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加入了本站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云南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离线作业2
  • 游客 购买了资源 云南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离线作业2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云南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离线作业1
  • 游客 购买了资源 云南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制图离线作业1
  • u******* 签到打卡,获得1金币奖励
  • u******* 登录了本站
  • u******* 登录了本站
  • u******* 签到打卡,获得1金币奖励
  • 游客 下载了资源 国开电大广告设计形考任务1答案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语文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语文

 

一 积累应用

 

  1. (1)溯洄从之,_______。《蒹葭》

(2)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以比拟手法描绘潼关的险峻地势,极富动感。

2.学生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老师挂在书房,合适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 阅读

(一)

小说家的情感流溢

①优秀的艺术品包括小说常常向人们呈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仿佛鸟儿的吟唱。但是不管幸还是不幸,人不是鸟,人的吟唱,比如小说写作,常常并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

②众所周知,人的情感是有选择性的,面对材料,会排斥与之不合的东西。这种情形,就像机敏的蚂蚁,伸出探测器,找到适合它的食物。所谓的适合,是指材料对具有感受能力的心灵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情感流溢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一般功能。换个角度看,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既是小说家情感的一个功能,也是对情感的检验。当我们读小说时,有时会感到某些部分游离在外。这或者是由于作者对所表述的情感体验不够,或者,尽管在一开始对情感也有所感受,却没有在小说中维持下去,由一串不相关的情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材料,对作品形成了干扰。

③对材料进行有力的选择,将它从数量众多、时空隔离的万物中抽取出来,并将所抽取出来的东西凝聚成一个作品,这一作品是广袤世界和丰富内心的缩影。

④我们的世界和内心辽阔而复杂,它坚硬的偶然性和非常态,时时凶悍地超出我们既有的逻辑框架。与此相应,小说中的材料也会由多种外力纠合在一起。材料的多样性,小说各部分材料的选择和结合,往往并不完全表现为逻辑上的必然。

⑤因此,抱着既有的一成不变的情感,只选择和运用与之匹配的材料,可以写成一篇合格的小说,对一篇优秀的小说而言却并不充分。 这就对小说情感的流溢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⑥小说中的情感并不应该是被作者直接表现出来的东西。小说没有情感,也许会有工艺,但没有艺术。如果直接强烈地显现,尽管有情感而且很强烈,其结果也往往不是艺术。小说的笔触不知不觉地带有了某种固定的顺序和连贯性,这貌似完满的表达,却异化为另一种意义上的“逻辑必然”。

⑦小说写作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还因为人的行为都受到某种意图的引导。不过,如果小说家目的性太强,就会妨碍他的情感,进而干扰他所运用的材料。当读者感到作者在操纵材料以求得一种事先确定的效果时,读者也会心生反感。读者接受某个喜剧或悲剧,是因为这是材料本身所有的,而不是作者把自己的目的强加给读者的。有的作者把自己隐藏在材料的背后,让材料说话,这样的作品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小说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⑧但是创作目的又必然存在,那小说家该如何面对这一困境呢?作者创作的情感和读者阅读被激发的情感,都由世界万象引起,并与材料混合在一起。我们厌恶文学中意图的强势入侵,相反,如果实现了材料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我们就能接受小说中意图的传递。怜悯或道义之类的意图,可以找到供它燃烧的材料,熔化一切,集合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3.根据文意,与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种情形,就像机敏的蚂蚁,伸出探测器,找到适合它的食物。

A.情感 眼光 材料

B.作者 情感 材料

C.作品 情感 材料

D.材料 作品 情形

4.第⑤段□处填入的句子语序正确的是( )

①留出⾜够的裂缝和空隙

②或将其有意遮蔽

③这样,外在于情感的、甚⾄与之⽭盾的材料才有可能进⼊考虑范围

④有时候⼩说家需要让情感钝化

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5.如果要为第⑦段“有的作者把自己隐藏在材料背后,让材料说话”这一说法提供支持,以下最有效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故事离奇,也不避讳对社会的批判

B.《水浒传》成功运用白话,形式上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C.《三国演义》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D.《红楼梦》冷静客观地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真切生动

6.具体说明“他的能力越强,权力越小”。

7.文章是如何对小说创作“常常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展开论述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踩星星的孩子

