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

微信小程序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3

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2023秋《普通生态学》采用纸笔开卷考试,但是有专门的答题卡,请大家注意, 主观题 一定要把答案填写在对应的格子上,否则无效!

考试题型:

第一部分 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第二部分 主观题部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3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 D   )  。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

2 .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什么 ( A)  ?

A、生理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3.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A   ) ?

A、群落外貌

B、群落水平结构

C、生态位

D、群落垂直结构

4.Allen规律描述的是 ( B   )。

A 、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B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C 、动物对高湿环境的适应

D 、动物对光作用的适应

5 .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   ) 。

A、阳光

B、水

C、温度

D、食

6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 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

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   C  )  ?

A、光

B、湿

C 、水

D 、土壤

7.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什么  (  A   )  ?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

8. 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  B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9. 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  D   )  ?

A、草本群落

B、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地衣群落

10.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

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11.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 D)  ?

A、工业三废

B、农药

C、放射性物质

D、植被破坏

12.什么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C   )?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13.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D)?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14.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   (  D  )

A 、出现地理障碍

B 、出现生殖隔离

C 、生态位分化

D 、近亲繁殖

15.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

为  (  B   )  ?

A 、实验驯化

B 、气候驯化

C 、人工驯化

D 、休眠

15.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  A  ) 。

A 、梨北桔南

B 、仙人掌的叶刺

C 、蛾类的趋光性

D 、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

17.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 1= N/K时,种群如何变化  ( B)  ?

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D、种群数量不变

18.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D)  ?

A、寄生

B、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19.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  (D   )

A、出现地理障碍

B、出现生殖隔离

C、生态位分化

D、近亲繁殖

20.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C     ) ?

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升高

C 、水体富营养化

D 、水体重金属污染

21.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什么因子(  D   )?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2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 D) 。

A、环境因素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态因素

23.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什么 ( C)  ?

A、生物量

B、生长速度

C、分布范围

D、发育程度

24.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C)

A、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25.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

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 A )  ?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26.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 D)  ?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26.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 ( C) 。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27.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A)。

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在夜间活动

C、鱼类的生殖洄游

D、飞蝗群集迁飞

29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3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 C代表( D )。

A、平均温度

B、发育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31.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A) 。

A、短日照

B、长日照

C、高温

D 、低温

32.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 B)  ?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33.年轮是生物对 ( B) 的适应表现。

A、气候变化

B、光周期现象

C、温度变化

D、营养变化

34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 A)  物质的浓度增加?

A、CO2

B、 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SO2

3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 ( C)  ?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

36 .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物种之间( A)的一种现象  ?

A、相互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偏害作用

37.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 时,种群个体数量如何变化  ( C) ?

A、减少

B、稳定

C、增加

D、全部死亡

38.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哪 ( A) ?

A、生态因子

B、环境

C、主导因子

D、限制因子

39.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什么 ( C) ?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40.下列动物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因素影响的是 ( A) 。

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在夜间活动

C、鱼类的生殖洄游

D、飞蝗群集迁飞

41 .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 B)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常温带

42.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D   )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4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 D )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44.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 D)。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

45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根据湖泊研究的结果得出,从下一个营养级向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 ( A) 。

A、 十分之一

B 、 九分之一

C、 百分之九十

D、 百分之百

46.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植物每生产1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多少 (    C      ) ?

A 、349g

B 、200-300g

C 、300-600g

D 、600-800g

47. 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 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D)。

A、2 个种死亡

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 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2 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48.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   B     ) ?

A 、Tansley

B 、Liebig

C 、Haeckel

D 、Shelford

49. 在诸生态因子中称为主导因子的是( B )  ?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50.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 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 ( C)  ?

A、群落

B、林分

C、种群

D、林型

51.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     B   ) ?

A 、实验驯化

B 、气候驯化

C 、人工驯化

D 、休眠

52. 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哪位科学家? ( B )  ?

A、奥德姆

B、海克尔

C、达尔文

D、高斯

53.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什么?  ( A )。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54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5.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   A     ) ?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略增强

56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什么作用 ( A) ?

A、阶段性作用

B、间接作用

C、综合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7.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 A ) 。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58.下列哪个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C     )?

A 、水温

B 、光照

C 、溶氧

D 、盐度

59.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 D)  ?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种群中的作用

60 .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 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哪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  A   )  ?

A、阳性树种

B、耐阴树种

C、草本植物

D、中性树种

61.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  (  D   ) ?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62.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 A   ) 。

A、 适应逆境

B、 提高生产力

C、 促进代谢

D 、 推迟生育

63.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  ( B    )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 90%以上

64 .群丛是植物何种分类的基本单位 ( B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65.哪种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  C   )  ?

A、r-K连续体

B、K-选择者

C、r-选择者

D、S-选择者

66.在光谱中, 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C   )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67.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   C     ) ?

A 、随和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泊松分布

68.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 一般哪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     A   ) ?

