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顺序为随机,请根据题目开头关键词查找(或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要输入整个题目)
题目:“清静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哪一属性?
答案:“清静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来源与茶叶的自然属性。
题目:“中和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哪一属性?
答案:“中和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主观属性。
题目:标志着唐代茶艺已经形成的茶书《茶经》,它的作者是谁?他的祖籍是现在哪里?
答案:《茶经》的作者是陆羽。他的祖籍是现在湖北省天门市。
题目:表演型茶艺具有哪些艺术特性?
答案:表演型茶艺具有十个艺术特性:形象性,感染性,自然性,社会性,多样性,统一性,相对性,科学性,艺术性。
题目:表演型茶艺在编创和表演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表演型茶艺的在编创和表演方面需要注意十个问题:主题,人物,演员,动作,服饰,道具,音乐,背景,灯光,讲解。
题目: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对品茶的色香味各有侧重,区别在哪儿?
答案:蔡襄《茶录》把色摆在第一位,宋徽宗《大观茶论》则把味在第一位。
题目:茶道萌芽于西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茶道萌芽于西晋的主要标志是杜育《荈赋》中指出的“调神和内”。
题目:茶艺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答案:茶艺的六大要素是:茶叶、用水、器具、环境、冲泡、品尝。
题目:茶艺萌芽于晋代的标志是张载的哪首诗和杜育的哪篇赋?
答案:张载的《登成都白荼楼》和杜育的《荈赋》。
题目:茶艺形成于唐代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茶艺形成于唐代最主要标志是陆羽《茶经》的诞生。
题目: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是哪四个字?
答案: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四个字。
题目:佛教与中国茶道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佛教有密宗、禅茶、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等等不同流派,哪一个宗派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
答案: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佛教宗派是禅宗。
题目: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茶艺进行分类,请问茶艺有哪几种分类标准?
答案:茶艺的分类标准有四个,一是按茶叶分类,二是按地区分类,三是按民族分类,四是按冲泡方式分类。
题目:关于茶与水的关系,明代茶书说过:“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真茶曷窥其体。”请问是哪部茶书说的?
答案:是明代张源《茶录》中说的。
题目: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将品茶分为哪三个层次?
答案:皎然将品茶分为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题目: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提到的“三饮便得道”即是品茗悟道,请问悟的什么道?
答案:皎然诗中的“三饮便得道”所指的是悟到人生处世之道。
题目:历代茶人都重视品茶的环境,除野外环境、室内环境外,还重视什么环境?
答案:历代茶人除重视野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外,还重视人文环境。
题目: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曾经亲自为群臣表演点茶技艺?
答案:历史上亲自为群臣表演点茶技艺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题目:历史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诗僧皎然是什么地方人?
答案:诗僧皎然是浙江省湖州市人。
题目:历史上最早在众人场合公开表演茶艺的谁?
答案:历史上最早在众人场合公开表演茶艺的是唐代常伯熊和陆羽。
题目:陆羽《茶经》非常重视对“汤华”的欣赏,请问这是处于生理需求的满足还是纯粹的审美需要。
答案:这与生理需求无关,纯粹是审美需要。
题目:陆羽《茶经》描述煮茶时水有三沸,每次水沸时水泡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答案:一沸如鱼眼,二沸如涌泉连珠,三沸是腾波鼓浪。
题目:陆羽《茶经》中对品茶用水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陆羽《茶经》中对品茶用水的标准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题目:陆羽《茶经》中有三章专门论述品茶艺术,是哪三章?
答案:是“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三章。
题目:陆羽《茶经?五之煮》中将茶汤泡沫称作什么?
答案:《茶经?五之煮》将茶汤泡沫称作“汤华”。
题目: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选择茶叶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对茶叶的选择标准是“野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题目:民间茶俗中“以茶敬客”的习俗与唐代刘贞亮《茶十德》中哪一项是相通的?
答案:民间茶俗中“以茶敬客”的习俗与刘贞亮《茶十德》中的“以茶表敬意”是相通的。
题目:民间茶俗中的以茶敦亲、睦邻、赠友、联谊等习俗与《茶十德》中哪一项是相通的?
答案:民间茶俗中的以茶敦亲、睦邻、赠友、联谊等习俗与《茶十德》中的“以茶利礼仁”是相通的。
题目:明代茶人将设在家庭室内的个人品茗场所叫做什么?
