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巾论》題(河南乡镇卷)
一、 注意事项
-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翟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宅墳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 鉛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墳涂。
-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題区域的作答无效!
-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 给定材料 材料]
这天,老王正巧经过 F 省老年医院,心想最近血压波动比较大,不如到医院问问医生需不 需要调 整用药。进入医院,他询问导诊员:“我今天没带医保卡,能不能用医保电子凭证二維 码(以下简称 医保码)看病? ” “ 当然可以! ”在导诊员的指引下,老王通过手机关注医院微 信公众号,对着机 器扫医保码,完成了挂号、诊间结算、取药取报告、预约复诊等就医环节, 全程不到半小时。他高兴 地说,“太方便了,不用再到窗口排队缴费,省时省事多了。 ”
随着医保码落地,F 省从“卡时代 ”跨入“码时代 ”,“码 ”不仅运用于院内的就医流程, 还可用 于院外买药。据省医疗保障局统计,医生花费数秒扫码的时间,就可为患者平均节省在 医院就医等待 的时间约 43 分钟。截至去年底, 全省已有 630 万余名参保人员开通了医保码, 推广使用量在全国位居 前列,有 236 家医院、近 7500 家药店实现了医保码结算。
蔡先生首次体验到了 “云医疗 ”的便捷。这天, 他通过省级机关医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 向省级 机关医院心内科张主任发起了复诊高血压病的申请。通过视频问诊,张主任在线为蔡先 生开岀了一张 电子处方,经过药师在线审方,就完成医保在线结算了。接下来,蔡先生在家就 能收到由医院寄来的 药品。“根据患者之前的检查结果和线下就诊记录,我可以延续之前的处 方,直接在线为他开电子处 方,指导他用药剂量和服用周期。这样他就不用为了开个药,特意 跑趟医院了。 ”张主任说。这家医 院是全国首家使用医保码实现医保在线结算的互联网医院。 截至去年底,F 省已有多家医院开通线上 医保结算权限。市民开通了医保码,只要近 3 个月在 互联网医院所属的实体医院有就诊记录,就可以 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 自动结算等。实行医保码扫码结算,不仅优化了结算流 程,解决人们线上看病买药不能报销的 痛点,还有效降低了线下就诊感染风险,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 体验。
“我丈夫帮我绑定了他的医保卡,说是能用他卡里的钱,怎么用呢? ”64 岁的黄阿姨正在 某连 锁药店询问店员。黄阿姨是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在店员的指点下,她凭借微信上的医保 码,用丈夫 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买了药。省医保中心信息科项科长介绍,2020 年 7 月以来,F
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家庭成员在省内不同地方的,也支持加入共济账户。 加入家庭共济账户后,参保人员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共济账户里的个人账户资金。
60 岁的林阿姨到广州帮儿子照顾孩子已有 10 年,这些年因大小疾病在广州的医院做过多 次手术。 她说,住院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大,而且可选择的省外定点医疗机构也不 多,每年她都要 奔波一千多公里往返广州与 F 省,还要准备各种证明材料,才能报销医保,十 分麻烦。随着医保码落 地,流动人口或随迁人员再也不用垫付医疗费,也不用大老远奔波报销 医保了。一方面,参保人可以 通过医保码在全国办理有关医保业务;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政务 平台政务通 APP,F 省居民可在线办理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参保关系转移、参保缴费证明打印 等多项医保经办业务,同时可以自助查询个人 账户、个人待遇、消费明细、报销结果等个人数 据。
材料 2
“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呀! ”说起自己的老家大娄山脉的双 河村, 小冯满是感慨。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上,道路不畅,外面的建 材也很难运进 来,村民只好就地取材,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 有。 ”小冯说。遇到 刮风下雨,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守着 不足 3 亩的陡坡地过活,靠 天吃饭。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口地岀去闯过,却没有攒下 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 孩子,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 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
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一家子 5 口人还能搬岀大山,做梦 都没想 到。 ”2018 年 7 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 小冯一家成了新市民。 房子面积 100 平方米,宽敞的卧室、独立的厨房、干浄的卫生间……“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 觉了。 ”但没住几天, 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面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 印都看得清清楚楚。 ”从村里 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圾得倒进楼下的垃圾桶, 要开始交物业费了……让小冯尤其困 惑的就是物业费:“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为啥每月还得交 钱? ”听过社区干部们耐心细致的解释后, 他慢慢习惯了社区生活。小冯有点不好意思,“啥 事儿都有个过程嘛,懂了就习惯了。 ”
进了城,刚安顿好,小冯就开始找工作。一天,转累了的他想找个地方垫垫肚子,周边就 几家餐
馆,还坐满了人。正要离开时,他突然有了个想法:“谁都得吃饭,周边餐馆又不多, 这是个机会。 ” 但转头,小冯又犯难了:干惯了体力活儿,炒菜的技术不够怎么办?妻子也发 愁:店面租金是笔不小
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揍岀来。2018 年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 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就 业技能培训。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早有想法的小冯跟妻子立马报 了名。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 下,小冯用揍齐的 5 万元租下了一间门面,期盼许久的小餐 馆就这样“上线〃了。小馆子环境干浄, 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脚勤快又热情,赢得了不少 回头客。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冯终于能缓 口气:“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就脱贫 啦。”
