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成性考核2(第4、5、6、7专题)
答题说明:本考核涉及第4、5、6、7专题,请仔细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等学习资料,并认真答题。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 )开始,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核按劳分配 B、高度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8、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 ) A、高速发展 B、稳健发展 C、中低速发展 D、科学发展 9、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因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答: 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经济建设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它关系到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成败。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答: 错误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题文中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混淆了
1、从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中,我们应汲取什么教训? 材料(1) 一九八五年三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在前苏联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状态下走向领导岗位的。可以说,除了民族问题之外,他对苏联存在的其他危机看得比较清楚,在他看来,不改革只有等死,只有义无返顾地投入改革,国家和党才会有一线生机。可以说,戈尔巴乔夫上台代表了已经意识到国家危机的官僚—精英阶层的意志,尽管另外一些官僚—精英反对他带来变革,但归根结底是改革占了主流。然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是失败的。改革的后果,现在我们看得很明显了:改革彻底失败了,苏联解体了,苏共瓦解了;经济崩溃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下降,犯罪率激增;苏联从世界第二强国沦为了一个地区强国,而且多半是靠苏联遗留下来的家当,特别是辽阔的疆域和核武器,才勉强保持如今的地区强国地位。因此,美化戈尔巴乔夫改革是错误的,这场改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都一败涂地。当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人民有了多多少少一些发言权,仅此而已。 问:从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中,我们应汲取什么教训?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材料(1) 2013年1月16日《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不足5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世卫标准,空气污染经济损失占中国GDP1.2%。 报告指出: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5天严重超标,其他多地也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困扰。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分别是: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还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持续或系统的监测。 材料(2) 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8日:亚行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建议 记者陈颐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与国际社会作用”研讨会上发布《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的中文版报告。这份报告是亚行的第二份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报告建议中国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米德·谢里夫提出,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可以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虽然中国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环境压力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的环境形势达到转折点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材料(3) 新华网发展论坛2013年6月14日: 近期,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湖南的“镉米”危机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问:请根据以下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提示:教材第六章) 答:(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联系实际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主要说明:目前中国环境状况严峻,必须严格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