答案:明代茶人将设在室内的个人品茗场所叫做茶寮。
题目:明代出现两部专门论品茶用水的茶书,是哪两部?
答案:明代两部论水的茶书是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和徐献忠的《水品》。
题目:明代是谁说过:“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答案: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过这段话。
题目: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对泉水强调四个特点,是哪四个?
答案: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对泉水强调四个特点是清、寒、甘、香。
题目:明代许次舒《茶疏》中也说过一段关于水在茶艺中的重要作用的话,是什么话?
答案:许次舒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题目: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对水与茶的关系有段精辟论述,是什么?
答案: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题目:明代张源《茶录》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它与现代对茶道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案:张源的“茶道”仅是指造茶、藏茶、泡茶之道,均属技术要求,并无品茗悟道等精神层面的内涵。
题目: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认为饮茶以客多为贵,还是以客少为贵?为什么?
答案:张源在《茶录》中认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题目: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提出“饮茶以客少为贵”,他认为多少人饮茶较好?
答案:张源认为“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题目:明末清初杜浚在《茶喜》诗的序言中提出“论茶四妙”后说道“用题澡吾根器”是什么意思?
答案:杜浚在提出“论茶四妙”可以“澡吾根器”是说品茶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之更加纯洁高尚。
题目:明末清初在《茶喜》诗的序言中提出“论茶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的是谁?
答案:明末清初提出“论茶四妙”的是杜浚。
题目:清代乾隆对品茶用水非常讲究,他有自己的标准,认为以何为贵?
答案:乾隆皇帝认为品茶用水以“轻”为贵。
题目:清代乾隆对品茶用水强调以轻为贵,并以此标准将哪一处泉水评为天下第一泉?
答案:乾隆皇帝论为水以“轻”为贵,并以此标准将北京玉泉山泉水评为天下第一泉。
题目:清代袁枚在武夷山寺庙中品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请问他所欣赏的茶艺与今天的什么茶艺相似?
答案:袁枚在武夷山寺庙中欣赏的茶艺与今天的功夫茶很相似。
题目:如果从美学的三个层次(美、美感、艺术)来探索中国茶道之美,有三个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从美学的三个层次来探索中国茶道之美,有三个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清静之美、中和之美、儒雅之美。
题目:如果结合茶叶、茶艺的特性来考察,中国茶道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结合茶叶、茶艺的特性来考察,中国茶道最本质的特征至少有三个:静、和、雅。
题目:如果说茶叶是茶艺的第一要素,为什么要把水摆在第二位置?
答案:因为茶叶的色、香、味、形都是要通过水来体现的。
题目:生活型茶艺与表演型茶艺有何区别?
答案:生活型茶艺是平时为客人泡茶品饮的茶艺。表演型茶艺是指在舞台上而不是直接为客人泡茶的茶艺节目。
题目:宋代茶诗中有“活水还须活火煎”诗句,其中“活火”指的是什么?
答案:活火是指炭火有焰者。
题目:宋代的点茶法与唐代煮茶法的一个明显区别是茶汤泡沫的产生方法,煮茶法是锅中煮茶时自然产生的。而点茶法的泡沫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点茶法的泡沫是在茶盏中通过人工击拂产生的。
题目:宋代点茶法在煮水时重视用木炭烧火,曾将木炭燃烧出火焰时称为什么?
答案:宋代将木炭燃烧出火焰时称为活火。
题目:宋代点茶强调对茶汤色香味的欣赏,当时茶诗中曾将色香味称作什么?
答案:宋代茶诗中曾将色香味称做“三绝”。
题目:宋代点茶是用汤瓶煮水,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情况,只能用瓶中水沸的响声来辨别,称为声辨。茶诗中经常用什么声音来形容水开的声响?
答案:宋代茶诗中经常用虫声、蝉声、车声、松声和涧水声来形容瓶中水开的声响。
题目:宋代斗茶欣赏泡沫强调以白为贵,明代改为散茶冲泡,没有泡沫可看,强调欣赏茶汤的色泽,请问以何为贵?
答案:明代的散茶冲泡欣赏茶汤色泽,强调以绿为贵。
题目:宋代哪部茶书中说过“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答案: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题目:宋代哪一部茶书强调“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
答案:宋徽宗《大观茶论》强调“夫茶以味为上”。
题目: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品茶用水的要求是以何为美?