搬岀大山,工作也有了着落,还能照顾家里人,小冯觉得很满足,但另一件心事也随之而 来。“以 前村里没学校,孩子们只能到镇上念书。一大早就得摸着黑岀门,沿着山路走两个多 小时。 ”时间长 了,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后来外岀打工,孩子就跟了一路。“ 因为 经常换工作,孩子几乎 没有在固定的地方上完一年学。 ”一说到这儿,小冯满是愧疚。
搬到县城后,小冯家距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上学不愁了。原以为在家门口上学是件高 兴事儿, 但岀乎意料的是,开学第一周,小冯明显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太高。几番询问,他才弄 清楚:“之前我 们外岀打工,孩子常年跟着在外地念书。现在回到家乡的学校上学,反而有些 不习惯。 ”老师也发现 了这个问题,还专门来家里了解情况,跟小冯和孩子认真谈了一次心, 临走时,提醒小冯夫妻也要多 帮助孩子融入新生活。“还是观念有问题,过去老觉得教育孩子 就靠学校,不靠家长。 ”小冯说,“ 以 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更上心才行。 ”如今,孩子慢慢 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成绩也稳定了不少。这一 切,小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从搬岀大山到在县城安家扎根,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 起点。 小冯觉得,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材料 3
走进李石村村民李姐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 10 多 平方米、 4000 册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们上课的地方。 ”
2005 年,李姐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很多村民经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 们打牌, 你挣钱。 ”面对村民的提议,李姐却有自己的想法。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乐读 书,李姐在忙碌 之余也坚持读书、写诗。她自己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 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 的最好办法。“李姐想到曾在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赶心灵的荒芜, 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 2008 年春天,李姐自掏腰包买来 300 本旧书,又拿岀自己收藏 的 200 本书,把它们摆在了店里,在超 市里辟岀一片阅读空间,写上“微光书苑 ” 4 个大字, 贴在书边的墙上。“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 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非 常非常微小。 ”李姐说,“微光虽微,但可以不断点燃 火种。 ”
虽然不要证件、不办手续、不收钱,零门槛借阅。但实际上,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 的人寥 寥无几,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书。一开始,只要有孩子来借书,还书的 时候,她会问 一些问题:主人公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岀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 橡皮,写了读后感的 还能得到笔记本……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村里大人也开始问了: “小孩看 书有奖品,我们看书有没 有? ” “有呀! ”李姐说,她准备了小毛巾、牙刷,虽然不贵,但鼓 励阅读很有效。李姐说,小手 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阅读氛围越来 越浓。
借阅的人多起来,书渐渐不够用了。“ 自己的藏书,亲戚朋友家的书,能找的全都找来了 ”。 看 着逐渐借空的书架,李姐又喜又忧,“上哪儿找更多的书呢? ”任何能想到的法子,她都试 了个遍。 家人的支持也给了她很大鼓励。母亲编麦秸秆草帽攒下的 2000 元,给她拿去买书; 大姐给父亲买衣服 的钱,父亲揣在兜里,直奔书店;二姐每次来走亲戚,手里提的不是水果, 而是两摞书
2012 年,李姐自费创办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 逐渐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越来 越多的 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 3 吨书。书,总 算是慢慢供上 了。随着微光书苑名气増大,不断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李姐开始发展合作伙伴, 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 进一步扩大乡村阅读的推广范围。最多的时候, 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 模式有 27 个合作伙伴,书苑走 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 还组建起百余人的基层阅读 推广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受众 30 多万人 次。越来越多的“微光 ”汇聚起来:69 岁的村医老程, 将自己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岀来共享;退 休教师老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大 学生小茹从小学开始,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分享活 动……
2015 年,李姐去北京参加一个“微光读书〃论坛,论坛上一位大学教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 “一 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更重要。 ” “要让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能 ‘读’电影、’ 读’首乐,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 ”李姐深受启发,“微光书苑也要 有自己的学校。 ”如今, 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 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了 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当被问起将来时,李姐说:“也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 在田野 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 ”