A 、阳性树种

B 、耐阴树种

C 、草本植物

D 、中性树种

69.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 (   B     ) ?

A 、Allen规律

B 、Bergman规律

C 、Logistic增长

D 、Titman模型

70.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是 (     C   ) ?

A 、苔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71.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什么 (      C  ) ?

A 、排出水分

B 、获取水分

C 、排出溶质

D 、获取溶质

72.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 (   C     ) ?

A 、90%以上

B 、50-70%

C 、60-80%

D 、80%以上

73.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什么?(  B  )

A 、环境

B 、生境

C 、内环境

D 、地球环境

74. 根据研究方法, 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  )

A 、实验生态学

B 、种群生态学

C 、行为生态学

D 、草原生态学

75.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 、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76.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D )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77.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78.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什么光( A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79.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哪种? ( C )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80. 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哪种? ( D )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二、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多选题23年秋

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23年秋1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的种群特点是 ( ABCD

A、个体数量巨大

B、随机交配

C、不受干扰

D、没有突变

2.下列对种群数量调节的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有 (    AB  ) 。

A、暴风雨

B 、高温

C 、寄生

D、食

E、竞争

3.下列属于互利共生的例子有 (    ABE    ) 。

A、地衣

B 、菌根

C 、寄生

D 、捕食

E、根瘤

4.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 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

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 ABC    ) 。

A、能流

B 、物流

C 、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

E 、种间关系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BD   )。

A 、人与饲养的家畜

B 、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6 .光照强度在地球表面及群落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植物长期适应一定光照强度便形

成了不同的生态适应类型,主要是指 (  ABC  ) 。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长日照植物

E 、短日照植物

7.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AC  ) 。

A、体型小

B、体型大

C、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

8.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 ABCDE   ) 。

A、收获量测定法

B、氧气测定法

C、二氧化碳测定法

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 、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9. 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的种群的是一个 (  ABCD  ) 的种群。

A、个体数量巨大

B、随机交配

C、不受干扰

D、没有突变

10.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主要分类单位包括 (   BCD     ) 。

A、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

E、群落

11.光照强度在地球表面及群落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植物长期适应一定光照强度便形

成了不同的生态适应类型,主要是指(   ABC   )。

A 、阳性植物

B 、阴性植物

C 、耐阴植物

D 、长日照植物

E 、短日照植物

12.种群的密度制约有 ( ABD   ) 几种形式。

A、能流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

13.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是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  CD  ) 。

A、植株生长

B、植株开花

C、开花结子

D 、繁殖

14.按演替的起始基质划分,可分为 (    BD    ) 。

A、旱生演替

B、原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次生演替

E 、湿生演替

16.在诸生态因子中 ( BD   )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16.植物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来释放化感作用物质?  ( ABCD)

A、气体挥发

B、根分泌

C、雨水淋溶

D、残体分解

E、被摄食

17.下列术语中 (  BCE  ) 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

B 、乔木

C 、灌木

D、地面芽植物

E 、草本植物

18.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 (  ABC    )。

A、沼泽

B 、湿地

C、热带雨林

D 、荒漠

E 、  草原

19.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BD     ) 。

A、体型小

B、体型大

C、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

E、种群密度大起大落

20.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

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BD)。

A 、能流

B 、食物网

C 、群落的组成

D 、营养物的组成

21.热带雨林在全球主要分布在 (    ABD    ) 。

A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

B、非洲刚果盆地

C、欧亚大陆

D、东南亚一些岛屿

E 、北美洲沿海

23.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CD  )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

B、生物量高

C、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

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23年秋23.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 ABCD

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 (如豆科作物)

C 、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

24.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  CD  )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植株开花

C、开花结子

D 、繁殖

25.测定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用下列方法 (  BCE  ) 。

A、种间分布指数

B、E.Pielou均匀度指数

C 、Simpson指数

D、物种面积关系

E、Shannon—Wiener指数

26.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  ABD  ) 。

A、营养物质

B 、光

C、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27.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 (  ABD  ) 。

A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

B、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C、待分解资源的数量

D、分解时的理化性质

E、待分解资源的种类

28.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 ( AB   ) 。

A、植物

B、分解者

C、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

29.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

A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30 .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

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 ( ABCD ) 。

A、啮齿动物

B 、蝙蝠

C 、鸟

D 、蚂蚁

31. 下列物质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有(  CE  )。

A 、碳

B 、氮

C 、磷

D 、氧

E 、硫

32. 下列属于气相型循环的元素有(  ABC  )。

A 、  碳

B 、  氮

C 、  氧

D 、  磷

E 、  硫

33.下列关于生命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 、静态生命表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

B 、通过静态生命表我们很容易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

C 、用静态生命表是无法分析该种群的死亡原因的。

D 、动态生命表是通过追踪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和存活动态而编制的。 E 、  动态生命表适用于生命周期长的生物。

34.景观功能与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景观生态过程具体体现在(    ABD  )。