大冬瓜最终掉落下来,稳稳当当落在背篓里。小女孩嬉嬉的笑着,自觉得做了件最了不起的事。小男孩说:“你爸爸可能还想让冬瓜长大些,你要挨骂。”

小女孩说:“才不,爸爸会很高兴,他最喜欢我了,给我讲大笨熊的故事。”小女孩蹲

下,两条手臂伸进背篓背带,往小肩膀上一套,艰难的直起腰来,口中说着:“好重的大冬瓜。”试了好几次,没能背得动。小男孩说:“我力气比你大,我替你背。”

小女孩说:“不准。”继续努力着站起。

当太阳西去的余辉洒在小女孩身上时,背篓被背起来了。小女孩一张小小的脸上累出了细微的汗,却嘿嘿的笑了起来。

小女孩开始走,一步,再一步,又一步,每步都走得歪歪斜斜,像她爷爷醉酒时的样子。小女孩念着“一、二、三……”佝偻着背,眼睛盯着小路,两只小手护着背篓背带,不忘对小男孩说:“快点跟上,这是你唯一比我走得快的机会。”

小男孩不服气的噘着嘴,不吭声。

用平时可走三倍路的时间走了一段路,小男孩说:“天快黑了。”

小女孩说:“有月亮。”小男孩说:“月亮不照路。”小女孩说:“就照!”

小男孩说:“晚了要挨揍。”

小女孩说:“你们村又没竹子。”

在下一个小坎的时候,小女孩脚软了一下,差点摔倒。

小男孩说:“我力气比你大,我替你背。”小女孩说:“不准!”

走到小河边时,小男孩和小女孩低着走路的头,看到了河里的星星,随着水的流动,一闪一闪的,一晃一晃的。

小河有供人渡河的石墩,小男孩说:“小心踩,莫要摔河里。”

小女孩说:“我要踩星星。”小脚在地上蹭了几下,鞋子就蹭掉了,“给我拿鞋。”

小男孩咕囔几下,却找不到反驳的话,嘟嘟嘴,把小女孩的鞋子提在手上。

大冬瓜和小女孩的身子一样大。加上背篓,遮住了小女孩的身子。脚没被遮住,星星也没被遮住,于是星星被小小的脚丫子踩得粉碎,清凉的河水溅起来,又落下。落下后,被踩碎的星星又出现,晃啊晃的。

过河处的河水浅,还没没及膝盖。小女孩开心的笑着,数被她踩的星星:“一、二、三……”星星在晃动,小女孩背上背着的大冬瓜也晃动。

小男孩走在石墩上,走一步停一会, 他要等踩星星的小女孩。

“下河来踩星星! ”小女孩命令。

“我喜欢看你踩星星。”小男孩说。

小女孩说:“你们村又没竹子!”

小男孩说:“我喜欢看你踩星星,我没怕妈妈揍。”

“那好吧。”小女孩又自顾自踩星星了,呵呵的笑着。

距小女孩身旁一尺处有颗又大又亮的星星,小女孩含笑打量着,右脚高高抬起,对准星星。

“啪!”那颗又大又亮的星星碎了,满河的星星都碎了,小女孩跌倒在满是星星的河里,大冬瓜和小背篓也跌入满是星星的河里。

小男孩跳进河里,在碎了的星星还没恢复时又把它们踩碎,碎在清澈的河里。小男孩赶忙说:“快起来。”

小女孩哭着说:“呜呜呜,我的大冬瓜摔破了,呜呜呜……”

小男孩赶忙去检查大冬瓜,然后说:“不要哭,大冬瓜好好的。”

小女孩笑了,笑着站了起来,脸上挂着两颗大大的眼泪,比星星还亮。星星越来越多,

小溪哗啦啦的唱着轻快的歌声,星星越来越多了,月亮也出来凑热闹了,看着两个人一起踩星星。

小男孩说:“我替你背大冬瓜。”小女孩说:“嗯。”

小背篓背在了小男孩肩膀上,还没等走,就听到河边有人喊:“晨晨!晨晨!星星出来了,你在哪里?”

小女孩说:“是爷爷来找我了,爷爷最疼我。”然后对着岸上用小嗓子大声应,“爷爷,爷爷!河里好多星星!你帮我把星星带回家!”