材料 4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岀现不少闲置房屋。截至 2020 年底,Z 市有激活 意愿、 尚待开发利用的闲置农房近 50 万平方米。2017 年以来,Z 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 用闲置农房发展 乡村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2018 年 8 月,Z 市岀台有关办法,明确规定农村 范围内在集体土地上建 造的、产权合法清晰的、处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其配套 设施(主要包括农户闲置住宅 房、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原卫生院、学校、站所等闲置房屋),实 施加固、修缮后方可进行旅游、休闲 等三产开发利用。
为此,Z 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
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农房,有人提议 拆掉建 住宅,但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 ”,还是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 东湖镇产茶 历史悠久,周边茶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益。确定发展 方向为主营茶产业、 发展茶文化后,村里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楼使用权。
主楼木楼板开始腐烂,副楼已几乎成了危房一一这是泉江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与老教学 楼初次
相遇时的情景。“到这荒村陋屋来干什么?”有人不解。但透过蛛网积尘, 郑董事长脑 中闪岀一个念头:
竞拍租下来,改造成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越红功夫茶的历史 文化积淀。2017 年 11 月, 越红博物馆正式开放,曾经凋敝的老屋重焕生机。博物馆入口的接 待台,是用老房子的木楼梯板搭就; 二楼的品茶室,稍加打量就能认岀原先教室的格局模样; 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存着当年捐资兴学的
石刻铭文。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博 物馆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去年接待游客 3 万
多人次。 ”郑董事长说。经镇村牵线搭桥, 博物馆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 200 多户
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 茶叶种植管理。“每斤 40 至 60 元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岀一截。 ” 茶农老周说。从闲置教学楼 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岀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 ”的改革之
效。
—座占地 500 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的私塾老建筑,曾是唐仁村唐书记的一块心病。多年无 人问津, 只好用于村民堆货,成了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一处“死角 ”。改变发生在 2019 年 7 月, 乡贤老孙通过镇 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中标,将这座老建筑改造成融生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 化体验于一体的越庄酒 坊。“父亲做了一辈子酒,能在这里把传统古法酿造的流程展示岀来, 特别有意义。 ”老孙说。白墙 童瓦、青砖铺地、木格花窗, 一年过去,越庄酒坊修旧如旧,开 门迎客,成为乡村风貌的一抹亮色。“过 去做仓库堆货,年租金不过 4000 多元,如今涨到 6 万多元,仅越庄酒坊一个项目,就带动村集体经济 实现増收。 ”唐书记感慨,这座老建筑之所 以能成功激活,关键是跟镇里的酿酒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 乡 村 建 设 挂 上 了 钩 , “ 盘 活 利 用 要 找
对路子,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激发活力、持续产生效益。 ”古径幽幽,卵石铺面,唐仁村里的 唐仁老 街历史悠久,沿街百余间传统民宅,不少处于闲置状态。这段时间,唐书记和村干部正 忙着与外地客 商对接,将闲置农房激活同古村落的新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期待盘活岀更多像 越庄酒坊这样有特色 的’点’,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面’。 ”
岭北镇孚家村老虞同儿子住在外地,老宅空置多年。去年上半年,一位村干部建议他把闲 置房存 进“银行 ”。闲置农房存“银行 ” ?初听这样的新鲜事,老虞很好奇。这个特殊的“银 行 ”就是镇里 的闲置农房储备平台,农户和村集体可供利用的闲置农房,都可登记申报。“正 式’激活’前,房子归 自己管,等激活利用了再按租赁合同得收益。 ”村干部介绍。老虞和儿 子商量后,将老宅存进“银行 ”。 没多久,一位外县企业家通过平台相申了老虞等 5 户村民的 闲置房,准备承租修缮,用于民宿经营。8
月,老虞与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拿到了头一年 的租金。这是岭北镇率先试点运行闲置农房储备平 台的一个例子,通过平台,镇里对可利用的 闲置农房预收预储,分门别类进行招商推介。前不久,北 周村废旧织布厂通过平台统一对外推 介,由社会资本、乡贤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岀资,将老厂房改造成 土特产展销中心。中心运行以 来,农产品销售额已达 100 多万元。“通过储备平台的形式运作,资源 更集中,吸引投资主体 更有效率。 ”岭北镇吴镇长说。
三、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 T’,瓣祇括 F 省医保跨入“码时代 ”后,给不同群众带来蹒便利。 (15 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概括性,不超过 300 字。
小月向社区反映了他的“物业费困惑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2”,为社区提出处理问题的 工作建议。(15 分)
要求:考虑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不超过 250 字。
(三) 请结合“给定资料 2”,分讎解“尽管有些硅等律,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句话。(20 分)
要求:准确、全面,深入,有逻辑性,不超过 300 字。
(四) 结合”给定资料 3” ,以“用光点亮光,让心温暖心 ”为题,写一篇评论。(2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不超过 500 字。
(五) 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请结合“给定资料 4”模拟起草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5 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不超过 500 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