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农民对环境保护认知水平及其行为改进措施研究——以泗阳县马集乡为例

资源名称:论文范文
资源内容:选题,开题报告,初稿,定稿
范文字数:17300
预览文件:点击预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泗阳县王集镇为例,该镇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农民作为生态环境的直接使用者和维护者,其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不足、环保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内生动力不足等。因此,深入研究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及其行为改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

本研究以王集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全面分析了农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知水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共发放问卷420份,实际回收402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5%。同时,选取了30名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农民进行深度访谈,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王集镇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较低,约72%的农民无法准确理解该概念,且仅有17.5%的农民知道过量施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此外,农民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电视广播(占比40%)和村委会宣传(占比25%),而新兴的网络新媒体渠道(占比10%)和农业技术培训(占比20%)的利用率较低。在环保行为方面,农民参与环保活动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利益(占比45%),自发的环保意识仅占20%,表明农民的内生环保动力相对薄弱。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影响农民环保认知与行为的关键因素。首先,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更依赖经验而非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对环保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其次,农民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利益成为其参与环保活动的主要驱动力,而对长远生态效益的认知不足。此外,农民获取环保知识的渠道单一,信息传播的闭塞状态限制了其环保视野。国际研究也表明,农民的环境保护认知不仅受技术层面的影响,还涉及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因素(Ngulube P,2025;Omilani和Bada,2024)。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拓宽环保知识传播渠道,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传播体系;二是强化环保意识培养,通过体验式教育、家庭教育和政府宣传等方式,激发农民的内生环保动力;三是完善经济激励机制,结合政策支持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四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营造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推动农民环保认知与行为的良性互动。

本研究不仅为王集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也为类似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农民环保行为的长期跟踪研究,关注政策落实效果及新兴传播技术的应用,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赢。

关键词:农民环境保护认知;农业面源污染;环保技术应用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00
修改论文→

论文修改需要额外收费,服务内容包括降低查重率,修改格式内容等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