一个和蔼的老头来到两个小孩子身边,笑着对小女孩说:“爷爷给你烤了很多红薯,比河里的星星还多,回家让你吃个够。”

小女孩说:“我最喜欢吃烤红薯了,爷爷真好。爷爷,我摘了园子里的大冬瓜!我背不动了,就掉河里了。”

老人用手摸摸小女孩湿湿的前额,温和的说:“快点跟爷爷回去,莫要着凉了。大冬瓜我替你背哈,有爷爷在呢。”老人回转头来对小男孩说:“娃娃,你不是咱村的,是小河村的吗?”

“他是小河村的,叫白开,白冬瓜的白,开鼻涕的开!他和我一个班,我们坐一桌,成绩没我好。”小男孩还没开口说话,小女孩就先喳喳喳的替他说了出来。小男孩瞪了她一眼,脸涨红了,想为自己分辩,自己才不开鼻涕呢。话没出口,老人就笑呵呵说:“小河村只有一家姓白的,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娃娃了。来,到我家去吃个烤红薯,吃完了我送你回家。天黑了,你小娃娃路上害怕。”

“回家喽!回家喽!”小女孩对着满天的星星大声说。

“回家喽!回家喽!”小男孩对着满天的星星大声说。

“不准学我!”小女孩说。

老人背着小女孩的小背篓,背篓里装个大冬瓜,左手牵着小女孩,右手牵着小男孩,乐呵呵的说:“回家吃红薯去喽!”

背后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飘荡着满河的星星。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f9c14182b8764963b436c8a9b50ddcf8.jpg.sub1.png

8.对划曲线句的作用进行分析。

9.文中画线这组对话很传神,请加以具体分析。

10.文章标题是“踩星星的孩子”,却用了三分之一的文字写孩子摘冬瓜,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11.《小说家的情感流溢》第⑧段提出“小说不要有作者意图的强势入侵”,分析本文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f9c14182b8764963b436c8a9b50ddcf8.jpg.sub2.png

 

(三)阅读下列作品,完成第12—14题。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f9c14182b8764963b436c8a9b50ddcf8.jpg.sub3.png

淮南秋夜呈周侃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f9c14182b8764963b436c8a9b50ddcf8.jpg.sub4.png

李嶷

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

 

12.对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择题,缺选项】

13.这首诗风格( )。【选择题,缺选项】

14.诗人得知友人周侃离去而写了这首诗,其他版本中最后一句是“忽”开头,请评析哪一个字用得更好?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38d7961625a046cab480e246a44da5f1.jpg.sub5.png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38d7961625a046cab480e246a44da5f1.jpg.sub6.png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38d7961625a046cab480e246a44da5f1.jpg.sub7.png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38d7961625a046cab480e246a44da5f1.jpg.sub8.png

刘铎传

①公讳铎,字我以,号洞初,庐陵人。万历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晋郎中。丁艰归。服阙,知杨州。万忠贞公燝与公同年,相知最密,遗公书会讲东林,谓“人生不闻至道,如入宝山空手而返。朝闻夕死,学者素愿。足下咫尺梁溪,可失此机会耶?”公得书,即请假飞棹过无锡,与东林诸君子讲学。既还,语子曰:“读书自有向上路,至于功名科第,其事末矣。汝曹第以文辞为进身计,而不求圣贤至道,纵富贵至将相,亦管晏辈流耳,乌能曳履登孔子堂哉?

②是时,魏忠贤乱政,万公既以忤珰,廷杖死;杨、左诸君子亦相继填牢户。公感愤,赋诗书于扇。忠贤矫旨逮问士民为叩阍者数百人谳上得旨复官。方候补,而参将方体乾迎珰意,诬劾公延道士方景阳诅咒厂臣,景阳拷死,景阳固未识公,公亦未与景阳质,遽送刑部。

③薛贞者,陕西韩城人,万历辛丑进士,忠贤义子也,适为刑部尚书。当此之时,薛贞坐,堂皇盛气诘公曰:“咄!铎来。若有目无珠耶?有胸无心耶?朝廷信任上公,如日中天,若敢毁谤如是耶?”曰:“固也!铎目无公等之珠,胸无公等之心,故不能开公等之口。罪将奚逃?”贞仰天而笑,环顾左右曰:“不分世间乃有如是绝无心肝人也!”因叱公曰:“汝欲谁恃?谁将己富贵干预汝身命耶?”公亦笑应之曰:“一时之富贵有限,千秋之清议难逃。”贞大怒,笞之数十,遂当公罪,斩西市,或谓贞曰:“铎,妄人耳!罪之以辟,得非杀人、媚人,为须眉丈夫笑乎?”贞曰:“世所谓须眉直仕路,鬼门关耳!诚得上公欢心,笑亦何损?巾帼者,致尊显之要术也。名与利孰重?子亦拙于算矣。”未几,忠贤败,贞亦坐辟。

