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吉林大学
摘要:本文以晚清民国福建词坛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嘉道之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约1820—1949)。主要考察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的发生、面貌与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思路、研究现状与意义。本文以词人、词学理论、词作为中心,主要对福建词坛发展、词史与词学理论建构作出辨析。研究现状从晚清民国福建词学文献整理、词人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词坛整体观照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章探讨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的发生,包括福建的地域文化特征与词史传统。本文认为福建地域文化呈现出开放性、传统性、闽台文化一体性的特征,这为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生存生长的土壤。福建拥有良好的词史传统,福建词在北宋初、南渡时臻于高峰,此后一度沉寂的同时也暗流涌动,直至晚清民国方才复兴,出现又一高潮。 第二章概述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的创作特点与演进阶段。晚清民国福建词坛呈繁荣发展之态,其表现为:词人辈出,词人高度集中、闽县与侯官成为词坛中心区域,词坛呈现出乡邦意识浓、结社唱酬之风盛、女性词人耀眼、闽台词坛联系紧密等特点。词坛的发展演变历经三个阶段:嘉庆、道光之际为初兴阶段,此时词作的题材内容渐由流连光景转向社会时事,词坛风貌渐由姜史之风转向苏辛之风,词作的情感内涵哀而不伤;咸丰、同治至光绪前期为中兴阶段,此时词人多以谢章铤为中心,词中题材内容以现实主义为主,咏物词多为寄托深沉的抒怀之作,词作的情感内涵悲苦沉痛,词风以“稼轩风”为主;光绪后期、民国时期为总结阶段,此际词人数量众多,类别复杂,词作多直面现实,为“词史”之作,词作的情感内涵深沉复杂,风格多样化,词作内容增加了侨民、海外游子的情感体验。 第三章论析晚清民国福建词业阜盛的基础,即谱式、选本、声律。初学填词,必须有谱可依,为此叶申芗编纂《天籁轩词谱》,该谱具有适用性,利于指导闽人填词,一定程度上助益于闽地词坛的兴盛。编录地域性词选有着构筑词史的重要意义,为此叶申芗编选《闽词钞》、林葆恒编选《闽词征》,旨在梳理闽地词人与词史,建立词统。而谢章铤、陈衍、林葆恒等词坛名家对闽音鴃舌、闽地词家绝少等非议大加辩驳,其目的正在于证明闽音绝非填词劣势,鼓励闽人克服声律方面的心理障碍,重拾填词信心。 第四章剖析主导着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的词学理论,从词体观念、重情思想、“词史”理论三个方面来考察。对于词之体式,叶申芗通过重解“诗之余”观念来提高词体地位;谢章铤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词体宛转达于情,而“情”“性”相通,个人之情通于国家之性。对于词之情感,闽地词人强调词善于言情、深于言情,重视真实、深沉性情的抒发及创作主体个性的表达。对于词之内容,闽地词人大多以为词应干预时事,应成为“词史”而具“词教”之用,并从“词史”的意涵与作法角度深化了传统的“词史”理论。 第五、六章从词风的角度考察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福建词坛从宋代起便逐步形成了以豪放词为主的传统,“稼轩风”或明或暗地贯穿福建词坛始终。嘉道之际,叶申芗、林则徐、许赓皞等开始师法稼轩的豪宕之处,“学苏辛,多豪语”,“稼轩风”初步回归词坛。之后,聚红榭词人“扬辛、刘之波”,着重效法“稼轩风”沉痛缠绵之处。清末民国,福建词坛词风走向多元化:遗民词人反思继而厌薄闽地词坛的“稼轩风”,转而取法艺术性更强的梦窗、白石词;多情文人关注自身的生活情感,填词以细腻深情的“纳兰风”为归;革命者抗战者则发扬闽地豪放词传统,以词纪实、批评时政、书写心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怀与英雄情结。 第七章聚焦晚清民国福建女性词坛。此时期福建卓有成就的女性词人辈出。其中薛绍徽、陈芸作为接受新知识较多的女性,其词展现出不输男儿的学识与胸襟;沈鹊应、李慎溶、张清扬作为传统闺秀,她们的词或英烈清刚,或充满时序瞬迁、人生不再的莫名感伤,或流露出深沉的薄命意识;寿香词社“十姊妹”之词尽管大体上娴雅宁静,少涉乱世风云,多写闺阁生活,但实际上她们的词作风格同中有异,各有千秋,有其局限性,也有其超拔之处。 第八、九章是闽台一体化视域下的台湾词坛研究。第八章论述晚清闽台词坛的联系。晚清福建词人东跨台湾,他们在台湾为官、执教、交游唱和,将闽地词学带入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渡闽地的台湾文人如林尔嘉、许南英、施士洁、洪、林朝崧等,以词书写故土之思、漂泊之感、沦亡之痛以及忧时伤世之悲。闽台词人东渡与西归的过程中,两地词坛交互相融,高扬爱国情、豪放风,填作“词史”、真情质朴之作。第九章写福建(大陆)词坛影响下的日据时期、光复初期的台湾本土词坛。此一时期台湾涌现出大量本土词人,词坛迎来发展。日据前期台中栎社词人采取一种“远眺”与“守望”的姿态,既“怨慕”大陆,又守护本岛,且“远瞻”未来。而日据后期的台北巧社词人则选择“失忆”,在艳情和炫技中“吞声忍气”。日据后期及光复初期的台南嘉义词人则不断“怀旧”,一面怀念“古景观”,一面又在“新景观”中饱含旧情怀,充满黍离之悲和沧桑之感。
关键词: 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稼轩风”;台湾词;
晚清民国福建词坛研究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