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言 2
一、研究设计 2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工具 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3
(一)父母教养效能感总体情况 3
(二)父母教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4
1.父母学历对教养效能感的影响 4
2.父母性别对教养效能感的影响 4
3.幼儿年龄对父母教养效能感的影响 4
三、讨论 5
(一)学历是影响父母教养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5
(二)性别影响父母教养效能感 5
(三)幼儿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父母教养效能感 6
(四)一孩父母和二孩父母教养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6
(五)一孩父母和二孩父母教养效能感潜在类别分析 7
四、建议 8
(一)建立学习型家庭,提升低学历父母教养效能感 8
(二)通过均衡父母双方的教与养,提升父母教养效能感 8
(三)通过积极情绪表达,提升5~6岁幼儿父母教养效能感 9
(四)一孩父母和二孩父母教养效能感的差异 9
(五)一孩父母和二孩父母教养效能感的类型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 要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判断和推测,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1]。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感知、思维和行动。在感觉层面上,自我效能感低下与焦虑、抑郁、无助等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在思维层面上,自我效能感低下妨碍个体在各种场合的认知过程和成绩,如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在行动层面上,自我效能感低下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及对抗挫折的能力[2]。本研究关注自我效能感,以期寻找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潜在举措。本研究以和田市手牵手幼儿园50名3~6岁幼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教养效能感现状。结果表明,近一半父母的教养效能感处于中低水平,在安全维度上效能感最高,在规范维度上效能感最低。教养效能感在父母学历、父母性别和幼儿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学历越高,教养效能感越高;母亲教养效能感显著高于父亲;父母教养效能感随幼儿年龄增长而降低。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3~6岁幼儿;父母教养效能感;调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