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松雪
黑龙江大学
摘要: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简称“向歆父子”)校理群书,编纂《别录》《七略》,开校雠学之先,奠目录学之基,其著述《说苑》《新序》《列女传》《列仙传》《西京杂记》等,不仅在中国历代流传,还在公元6世纪左右传播到日本。据《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统计,日本馆藏向歆父子著述共38种,12947卷,分布于46所藏书机构,包括向歆父子著述的原汉籍、和刻汉籍和准汉籍,这些汉籍有善本以及日本学者翻刻、翻译、注释、考辨、仿写的域外特色本。日本馆藏向歆父子著述不仅推动了日本的汉学研究,促进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这些著作中的故事、传说和道德观念还影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女性教育。日本学者翻刻的向歆父子著作(即“和刻本”)后来又回流到中国,对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线上使用国立公文书馆等15家数据库或文库、线下走访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30余家藏书机构,第一章统计向歆父子著述的馆藏数量与分布,分析馆藏特色与版本类型。第二章以日本史学、文学、汉学的发展为背景,总结向歆父子著述在日本各个历史阶段的传播与接受,梳理向歆父子著述的日本学术发展史。第三章至第七章举要日本馆藏向歆父子著述的和刻本汉籍,主要从版本源流、作者与成书、注释与体例、文字校勘等方面,考辨《说苑纂注》《说苑考》《新序纂注》《新序考》《标注刘向列女传》《假名列女传》《刘向列仙传》《西京杂记》的学术价值与不足。第八章总结了日本馆藏向歆父子著述的版本学价值及对日本政治、文学、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回流中国的向歆父子和刻本著述,管窥中日文化交流与双向互动。 论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首次全面搜集与整理日本馆藏向歆父子著述,考镜其源流;二是学术史视角下分析向歆父子著述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辨章其接受历史;三是传统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相结合,考、辨、论向歆父子之学在日本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价值与影响。 还原
关键词: 日本馆藏;刘向;刘歆;著述;和刻本;
日本馆藏刘向、刘歆父子著述考论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