答案: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品茶用水的要求是“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题目: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中国茶道主要精神?
答案:《大观茶论》中最能概括中国茶道主要精神的是“致清导和”。
题目:宋徽宗在延福宫举行曲宴时亲自为群臣演示茶艺时是煮茶还是点茶?
答案:据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宋徽宗“亲手注汤击拂”,可见演示的是点茶技艺。
题目:唐代的文人雅士介入茶事活动后经常举行茶会,品茗赋诗。这种茶会当时又称为茶宴,还称为什么?
答案:这种茶会除了称为茶宴外,还称为茶集。
题目:唐代刘贞亮《茶十德》中提到“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哪项是指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个人情操?
答案:刘贞亮的《茶十德》中的“以茶可雅志(心)”是指修身养性,陶冶个人情操。
题目:唐代陆羽和常伯熊都公开演示煮茶技艺,谁的表演更为成功?
答案:陆羽和常伯熊都当众表演过煮茶技艺,常伯熊的表演更为成功。
题目:唐代裴汶在《茶述》的序中涉及茶道精神的最重要的是哪四个字?
答案:裴汶《茶述》序中涉及茶道精神的最重要的是“其功致和”四字。
题目:唐代晚期明确提出茶有多项功德的是谁的哪篇文章?
答案:唐代晚期明确提出茶有多项功德的是刘贞亮的《茶十德》。
题目:唐代一大批文人雅士介入茶事活动后将日常的饮茶行为提升到什么高度?
答案:将日常的饮茶行为提升到品茗艺术的高度。
题目:唐代在陆羽之后提出茶道精神“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的是谁的哪篇茶书?
答案:提出“其用涤烦,其用涤烦”茶道精神的是裴汶的《茶述》。
题目:唐代煮茶是在锅里烧水,可用肉眼辨别水的三沸情况,宋代点茶是用汤瓶煮水,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情况,靠什么辨别?
答案:宋代点茶用汤瓶煮茶,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况,只能根据瓶中水沸的响声来辨别,称为声辨。
题目:唐代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是谁的哪一首诗歌?
答案:唐代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是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题目: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的是明代哪一部茶书?
答案: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的是明代张源的《茶录》。
题目:为什么说茶叶是茶艺的第一要素?
答案:因为只有在选择好茶叶之后才能决定用水、茶具、才能确定冲泡方式,才谈得上品尝问题。
题目:为什么说以冲泡方式作为茶艺的分类标准是较为合理的?”
答案:因为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所以用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就是较为合理的。
题目:西晋杜育《荈赋》指出“调神和内,倦解慵除”,表明了什么?
答案:表明了茶道精神已经萌芽了。
题目:西晋张载的哪首诗歌和杜育的哪篇赋标志着当时茶艺已经开始萌芽?
答案:张载的《登成都白荼楼》和杜育的《荈赋》。
题目: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表演型茶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表演型茶艺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以泡茶、品茶技艺为主要表演手段,其主要道具就是茶具。
题目:在品茶艺术中,茶叶、用水、茶具、环境、冲泡、品尝等六大要素是属于审美客体,那么,审美的主体是谁?
答案:在品茶艺术中,作为审美主体的是人。是由人开选芽、用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
题目:在宋代提出涉及茶道精神“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是谁的哪部茶书?
答案:提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茶道精神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题目:在唐末五代时期,民间出现了“能注汤幻茶”的点茶技艺,称为分茶,又叫什么戏?
答案:“能注汤幻茶”的点茶技艺,又叫做茶百戏。
题目:在唐末五代时期,民间出现了“能注汤幻茶”的分茶,又叫作茶百戏。它是属于煮茶技艺还是属于点茶技艺?
答案:“能注汤幻茶”的分茶属于点茶技艺。
题目:在中国大陆最早论述“中国茶德”的谁?其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案:中国大陆最早论述“中国茶德”的庄晚芳教授,其主要精神是“廉、美、和、敬”四个字。
题目:中国茶道除受儒、释、道哲学影响外,还受到人民大众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人民大众的茶道思想主要表现在茶俗之中。
题目:中国茶道精神与哪三家哲学思想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答案:中国茶道精神与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具有密切关系。
题目:中国茶道精神与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又以哪家哲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
答案:“清静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来源与茶叶的自然属性。
题目:“中和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哪一属性?
