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是( )。
A. 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
C. 社会流动
D. 社会变迁
答案:社会分层
“题目2.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A. 劳动分工
B. 私有制的产生
C. 阶级的诞生
D. 国家的出现
答案:劳动分工
“题目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 )。
A. 客观法
B. 主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答案:声誉法
“题目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确立
D. 城乡差别
答案:生产力的发展
“题目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社会结构变动
D. 文化差异
答案:社会结构变动
“题目6.我国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数仍达( )。
A. 5.09亿
B. 6亿
C. 7亿
D. 8亿
答案:5.09亿
“题目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
A. 救济式扶贫
B. 开发式扶贫
C. 参与式扶贫
D. 精准式扶贫
答案:精准式扶贫
“题目8.农村环境问题中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
A. 土地安全
B. 粮食安全
C. 水资源安全
D. 畜牧业安全
答案:粮食安全
“题目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道德
C. 风俗习惯
D. 社会规范
答案:社会规范
“题目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社会控制的( )。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多重性
D. 统一性
答案:统一性
“题目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 法律
B. 道德
C. 习俗
D. 舆论
答案:道德
“题目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 )。
A. 集体主义
B. 尊老爱幼
C. 为人民服务
D.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为人民服务
“题目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 政治保障
B. 经济保障
C. 思想保障
D. 制度保障
答案:经济保障
“题目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
A. 社会保障
B. 社会服务
C. 社会保险
D. 社会救济
答案:社会保险
“题目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
A. 民生功能
B. 经济功能
C. 社会功能
D. 政治功能
答案:政治功能
“题目16.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 )。
A. 55周岁
B. 58周岁
C. 60周岁
D. 62周岁
答案:60周岁
“题目17.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
A. 社会进步
B. 社会革命
C. 社会进化
D. 社会倒退
答案:社会革命
“题目18.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因素是( )。
A. 劳动手段
B. 劳动工具
C. 劳动能力
D. 科学技术
答案:科学技术
“题目19.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具体条件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现代化道路经历同样的过程,这种理论观点是( )。
A. 社会趋同论
B. 依附理论
C. 多元现代理论
D. 均衡发展理论
答案:社会趋同论
“题目20.2012年,联合国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大会,旨在制定一套适合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的地点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巴西
答案:巴西
“题目21.社会分层的方法有( )。
A. 主观法
B. 客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E. 职业法
答案:主观法;客观法;声誉法
“题目22.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包括(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D. 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E. 文化的差异
答案: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题目23.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 )。
A. 普遍性
B. 变异性
C. 复杂性
D. 周期性
E. 客观性与主观性
答案:普遍性;变异性;复杂性;周期性;客观性与主观性
“题目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 )综合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E. 环境建设
答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题目25.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治理的主体
B. 治理的对象
C. 治理的手段
D. 治理的效能
E. 治理的环境
答案:治理的主体;治理的对象;治理的手段
“题目26.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
A. 教育作用
B. 威慑作用
C. 惩罚作用
D. 说服作用
E. 协调作用
答案:教育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
“题目2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五保”制度
B.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C.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E. 丧葬保障制度
答案:“五保”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题目28.“新农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有( )。
A. 保基本
B. 广覆盖
C. 有弹性
D. 可持续
E. 能发展
答案: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题目29.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包括( )。
A.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人口的变动
D. 战争
E. 环境的变化
答案: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变动;环境的变化
“题目3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经济现代化
B. 政治民主化
C. 组织管理现代化
D. 城市化
E. 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
答案: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城市化;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
“题目31.社会问题
答案:
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题目32.社会治理
答案:
是指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题目33.社会工作
答案:
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题目34.社会现代化
答案: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题目35. 请列举并简述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答案:
社会流动是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其功能为:
(1)能够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从而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3)社会流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题目36. 请列举并简述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
答案:
中国是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国家,农村地区是国家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实施者。现代化社会安全体系,既要保护农民的权益,也要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
一、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国家规定的一项社会保障,主要面向农村居民,由农业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旨在确保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其中,农业社会保险涵盖全国范围内所有农村居民,社会保险费由农民本人和政府共同支付,实施全民缴费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指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农民提供的医疗保险,由农民自愿交纳社会保险费及健康服务费,可报销农民看病费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面向职工的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可以依法参加,获得职工社保及城镇居民养老金等附加福利。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针对农民工,我国实施了基于住户和社会责任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安排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就业保障、子女教育、养老保障等,使其享有企业职工一样的权利和福利。该机制由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并充分考虑农民工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需求,同时也落实了农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经营性住宅市场化,允许农民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自己的经营行为和就业。
三、社会救助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保障制度是国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全民普遍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旨在保证因自身发生灾害、残疾、失业、贫困、抚养和救助老人等原因而贫困的人除法律规定外,领取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要支持对象为儿童、残疾人、救助老人以及极端困难的家庭等,常见形式有资金救助、住房救助、托养救助等,一般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支持,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之,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以及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等,它们在保护农民的权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希望通过大力发展,让农民在社会发展中能够拥有更多的权益。
国开学习网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