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范体系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方法对比研究

王俊伟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已从过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的阶段,为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加固是城市更新和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近年来地震频发,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使得建筑物发生损坏,为解决既有建筑因设防烈度提高而结构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抗震鉴定加固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面大量广的既有建筑,规范标准的修订更迭,新的加固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无一不对抗震鉴定加固工作提出挑战。为此有必要对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开展系统研究,并融入新的研究成果,使得抗震鉴定与加固规范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的抗震鉴定加固标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耐震评估补强规范为研究对象,就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问题,对两地区的相关规范条文进行对比与分析,并以某既有框架结构为实际案例依次采用两地区规范实施鉴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成后续的加固设计,同时对加固前后结构实际响应进行比较。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将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规范在鉴定评估层面的相关条文规定进行对比。主要是针对鉴定评估的适用范围、建筑物类别分类、地震水准划分与设防目标、地震分区、场地类别、抗震设计方法等基本规定进行阐述对比。 (2)介绍两地区的鉴定评估体系与加固补强工法。通过对海峡两岸鉴定流程的完整介绍,旨在了解两地区的鉴定评估工作流程以及评价指标,同时介绍各自在抗震加固领域常用的手段。通过介绍发现两地区鉴定评估均分为两级,采取逐级鉴定的方式,第一级为初步鉴定,第二级则在第一级鉴定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但分析方法存在差异,中国大陆地区采用的是根据针对后续使用年限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计算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或验算小震状态下的构件承载力。而中国台湾地区则是使用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方法来进行详细评估,根据最后的耐震能力与地震需求比值来作为强度方面判定依据。 (3)选取一既有框架结构参照两地区规范完成鉴定评估工作。经过第一阶段的鉴定后,得到了一致的鉴定结论,即该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后续的第二阶段鉴定评估,在经过设计参数合理转化后进行建模计算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建议进行加固补强,但对比时发现中国大陆地区规范相较于中国台湾地区规范而言在结果评定上要更为严格。 (4)研究了两种加固方案,一种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柱,另一种则为新兴的BRB减震加固,并对加固前后的结构性能变化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发现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柱能够直接提升结构物的抗震承载力,BRB加固则是能够做到增设较少的BRB数量即可达到可观的效果,并能有效地抑制楼层顶层位移以及不显著改变周边构件的性能状态。当项目对位移控制有严格要求时,采用BRB加固的效果要优于钢筋混凝土套加固。 还原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区规范;中国台湾地区规范;既有框架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Pushover分析;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5 元(20 台币TWD)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