答案:“中和之美”反映的是中国茶道美学的主观属性。
题目:标志着唐代茶艺已经形成的茶书《茶经》,它的作者是谁?他的祖籍是现在哪里?
答案:《茶经》的作者是陆羽。他的祖籍是现在湖北省天门市。
题目:表演型茶艺具有哪些艺术特性?
答案:表演型茶艺具有十个艺术特性:形象性,感染性,自然性,社会性,多样性,统一性,相对性,科学性,艺术性。
题目:表演型茶艺在编创和表演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表演型茶艺的在编创和表演方面需要注意十个问题:主题,人物,演员,动作,服饰,道具,音乐,背景,灯光,讲解。
题目: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对品茶的色香味各有侧重,区别在哪儿?
答案:蔡襄《茶录》把色摆在第一位,宋徽宗《大观茶论》则把味在第一位。
题目:茶道萌芽于西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茶道萌芽于西晋的主要标志是杜育《荈赋》中指出的“调神和内”。
题目:茶艺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答案:茶艺的六大要素是:茶叶、用水、器具、环境、冲泡、品尝。
题目:茶艺萌芽于晋代的标志是张载的哪首诗和杜育的哪篇赋?
答案:张载的《登成都白荼楼》和杜育的《荈赋》。
题目:茶艺形成于唐代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茶艺形成于唐代最主要标志是陆羽《茶经》的诞生。
题目: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是哪四个字?
答案: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四个字。
题目:佛教与中国茶道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佛教有密宗、禅茶、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等等不同流派,哪一个宗派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
答案: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佛教宗派是禅宗。
题目: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茶艺进行分类,请问茶艺有哪几种分类标准?
答案:茶艺的分类标准有四个,一是按茶叶分类,二是按地区分类,三是按民族分类,四是按冲泡方式分类。
题目:关于茶与水的关系,明代茶书说过:“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真茶曷窥其体。”请问是哪部茶书说的?
答案:是明代张源《茶录》中说的。
题目: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将品茶分为哪三个层次?
答案:皎然将品茶分为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题目: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提到的“三饮便得道”即是品茗悟道,请问悟的什么道?
答案:皎然诗中的“三饮便得道”所指的是悟到人生处世之道。
题目:历代茶人都重视品茶的环境,除野外环境、室内环境外,还重视什么环境?
答案:历代茶人除重视野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外,还重视人文环境。
题目: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曾经亲自为群臣表演点茶技艺?
答案:历史上亲自为群臣表演点茶技艺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题目:历史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诗僧皎然是什么地方人?
答案:诗僧皎然是浙江省湖州市人。
题目:历史上最早在众人场合公开表演茶艺的谁?
答案:历史上最早在众人场合公开表演茶艺的是唐代常伯熊和陆羽。
题目:陆羽《茶经》非常重视对“汤华”的欣赏,请问这是处于生理需求的满足还是纯粹的审美需要。
答案:这与生理需求无关,纯粹是审美需要。
题目:陆羽《茶经》描述煮茶时水有三沸,每次水沸时水泡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答案:一沸如鱼眼,二沸如涌泉连珠,三沸是腾波鼓浪。
题目:陆羽《茶经》中对品茶用水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陆羽《茶经》中对品茶用水的标准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题目:陆羽《茶经》中有三章专门论述品茶艺术,是哪三章?
答案:是“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三章。
题目:陆羽《茶经?五之煮》中将茶汤泡沫称作什么?
答案:《茶经?五之煮》将茶汤泡沫称作“汤华”。
题目: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选择茶叶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对茶叶的选择标准是“野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题目:民间茶俗中“以茶敬客”的习俗与唐代刘贞亮《茶十德》中哪一项是相通的?
答案:民间茶俗中“以茶敬客”的习俗与刘贞亮《茶十德》中的“以茶表敬意”是相通的。
题目:民间茶俗中的以茶敦亲、睦邻、赠友、联谊等习俗与《茶十德》中哪一项是相通的?
答案:民间茶俗中的以茶敦亲、睦邻、赠友、联谊等习俗与《茶十德》中的“以茶利礼仁”是相通的。
题目:明代茶人将设在家庭室内的个人品茗场所叫做什么?