④公之死也,扬民闻之,为罢市巷哭者七日夕,立庙祀之。官有疑狱,祷于祠,夜即见梦,如言州民,无遁情。公始祖剪官行人,忤时宰,遣使绝域,不屈遇害;再传文懿公宣、忠愍公球,俱以文章节烈称,盖忠贞世笃云。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38d7961625a046cab480e246a44da5f1.jpg.sub13.png

(选自《前明忠义别传卷六·刘太仆传附吴怀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丁忧归( ) (2)坐辟(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2.png

(1)即飞棹过无锡( )

A.督察 B.拜访 C.渡过 D.前往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3.png

(2)公亦未与景阳质( )

A.抵押 B.对质 C.询问 D.评断

17.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择题,缺选项】

18.用“/”为画线句断句。(3分)

忠 贤 矫 旨 逮 问 士 民 为 叩 阍 者 数 百 人 谳 上 得 旨 复 官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7.png

19.翻译句子。(5分)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8.png

公之死也,扬民闻之,为之罢市巷哭者七日夕,立庙祀之。

20.在第③段如何塑造刘铎的形象?(4分)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10.png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ca0df3fe8d1a46f893dd30e69f0d7b5b.jpg.sub11.png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见苏仁仲提举书

杨万里

①某闻君子之于世,无意于合也。有意于合者,折旋委曲,惟合□求。然未得其所无,先丧其所有。古之君子所以合者,惟无意于合也。无意于合人者,有守于己者也。有守于己者,是惟无合于人,合则胶固而不可解者。

②昔齐人鼔瑟以干齐王,而有骂之者,曰“王好竽而子鼔瑟,瑟虽工,如王之不好何?说者往往笑齐人之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以为不求合者之戒。嗟夫!是知齐人之拙于合而不合,未知唐人之巧于合而不合。韦苏州之诗,天下之所同美也,客有效韦公之体以见公者,而公不悦。既而以己平生之诗见公,而公悦之。当其效人之诗体以求合于人,自以为巧矣,而其巧适所以为拙,则夫舍己以徇于人,与夫信己以俟于人,其巧拙未易以相过也。彼齐人者,患瑟之不工而已矣。瑟果工矣,天下必有好瑟者矣,无遇于此,安知不有遇于彼哉?且吾之所能者瑟也,所不能者竽也,今舍瑟而学竽,竽未能而瑟先忘矣。吾且不吾信,安能使王之吾信乎?与其学竽而未必能也,孰若工瑟以有待也?世之君子不惩于唐人之巧而惩于齐人之拙,则亦误矣。

③阁下乘使者车,方春而行部,其风采之所动,声光之所临,士之挟寸长、负片善者,孰不翘首企足,愿忠而望赐也哉!甲则曰:“苏公之所好者何道?”乙则曰:“苏公之所恶者何事?”趋其所好而避其所恶,惟恐后也。噫!是知所以求合之合,而未知不求合之合也。阁下以元祐名相之子孙,而退然若一介之寒士。文学行艺加人数等,而欿然如有所不及。其未用也,初不愠于退;用之而未尽也,亦不怿于进。小人之所异而忌焉,君子之所同而怙焉。公之于人,盖未始有意于求合者。公则不欲求合于人,而顾欲人之求合于己耶?

④某生晚而学无朋,地寒而时无遭,将欲挈不肖之身以自进于门下。既无可喜之状以取悦,又无求合之言以取售,而独持此书以见焉,不知者又以为拙也。夫以巧而求合于人者,某实耻之,不惟某耻之,阁下实耻之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于 B.之 C.以 D.而

22.第①段“然未得其所无而先丧其所有”中的“所无”“所有”具体指什么?(2分)

23.齐人如果致力于“不求合之合”,他的做法应该是( )。(3分)【选择题,缺选项】

2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1fc1a449797e40639d4c2945902b5487.jpg.sub5.png

25.本文是杨万里为求见苏仁仲而写的一封信,但与一般求见信恭维对方、介绍自己的写法有所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1fc1a449797e40639d4c2945902b5487.jpg.sub6.png

