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来自同一国家的人们是否具有共同的人格类型?请解释。
答:来自同一国家的人们不一定具有共同的人格类型。原因是:人格指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影响人格的因素有三个方面:遗传、环境、情境。 (1)遗传指的是那些由胚胎决定的因素。身材、相貌、性别、秉性、肌肉的组成和反射、精力水平以及生物节律等等特点,都全部或至少大部分受到父母的影响,也就是说,受到他们生物的、生理的、内在心理组成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人,他们的遗传因素也不是相同的,导致人格特征也就不能完全相同。 (2)环境因素对人格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环境会对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个体的人格特征的塑 造。在同一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而且都不尽相同。所以,同一国家的人格类型也会根据不同个体的 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情境也对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个体的人格量然从总体来说是稳定持久的,但在不 同情境下会有所改变,会要求个体的人格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一个国家的人会遇到不同的情境,如教堂中、招聘面试中,不同的 情境对个体的人格的塑造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人格类型。
2.不道德的决策更多来自决策者个体的影响,还是来自决策者所在工作环境的影响?请解释。
答:两者都有。有证据表明决策者的活动是否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的个体特点以及决策者所在工作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影响道德或不道德决策行为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是对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则越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因而更倾向于采取道德行为方式行为。比如,大多数成人达到了道德发展的中等水平,这一水平上的个体受到同伴的有力影响,并会遵守组织的规则与程序。那些达到了更高水平的个体表现为:对他人的权利赋予更高价值,不太在意大多数 人的意见如何,当他们坚信组织做错了时敢于向组织的实践提出挑战。(2)控制点,指一个人相信他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负责程度。外控者很少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承担责任,并更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反,内控者更有可能根据自己内在的正误标准指导行为。 (3)组织环境,指员工对组织期望的知觉。通过组织环境可以培养较高的道德决策水平。例如,对道德的书面界定;高层管理者的高尚 道德行为;符合实际的绩效期望;对高尚道德行为的个体给予明确的认可和奖励,对不道德行为者的明显惩罚等等。总之,一个缺乏高尚道德观念的人,如果处在抵制不道德行为的组织环境中,会较少做出不道德的决策;相反,一个非常有正义 感的人在允许或孤立不道德活动的组织中,也会受到侵蚀。因此,也就可以证明,决策者的活动是否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的 个体特点以及决策者所在工作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二、讨论题
1.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吗?
答:这种说法总体来说是错误的。“快乐的工人就是高产出的工人”这一神话出现于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者在西部电气公司进行的一系列霍桑研究得到的发现。基于这些结论,管理者致力于让员工更加快乐的努力,他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如放任的领导方式、改善工作条件、扩大健康与家庭福利、举办公司野炊活动和其他非正式的聚会活动以及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等。然而,这些家长式的活动建立的基本存在疑问。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总体上表明,即使快乐与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也仅为中低水平(相关系数介于 0.17-0.30之间)。这意味着员工满意度仅能使 3%~9%的生产率变异。基于研究表明,一个更准确的结论实际上是反向关系:高生产率的员工很可能是快乐的员工。也就是说,是生产率导致了满意感,而 不是满意感导致了生产率。如果你的工作干得好,你就会从内心里感到满足。另外,由于组织总是对生产率进行奖励,因此,你的生 产率越高,得到的言语表扬、加薪晋职的机会也就越大。这些奖励反过来又会增强你对工作的满足感。
2.学生和老师在过去经历上的差异,如何影响到他们各自对于书面作业和课堂发言的认知?
答:不同个体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对于学生,如果他的书面作业干净准确,其所得的成绩比较高,那么在以后的作业中,他会认为只要达到这一标准,其成绩就会很好;对于课堂发言,如果回答错误要受到惩罚,学生可能就不愿意发言。对于老师,如果他的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他会认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很好;关于课堂发言,如果发言人数很少,老师会认为学生没有课下没有进行很好地预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