端调起电脑的虚拟键盘,并通过触摸回传功能直接在教师端进行文字输入。
4.小组端软件可支持至少9张图片同时显示,同步显示来自学生端上传的图片,并且根据图片数量自动排布。支持将9分屏图片内其中一张图片一键全屏显示,以及在全屏画面下一键切换回9分屏画面,方便灵活讲解。
5.头脑风暴:支持在小组端开启头脑风暴,最少支持10个组员可通过学生端将想法上传,每输入完成一个文本或图片时,小组屏可以立即展示此内容,支持多名学生同时上传想法。如存在内容发送有误,可通过学生端即时撤回。在小组屏可针对学生上传的内容进行拖动、修改边框、修改颜色、删除等操作,以对内容进行归类。支持将头脑风暴结果一键发送至学生端,实现课堂内容即时保存和随时查看。
6.协同书写:支持组员通过学生端加入协作书写,小组内不同学生通过任意终端,可在同一白板操作界面上实时输入笔迹、文本、图片等内容,并可支持学生之间的内容相互协作编辑:修改内容、擦除、拖动等。支持对文档内容进行复制粘贴。支持将协作书写一键发送至学生端,实现协作内容即时保存和随时查看。
二、移动端功能
1.支持学生在移动端接收教师下发的资料,并且可根据日历查找不同时间接收的资料。支持通过学生端在任意时间查看文件。
2.上课提问:学生端在连接状态下,支持任意时刻发起提问功能,输入提问内容即可实时将问题反馈到教师端。
3.移动端支持在课堂中记录课堂动态,包括老师下发的文件、老师课堂中的板书、课堂互动结果记录,课堂提问多种类型的记录。
4.同步课件:当教师在全屏播放课件的时候,学生端也会同时播放课件,老师翻页学生端也会一起翻页,保证课堂课件同步展示。 |
4 |
套 |
19 |
互动交互系统教师端 |
一、整体设计
1.为减少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网络条件限制,支持软件在公网条件下移动设备、平板设备与教师端进行匹配连接。
2.互动反馈系统:具备公网互动反馈功能,将所有学生端和教师端连接一起构建成互动反馈系统,在系统里面教师可以单选,多选,判断,观点,抢答,抽选,提问箱,文件下发,批注下发。
3.支持学生通过输入教师端连接码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匹配完成并进入课堂后可同步完成考勤签到。
4.教师端广播:不需借助任何外接设备,在局域网内学生端手机、平板与电脑的屏幕画面在教师端或小组端上进行显示。
5.发现设备:支持小组端和教师端之间连接时自动发现设备,无需输入连接码,只用点选设备名称即可完成连接。
6.学生PC投屏:支持学生端电脑传屏,可通过该软件将电脑屏幕画面实时投影到小组端上,同时可将电脑系统音频信号传输至小组端,并且可将交互智能平板上的触摸信号回传至电脑中,实现反向操作。
二、PC端设计
1.互动交互系统教师端与小组端连接成功后,教师端可检测小组端设备状态并在联网状态下自动建立连接。
2.课堂报告:互动反馈系统支持一键生成课堂互动报告,包含签到人数,考勤情况,互动次数、学生参与度、题目详情、答题结果,提问记录,同时还可以课堂报告进行备注,方便后期的持续回顾和提升。
3.无线传屏:教师端工具栏支持无线传屏,点击开启无线传屏则打开传屏码,老师自带笔记本在互动教学软件输入传屏码即可进行无线传屏。 |
1 |
套 |
AI创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