三 写作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1fc1a449797e40639d4c2945902b5487.jpg.sub8.png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0年春卷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1)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 阅读

(一) 3.B

4.A

5.D

6.小说家的写作能力,如透过材料呈现世界、内心的能力越强,他以意图支配情感、材料及给读者强加影响的权限就越小。

7.先明确情感在小说写作中组织材料的关键作用,基于隐含前提“小说反映世界”(1分);而世界的复杂性常超出既有逻辑框架,所以小说材料的组合并不完全符合逻辑(1分)。情感流溢应适度节制,不能过于直接强烈(1分);另外,情感流溢受意图制约,不过创作目的不能干扰情感和材料,而应与其融为一体(1分)。这样,文章从材料选择和创作目的两个方面论述了“小说写作并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这一观点。(1分)(5分,1点1分,给满为止。)

(二)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9e2927a1c9c140da8da4ed2cee349a67.jpg.sub1.png

8.从听觉视觉等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两个孩子踩星星的画面,渲染生动美好的氛围,表现欢快的心情,与前文相呼应,推动情节发展。(3分,1点1分,给满为止。)

9.小女孩要求小男孩踩星星,表现出她的率真、娇蛮。小男孩的回答表现他对小女孩的喜欢,也有点胆小。小女孩说“你们村又没竹子”表现出俏皮、带点挑衅。小男孩的认真回答再次强调他对小女孩的喜爱。“那好吧”表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这组对话贴近人物的性格,符合人物年龄特点,生动、逼真、传神。

10.摘冬瓜本身也是表现童真童趣的故事,与全文主题一致;摘冬瓜是发现星星和踩星星的缘起,有交代的必要。用大量笔墨写此开头,更符合这篇小说舒缓的节奏,形成摇曳生姿的结构,强化作品诗意的特征。

11.这篇小说有作者的意图,即表现儿童世界的生动美好、天真烂漫;不过作者节制了感情,将这一意图隐藏在两个孩子的艺术形象里,融化在摘冬瓜、踩星星的情节中,隐藏在诗一样的画面背后,间接含蓄地加以表达。我们在阅读时能通过小说本身感受到儿童世界的美,进而领会作者的意图,这与强加给读者的“强势入侵”是不同的。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9e2927a1c9c140da8da4ed2cee349a67.jpg.sub5.png

(三)

12.“乱”字以风吹表现仕途坎坷

13.清幽隽永

14.依据作者想抒发的情感而定。如果侧重于对朋友离开的劝止、对友情的珍惜,那么“勿”

字更合适。如果作者的情感侧重于与朋友他乡作别的心痛与忧伤,那么“忽作他乡别”更好。不过如果作“忽”,那么同一个字在短短四十字的诗歌中两次出现,是一个缺点。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3.png

(四)

15.(1)遭遇 (2)判罪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6.png

16.(1)D (2)B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7.png

17.C(勉励儿子追求圣贤之道)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8.png

18.忠贤矫旨逮问/士民为叩阍者数百人/谳上/得旨复官

19.公被害的时候,扬州百姓得知这个消息,为(纪念)他停止交易、在街巷上哭泣整整七天,建立祠堂来祭祀他。

20.以刘铎怒斥薛贞自表心态的语言和“笑应之”的神态,正面描写刘铎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形象;写薛贞“盛气诘公”“仰天而笑”的神情,以及谄媚魏的语言,刻画出无耻小人的形象,侧面烘托刘铎忠贞节烈的形象。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11.png

(五)

21.B

22.“所无”是他人的喜爱、赏识,自己愿望的实现;“所有”指自己固有的品行和擅长的东西。

23.继续鼓瑟,等待知音

24.想象了士子们争相迎合的情形,提出批评,承接上文“不求合而合”的观点,切入求进正题,引出下文自己与众不同的求进方式。 /root/apache-tomcat-baidu_catch/baiduwenkutmp/8/894af414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c/42a47f9c54b747e2838859b2178cf0dc.jpg.sub16.png

25.本文不以恭维对方、介绍自己为主要内容,以多半篇幅对合与不合进行议论,主张不求合之合,强调有守于己,保持自己的长处及品行来赢得对方的赏识。文章显示出作者刚正的个性,颇见风骨,与一般的求见信不同。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辅导,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