答案:明代茶人将设在室内的个人品茗场所叫做茶寮。
题目:明代出现两部专门论品茶用水的茶书,是哪两部?
答案:明代两部论水的茶书是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和徐献忠的《水品》。
题目:明代是谁说过:“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答案: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过这段话。
题目: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对泉水强调四个特点,是哪四个?
答案:田艺蘅的《煮泉小品》对泉水强调四个特点是清、寒、甘、香。
题目:明代许次舒《茶疏》中也说过一段关于水在茶艺中的重要作用的话,是什么话?
答案:许次舒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题目: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对水与茶的关系有段精辟论述,是什么?
答案: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题目:明代张源《茶录》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它与现代对茶道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案:张源的“茶道”仅是指造茶、藏茶、泡茶之道,均属技术要求,并无品茗悟道等精神层面的内涵。
题目: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认为饮茶以客多为贵,还是以客少为贵?为什么?
答案:张源在《茶录》中认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题目: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提出“饮茶以客少为贵”,他认为多少人饮茶较好?
答案:张源认为“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题目:明末清初杜浚在《茶喜》诗的序言中提出“论茶四妙”后说道“用题澡吾根器”是什么意思?
答案:杜浚在提出“论茶四妙”可以“澡吾根器”是说品茶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之更加纯洁高尚。
题目:明末清初在《茶喜》诗的序言中提出“论茶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的是谁?
答案:明末清初提出“论茶四妙”的是杜浚。
题目:清代乾隆对品茶用水非常讲究,他有自己的标准,认为以何为贵?
答案:乾隆皇帝认为品茶用水以“轻”为贵。
题目:清代乾隆对品茶用水强调以轻为贵,并以此标准将哪一处泉水评为天下第一泉?
答案:乾隆皇帝论为水以“轻”为贵,并以此标准将北京玉泉山泉水评为天下第一泉。
题目:清代袁枚在武夷山寺庙中品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请问他所欣赏的茶艺与今天的什么茶艺相似?
答案:袁枚在武夷山寺庙中欣赏的茶艺与今天的功夫茶很相似。
题目:如果从美学的三个层次(美、美感、艺术)来探索中国茶道之美,有三个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从美学的三个层次来探索中国茶道之美,有三个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清静之美、中和之美、儒雅之美。
题目:如果结合茶叶、茶艺的特性来考察,中国茶道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结合茶叶、茶艺的特性来考察,中国茶道最本质的特征至少有三个:静、和、雅。
题目:如果说茶叶是茶艺的第一要素,为什么要把水摆在第二位置?
答案:因为茶叶的色、香、味、形都是要通过水来体现的。
题目:生活型茶艺与表演型茶艺有何区别?
答案:生活型茶艺是平时为客人泡茶品饮的茶艺。表演型茶艺是指在舞台上而不是直接为客人泡茶的茶艺节目。
题目:宋代茶诗中有“活水还须活火煎”诗句,其中“活火”指的是什么?
答案:活火是指炭火有焰者。
题目:宋代的点茶法与唐代煮茶法的一个明显区别是茶汤泡沫的产生方法,煮茶法是锅中煮茶时自然产生的。而点茶法的泡沫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点茶法的泡沫是在茶盏中通过人工击拂产生的。
题目:宋代点茶法在煮水时重视用木炭烧火,曾将木炭燃烧出火焰时称为什么?
答案:宋代将木炭燃烧出火焰时称为活火。
题目:宋代点茶强调对茶汤色香味的欣赏,当时茶诗中曾将色香味称作什么?
答案:宋代茶诗中曾将色香味称做“三绝”。
题目:宋代点茶是用汤瓶煮水,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情况,只能用瓶中水沸的响声来辨别,称为声辨。茶诗中经常用什么声音来形容水开的声响?
答案:宋代茶诗中经常用虫声、蝉声、车声、松声和涧水声来形容瓶中水开的声响。
题目:宋代斗茶欣赏泡沫强调以白为贵,明代改为散茶冲泡,没有泡沫可看,强调欣赏茶汤的色泽,请问以何为贵?
答案:明代的散茶冲泡欣赏茶汤色泽,强调以绿为贵。
题目:宋代哪部茶书中说过“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答案: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题目:宋代哪一部茶书强调“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
答案:宋徽宗《大观茶论》强调“夫茶以味为上”。
题目: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品茶用水的要求是以何为美?
