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大 心理健康教育作业1 1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5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

1.李婷原来是乌市某重点高中的尖子生,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可是刚到校2个多月她就想到了退学,究其原因是她感觉到同宿舍学生个个都是那么的优秀,原来的“骄傲”感换来的只是同学的冷眼和讥讽,她感到莫名的孤独和失落。李婷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应(A )(3.00分)

B. 环境的变化

C. 人际交往的变化

D. 学习的变化

2.最适合大学生自我调适的策略是(D )(3.00分)

A. 压抑策略

B. 转移策略

C. 投射策略

D. 补偿策略

3.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包括(A )(3.00分)

A. 就业问题

B. 环境适应问题

C. 人际关系问题

D. 情绪问题

4.大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多是不合理认知引起的,其中对( A)偏差起着主要的作用(3.00分)

A. 自我的认知

B. 社会的认知

C. 他人的认知

D. 环境的认知

5.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最大的差异在于( A)(3.00分)

A. 学习目标的差异

B. 学习内容的差异

C. 学习习惯的差异

D. 学习方式的差异

6.以下对适应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C )(3.00分)

A. 适应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状态

B. 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C. 适应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

D. 适应是有机体为满足自身需要,使主体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交互动态过程

7.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A )的分化(3.00分)

A.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B. 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

C. 理想自我和心理自我

D. 现实自我和社会自我

8.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包括(D )(3.00分)

A. 自我态度

B. 他人评价

C. 生活环境

D. 学习习惯

9.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主要冲突是(B )(3.00分)

A. 创造力与自我专注

B. 亲密感与孤独感

C. 勤奋感与自卑感

D. 自我同一与自我混乱

10.下列有关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3.00分)

A. 心理素质是个人的个性表现

B. 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表现

C. 心理健康是个人的心理表现

D. 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总分20.00)

1.适应障碍会导致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功能受损。(2.00分)对

错误

正确

2.自我发展有四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2.00分)错

错误

正确

3.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与看法。(2.00分)错

错误

正确

4.大学生在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后,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2.00分)错

错误

正确

5.大学生活的适应是指大学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面临全新的大学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感或适应障碍。(2.00分)对

错误

正确

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青年大学生的健康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2.00分)对

错误

正确

7.心理咨询的对象既可以是心理有问题的人,也可以是心理正常的人。(2.00分)对

错误

正确

8.大学生要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2.00分)对

错误

正确

9.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没有环境的变化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2.00分)对

错误

正确

10.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全由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决定。(2.00分)错

错误

正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总分20.00)

1.心理适应能力(4.00分)

答:

心理适应主要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一个人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复杂、重大或危急的特殊情况,与他(她)的心理适应性高低有很直接的关系。

2.健康(4.00分)

答:

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众多的定义中比较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

3.心理素质(4.00分)

答: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

4.心理健康(4.00分)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5.心身疾病(4.00分)

答:

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总分30.00)

1.如何避免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心?(10.00分)

答:

过度自卑和过度的自爱的确是自尊心强的不利表现形式。解决方法是:加强人文主义知识学习,多学习和掌握自身匮乏的知识。在起居生活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健康的作息时间,晚上不熬夜,早起加强身体锻炼;

2、少看电视剧或故事片电影,多看科普类电视节目,学习掌握知识和了解最新时势是看电视的唯一目的。《探索》、《百家讲坛》等栏目推荐去看,主要是培养谦逊的态度,以矫正过度自爱。

3、矫正过度自卑的方法是:在口头语上,要刻意使用“我认为”这三个字,在与别人交谈时,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在发表自己见解时,使用“我认为… …”的语言格式。矫正过度自爱则相反,在与别人交谈时,多当听众,少当讲师,无言地默默点头赞许别人的发言。

4、主动参加拓展活动,可以有效矫正过度自卑。同时,加强团队活动,也是有效矫正过度自卑方法。矫正过度自爱则需要强制养成“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提倡多赠予你心爱的人一些小礼品,多探望父母,记得要带些礼品。

2.大学生应如何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10.00分)

答: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经常听见有同学抱怨“老天不公”,悲叹自己“命不好”、“运气不好”、“处境不佳”没有遇到什么值得快乐,令人高兴的事,相反的,却经常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倒霉的事。于是乎成天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虚度光阴。这样的人应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入进行自我教育,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这个存在在茫茫的宇宙中,与漫漫的历史长河相比,就象电光那样短暂易逝。因此,我们要珍惜它、热爱它。让人的一生具有价值,具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大众作出无限的贡献,闪烁出绚丽的光芒。当然,人生道路上要经历无数风雨、坎坷,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标,积极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天空如此广阔,青春的鲜花如此美丽,活在世上真是一种幸福。

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及寿命的长短。孔子曰:“仁者寿。”就说明了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意思是说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乐观;要乐观,莫过于乐善好施。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可能健康长寿。现代医学、心理学也证明了: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经常满腔热忱地帮助人,扶持人,爱护人,援救人,人们会投桃报李,给以热情地回报。爱人者,人便爱之;助人者,人必助之;敬人者,人亦敬之。这种良性的反馈,必然使人产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获得欢乐,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正如古人所说:“善者善,祛病而得后福。”
因此,我们应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多做好事,这样可以使我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获得欢乐,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要想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悲剧。因此,大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进,创一流。另一方面,不计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淡于名利,知足常乐。有了这样的名利观,就不会因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也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四、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读书学习能使人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懂得人生的真谛,使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正确地对待名利,正确地对待人生和前途,始终斗志昂扬,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能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五、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是在战胜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成长的。天之生人,千差万别,但比较而言,人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如果你总是做不适应你的事情,老拿你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那你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伤自己的信心。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自我调适?。(10.00分)

答:

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那种少年时代眼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的特点,这时已转向内部认识自己。当目光朝向自己内部时,原来完整的自我意识就一分为二: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即理想的自我;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我现在是怎样一个人?)–即现实的自我。自我意识的分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过程。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身的言行奠定了基础。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处于这种矛盾状况的大学生,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力求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为了实现这种统一,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1)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一致。

(2)一方面修正理想的自我,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二者相接近。

(3)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自暴自弃,以迁就现实的自我。

AI创作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课程作业辅导,点击图片加微信,有偿服务
国开电大期末考试小抄购买国开电大期末考试小抄购买了解详情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