A 、  能量扩散

B 、  物质流动

C 、  元素流动

D 、  物种流动

E 、  养分流动

35.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因素有(ABCDE)。

A 、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 、水的温度

C 、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D 、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E 、水中磷的含量

三、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3年秋

1 .总初级生产力

答案: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

的量。

2 .生物圈

答案: 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

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 . 内稳态

答案: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 .种群密度

答案: 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种群的个体数目。

5 .种群

答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称为种群。

6 .多度

答案: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7 .生态幅

答案: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或称耐受 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9 .存活曲线

答案:依据生命表中种群在不同年龄的存活数绘制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

10 .流通率

答案: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

11 .建群种

答案: 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12 .优势种

答案: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13 .生产效率

答案: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量的百分比。

14 .光周期现象

答案: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5 .群落净生产力

答案: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16 .净初级生产力

答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7.生物量

答案: 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18.种群分布格局

答案: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分布格局。

19.林德曼效率

答案: 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N+1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20.   同化效率

答案: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

化的能量比例。

21.   演替系列

答案: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称为演替系列。

22.   生态系统

答案: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23.   原生裸地

答案: 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24.   次生裸地

答案: 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

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25.   生态平衡

答案: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

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26.   生活史对策

答案: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27.   生物圈

答案: 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 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28.   互利共生

答案: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相互有利,甚到达到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这种现象称 为互利共生。

四、江苏开放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纸考复习资料多选题23年秋

1 .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答案: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 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 只要其中一项因子 的  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  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  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 即  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 内, 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2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答案:

⑴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 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⑵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 其中必有 1-2 个起主 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引起许多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

⑶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一个因子的缺 失不 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数量不足, 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 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⑷限定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 子的不 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 特定阶段。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 其可分为气候因子, 土壤 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 .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 指 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 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 影响的那 部分因子的集合; 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 态环境, 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4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哪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 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 。物  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 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  性。捕  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  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 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 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此外还有人为因素。

5 .论述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答案: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或作用。

①负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①会使被捕食物种数量下降, 甚至物种灭绝。 ②过渡 的捕食还会影响同样以被捕食者为食的其他生物的食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 稳定。

正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③是捕食可淘汰被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  体, 提高种群个体的质量, 提高种群的适合度和竞争能力。 ④抑制被捕食种  群, 防止种  群过于扩大,对环境造成破坏; ⑤给其他物种留下一些资源, 使系 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6.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

答案:植物在形态结构、生理适应和行为上都有所变异以适应干旱环境。

在形态结构上:体积矮小;叶小而硬,气孔少而下陷,栅栏组织多层、排列紧、 细胞间隙少,海绵组织不发达;体表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发达,毛被及蜡质有所增加;个别器官肉质;机械组织发达;根系发达;等等。

生理适应的特点是:半纤维素和糖含量增加,以提高渗透压;脯氨酸增加;气孔 开度减小,甚至关闭;光合减弱,呼吸增加,以增强抗干旱能力;吸收运输水分能力增强等。行为的适应: 叶片卷曲等。

动物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表现有:减少蒸发失水,如体表有厚的角质层和蜡膜, 鳞片或盾甲;降低呼吸失水,如昆虫控制气门瓣,骆驼、鸟类和兽类通过逆流交换回 收呼吸水分;减少排泄失水, 如排浓尿;

有些陆生动物还通过行为变化适应干旱炎热的环境,如荒漠地带的啮齿类、爬行 类和昆虫等,当白天高温干燥时,它们躲避在较为潮湿的地穴中,待到夜间较为凉爽 时,才到地面活动觅食。

在干热地区的旱季,动物如黄鼠会出现夏眠,夏眠时体温约下降5~C,代谢水平也大幅度下降,从而有利于度过不良的干热季节。某些昆虫的滞育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表现。干旱地区的许多鸟类和兽类,在缺水季节成群迁移到有利的生境。

7.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举发育成熟的生物群落例说明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 ①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

②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 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

③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 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

④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

⑤五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 稳定是相对的。

⑥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 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⑦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

8.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是如何组成生态系统的?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 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物流(物质循环)和讯息传递而形 成的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补画俯视图(给出的结果三视图要齐全,直接贴图,上传附件不得分)
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补画俯视图(给出的结果三视图要齐全,直接贴图,上传附件不得分)
8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2024春江苏开放大学机械制造基础050084综合大作业
2024春江苏开放大学机械制造基础050084综合大作业
9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放入水中,大火加热至水沸后,用小火长时间进行加热,使原料成熟、质感软烂的加工方法,营养素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改变。  请举例说明烹饪过程会对食物蛋白质产生什么影响。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放入水中,大火加热至水沸后,用小火长时间进行加热,使原料成熟、质感软烂的加工方法,营养素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改变。 请举例说明烹饪过程会对食物蛋白质产生什么影响。
1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课程作业辅导,有需要加下方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