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考第三章作业答案

1. 我国于1994年建立了国家教育督导团,负责管理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国家教育督导团由总督学及国家督学组成。其中,总督学由教育部任命,主持国家教育督导团工作。( B )
A. 正确
B. 错误
2. 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唯一目的是政府对学校执行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实施监督与控制。( B )
A. 正确
B. 错误
3.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教学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结果并重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B )
A. 正确
B. 错误
4. 实施差异教学法是为了改善学校而评估的一种形成性评估实践。( B )
A. 正确
B. 错误
5. 评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校和教师处于竞争之中,从中择优,确定拨款数额以及选优扶持发展。( B )
A. 正确
B. 错误
6. 教育质量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B ),这部书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A.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达喀尔行动纲领》
D. 《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7. 下面哪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在综合考虑教育系统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后,提出了认识教育质量的框架( D )。
A.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达喀尔行动纲领》
D. 《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习者,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
A. 学习者的状况
B. 便利的资源
C. 教育周边的全部环境因素
D. 有效的测量
9.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提出了认识教育质量的基本框架,把影响教学核心过程的要素归纳为:学习者的特点、( C )、教与学、背景、结果5个方面。
A. 课程
B. 教材
C. 提供的便利
D. 教师
10. 随着教育行政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学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各国教育督导的模式已经发生如下变化( ABC )。
A. 由监控转向激励
B.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C. 鼓励教师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
D. 加强行政权威型督导
11.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发布后,美国教育督导理念也有了重大突破,开始由传统行政权威型督导转向现代辅导型督导;教育督导的中心任务逐渐转向( AB )。
A.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B. 提高教育质量
C. 自上而下、权威性的行政督导
D. 监督的教师的教学过程
12. 英国于1993年首次制定了《学校督导手册》,其中的“学校督导框架”明确指出,学校督导评价的内容为:( ABCD )。
A. 学校的教育质量
B. 学校对所拨教育经费资源的管理是否有效
C. 学校所达到的教育标准
D. 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13. 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 BCD )层面构成一系列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系统。
A. 为提高学生成绩而评估的学生层面
B. 为学生学习而评估的班级层面
C. 为改善学校而评估的学校层面
D. 为改进教育系统而评估的教育系统层面
14. 经合组织整理、归纳出形成性评估的要素,包括:构建鼓励互动地运用评估工具的班级文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样需求、信息反馈与教学调整,以及( ACD )。
A. 确立学习目标跟踪学生进步
B. 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定学生等级
C. 借助多种方法评估学生成绩
D.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5. 政府主导参与的大规模教育评估当属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其评估对象为15岁的学生,评估领域自2015年后包括( ABCD )。
A. 阅读
B. 数学
C. 科学
D. 合作问题解决能力
16. 教育评估的最重要之点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评估,而一个教育系统的评估应当符合以下目标( ABCD )。
A. 知识传授
B. 职业准备
C. 公民培养
D. 社会公正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评论0

请先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