答案: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品茶用水的要求是“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题目: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中国茶道主要精神?
答案:《大观茶论》中最能概括中国茶道主要精神的是“致清导和”。
题目:宋徽宗在延福宫举行曲宴时亲自为群臣演示茶艺时是煮茶还是点茶?
答案:据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宋徽宗“亲手注汤击拂”,可见演示的是点茶技艺。
题目:唐代的文人雅士介入茶事活动后经常举行茶会,品茗赋诗。这种茶会当时又称为茶宴,还称为什么?
答案:这种茶会除了称为茶宴外,还称为茶集。
题目:唐代刘贞亮《茶十德》中提到“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其中哪项是指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个人情操?
答案:刘贞亮的《茶十德》中的“以茶可雅志(心)”是指修身养性,陶冶个人情操。
题目:唐代陆羽和常伯熊都公开演示煮茶技艺,谁的表演更为成功?
答案:陆羽和常伯熊都当众表演过煮茶技艺,常伯熊的表演更为成功。
题目:唐代裴汶在《茶述》的序中涉及茶道精神的最重要的是哪四个字?
答案:裴汶《茶述》序中涉及茶道精神的最重要的是“其功致和”四字。
题目:唐代晚期明确提出茶有多项功德的是谁的哪篇文章?
答案:唐代晚期明确提出茶有多项功德的是刘贞亮的《茶十德》。
题目:唐代一大批文人雅士介入茶事活动后将日常的饮茶行为提升到什么高度?
答案:将日常的饮茶行为提升到品茗艺术的高度。
题目:唐代在陆羽之后提出茶道精神“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的是谁的哪篇茶书?
答案:提出“其用涤烦,其用涤烦”茶道精神的是裴汶的《茶述》。
题目:唐代煮茶是在锅里烧水,可用肉眼辨别水的三沸情况,宋代点茶是用汤瓶煮水,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情况,靠什么辨别?
答案:宋代点茶用汤瓶煮茶,看不见瓶中水沸的情况,只能根据瓶中水沸的响声来辨别,称为声辨。
题目:唐代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是谁的哪一首诗歌?
答案:唐代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是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题目: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的是明代哪一部茶书?
答案:提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的是明代张源的《茶录》。
题目:为什么说茶叶是茶艺的第一要素?
答案:因为只有在选择好茶叶之后才能决定用水、茶具、才能确定冲泡方式,才谈得上品尝问题。
题目:为什么说以冲泡方式作为茶艺的分类标准是较为合理的?”
答案:因为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所以用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就是较为合理的。
题目:西晋杜育《荈赋》指出“调神和内,倦解慵除”,表明了什么?
答案:表明了茶道精神已经萌芽了。
题目:西晋张载的哪首诗歌和杜育的哪篇赋标志着当时茶艺已经开始萌芽?
答案:张载的《登成都白荼楼》和杜育的《荈赋》。
题目: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表演型茶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表演型茶艺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以泡茶、品茶技艺为主要表演手段,其主要道具就是茶具。
题目:在品茶艺术中,茶叶、用水、茶具、环境、冲泡、品尝等六大要素是属于审美客体,那么,审美的主体是谁?
答案:在品茶艺术中,作为审美主体的是人。是由人开选芽、用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
题目:在宋代提出涉及茶道精神“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是谁的哪部茶书?
答案:提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茶道精神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题目:在唐末五代时期,民间出现了“能注汤幻茶”的点茶技艺,称为分茶,又叫什么戏?
答案:“能注汤幻茶”的点茶技艺,又叫做茶百戏。
题目:在唐末五代时期,民间出现了“能注汤幻茶”的分茶,又叫作茶百戏。它是属于煮茶技艺还是属于点茶技艺?
答案:“能注汤幻茶”的分茶属于点茶技艺。
题目:在中国大陆最早论述“中国茶德”的谁?其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案:中国大陆最早论述“中国茶德”的庄晚芳教授,其主要精神是“廉、美、和、敬”四个字。
题目:中国茶道除受儒、释、道哲学影响外,还受到人民大众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人民大众的茶道思想主要表现在茶俗之中。
题目:中国茶道精神与哪三家哲学思想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答案:中国茶道精神与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具有密切关系。
题目:中国茶道精神与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又以哪家哲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