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 )。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答案:美国
“题目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
A.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农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答案:《农村社会学》
“题目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A. 乡村建设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新生活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乡村建设运动
“题目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是( )。
A. 《兴国调查》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长岗乡调查》
D. 《才溪乡调查》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题目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A.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B. 社会活动
C. 文化
D. 设施设备
答案: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题目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社会主要形式的是( )。
A. 地级市以下
B. 县以下
C. 乡镇
D. 行政村和自然村
答案:行政村和自然村
“题目7.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终身社会化
答案:基本社会化
“题目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 )。
A. 实际角色
B. 自致角色
C. 复式角色
D. 角色丛
答案:角色丛
“题目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
A. 自然性
B. 直接性
C. 互动性
D. 社会性
答案:社会性
“题目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答案:核心家庭
“题目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 )。
A. 家庭
B. 家族
C. 宗教组织
D. 民间会社
答案:家族
“题目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 )。
A. 核心成员
B. 目标
C. 规则
D. 物资设备
答案:目标
“题目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是( )。
A. 科层制
B. 泰罗制
C. 家长制
D. 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
答案:泰罗制
“题目14.中央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 )。
A. 1977年
B. 1979年
C. 1981年
D. 1983年
答案:1983年
“题目15.“农村社区”最主要的形态是( )。
A. 县城
B. 乡镇
C. 村落
D. 开发区
答案:村落
“题目16.农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
A. 农村社区演变为城市社区
B.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C. 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基础设施的改变
答案: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题目17.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 大城市重点论
B. 小城市(镇)重点论
C. 大、中、小城市并重论
D. 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答案: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题目18.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A. 生活水平
B. 生活条件
C. 生活质量
D. 生活态度
答案:生活质量
“题目19.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A. 生产方式
B. 科学技术
C. 自然环境
D. 社会制度
答案:生产方式
“题目20.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A. 温饱型
B. 小康型
C. 富裕型
D. 豪华型
答案:富裕型
“题目2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 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 农村社会关系
C. 农村社会结构
D. 农村社会变迁
E. 农村社会发展史
答案: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
“题目22.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命题包括( )。
A. 无工不富
B. 无农不稳
C. 无商不活
D. 无信息不发展
E. 无文化不持续
答案: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题目23.文化的功能包括( )。
A. 行为导向
B. 行动整合
C. 文明传承
D. 维持秩序
E. 社会传续
答案:行为导向;行动整合;维持秩序;社会传续
“题目24.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B. 学习谋生技能
C. 学习社会规范
D. 培养社会角色
E. 确定人生目标
答案: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谋生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确定人生目标
“题目25.近几年政府和人民团体大力推进家庭建设,倡导家庭建设的模式包括( )。
A. “和谐家庭”
B. “平安家庭”
C. “学习型家庭”
D. “节约型家庭”
E. “五好文明家庭”
答案:“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题目26.邻里的特点包括( )。
A. 相邻而居
B. 守望相助
C. 相互信任
D. 相互不交往
E. 具有变动性
答案:相邻而居;守望相助;相互信任;具有变动性
“题目2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一定数量的成员
B. 特定的活动目标
C. 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
D. 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 一定的物资设备
答案: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活动目标;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一定的物资设备
“题目28.村民委员会的特征包括( )。
A. 群众性
B. 自治性
C. 基层性
D. 地域性
E. 广泛性
答案: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
“题目29.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人口
B. 地域
C. 社区管理者
D. 设施
E. 文化
答案:人口;地域;设施;文化
“题目30.影响或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 )。
A. 生产方式
B. 自然环境
C. 科学技术
D. 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E. 政治制度
答案: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科学技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政治制度
“题目31.人的社会化
答案:
意指作为生物体的自然人逐步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的经验、技能和社会规范,扮演与自己成长阶段相适应的社会角色,而社会文化也得以承上启下、延续发展。
“题目32.社会群体
答案:
指那些通过互动方式形成,并对彼此行动有共同期待的人群的集合。内涵:成员身份的内部一致感;群体外部成员也认同这一同属群体。又称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指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题目33.家长制
答案:
是指家长在家庭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是独占的,不可分割的。家长统治全家,他们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主从、尊卑、依附关系,”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一样,都是调整家庭关系的信条。
“题目34.社区发展
答案:
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题目35.请简述农业、农民、农村的关系。
答案:
农业是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包括农林牧副渔;农民是从事广义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农村或乡村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区。农民被看作乡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乡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
“题目36.请列举并简述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案:
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
国开学习网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